短道變奏曲:濛士歸來兮

2019-05-23     體育觀察者-楊旺

濛爺真的變了。

這種轉變,並不僅僅是她的身份上的巨變——新組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國家隊」,王濛出任教練組組長。當我們習慣了她展示出曹操般(自評)的統治力:她7次將500米短道速滑世界紀錄刷新,都快趕上每次提高一厘米的撐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的頻率,當我們以往能將這個世界上三分之一男隊員練趴下的張揚、快意恩仇、走路晃來晃去的她,如今竟然有廉頗老矣的慨嘆;比如以往主宰話筒的她,會扭捏地離開,或成為提攜晚輩的典範,如今甚至會去摸摸這些後輩的頭。

這種轉變,並不僅僅是從她的發言中,再也無法提取「屁股」「第一」「報仇」等格言警句,她的聲調不再那麼氣壯如牛,取而代之的是感恩,規則,甚至生物學、力學等枯燥的專業術語。

看著戴眼鏡的她正襟危坐在主席台,羅列著詳盡的訓練大綱,我竟然產生一種錯覺:她究竟是潔白冰面上的殺手,還是號稱「動腿更要動腦」的科學教授?就如同她看過N遍的《西遊降魔》,她究竟是降服還是被降服?她是隊友眼中的濛爺,還是走向他們對立面的教練?

這些,我將其理解為一種成熟和淡定。

肯定不是2011年8月來自上級主管部門的那一紙指令(王濛和隊友因為與國家短道速滑隊領隊王春露及教練員在青島發生肢體衝突而被開除),她從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或許,這一切的一切,源於她離開國家隊的深切感受,以及其後孤獨的漫漫長夜帶來的深層次思考。

據曾經探望她在加拿大訓練的隊友透露,那種訓練,有時候可以用玩命來形容——每天早上6點鐘,她獨自一人起床,一人進行自行車等體能訓練,有時超負荷兩小時是家常便飯。回宿舍,她還必須自己準備晚飯,而沒有國家隊的冠軍灶。更晚,她還要反覆揣摩和剪輯自己帶去的所有國家隊的比賽錄像。

或許她的遭遇在歐美專業運動員那裡只是家常便飯,但在中國,尤其是這些奧運冠軍這裡,一切就有些不平常了。平常,他們被國家隊龐大的保障體系管著,衣食起居有人專門伺候,訓練有科研教練團隊、比賽保障團隊。於是,這種待遇上的落差,語言交流的落差,尤其是心靈體驗上的落差,讓她真切地意識到:自己以往的強大,都是來自於舉國體制這台龐大的機制運轉。離開了它,自己只是一個沒有文化缺乏技能的路人甲。

多年以後,這個鏡頭竟然成為一種無情預言:因為奧運會賽前20餘天與隊友相撞導致腳踝受傷,不僅使王濛夢斷索契,而她的缺席也將使中國隊實現女子短道500米「四連冠」變成不可能完成任務。無論是李堅柔和周洋,都缺乏氣吞山河的氣概。但比賽,確實與她無關了。

因為白岩松的幾句點醒,她豪氣沖天地斥資8000萬成立王濛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她依舊張揚霸氣,開了中國現役運動員經商的先和。她想先經營運動用服飾,再自助研發冰刀,彌補國家冰刀產業的空白,可惜在商場上她再也沒有所向披靡的表現,最終她的經商路以失敗告終。

她也曾進軍娛樂圈,參加過多檔真人秀的錄製,尤其是跨界喜劇王展示了她的延展性和冷幽默,但骨子裡體育人的定位,讓她遲遲不願意宣布退役。

於是,她開始了迂迴的回歸之旅:

2018年5月份的奧運直通車計劃,讓闊別速度滑冰多年的王濛回到賽場,只不過她這次選擇的是速滑集訓隊主教練。確實她顯示了驚人的天賦——僅僅四個月訓練時間,她就率領弟子們在加拿大卡爾加里西部短道速滑精英賽上旋起了一片中國紅:中國不僅僅拿走了八項桂冠,男隊的奪冠成績離世界青年紀錄只差短短一秒。人們從這些小隊員的身上,似乎看到了當年虎虎生威的王濛的影子。

再次奇蹟發生在2019年5月,她成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組組長。這兩個理論上無法兼容的項目,如今卻成為她的必然選項。

告別了隊員時期的張狂,如今戴起眼鏡,念起訓練計劃和材料的王濛,真能創造奇蹟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4PYGwBUcHTFCnfOn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