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跳水「滅霸」身上的引號

2019-07-21     體育觀察者-楊旺

在最後一項男子10米台比賽,中國的雙楊組合——楊健和楊昊分別以飆10分的成績摘得金銀牌之後,2019國際泳聯世錦賽跳水項目全部塵埃落定。中國隊以12金4銀1銅近乎完美的成績單,當之無愧的跳水界的霸主。

從歷史坐標來看,自1984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以來,跳水隊已經累積為中國軍團貢獻了40枚金牌,在各項奧運項目中高居榜首;而從1986年第一次參加世界游泳錦標賽,中國跳水隊金牌數已近100塊;而44年來,中國隊則包攬全部12屆亞運會的80枚跳水金牌。

還有一個趨勢值得大家關註:自2018年7月份跳水世界盃包攬11金4銀,到雅加達亞運會上包攬10個項目的全部金牌,再到這次包攬參加所有12個項目金牌,中國跳水隊已經在悄然間啟動了包攬模式。

在東京奧運會前幾大王牌軍重新定義的新形勢下,重新梳理一下中國跳水隊強大的根源,或許對明年我們的形式有一番新的認知。

中國跳水厲害,大概有下面幾點原因:

1、技巧性——中國人身體靈活柔軟,從身體的角度特徵而言適合於練跳水。一些體育項目,如果和技巧相關,中國一定會取得出色的成績,這是以往中國體育發展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隊員和教練的勤勉,敬業,使得中國將跳水雕刻成為一項藝術。而在這些雕刻的過程中,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以及所領先的教練科研團隊,就是從細節中要金牌,雕刻2秒鐘藝術的大國工匠。

2、群眾基礎——可能在世界上,跳水並不一定具備市場號召力,但在中國,舉國體制卻確保了其發展——作為國家隊率先出成績的項目,跳水最早獲得大力扶持;其後又成為金牌大戶,更加被看重。具體體現在地方到中央,從教練選材,培養到國家隊,跳水這條生產線上生生不息。本次世界錦標賽上,依然活躍著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海外教練軍團。

3、管理教學體制——在其他王牌軍場外新聞頻出的時候,中國跳水一直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蓋因為這裡有領隊周繼紅。周領隊的形勢風格是低調,可能媒體對其過於低調頗有微詞,但從客觀上,這也為隊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隊伍的訓練、比賽到科研模式的創新,跳水隊一直按照以往的金牌軌道上高速運轉。偶爾項目出現漏洞,他們依靠系統強大的功能進行修補,等到再次出現就更加強大。

具體到本次光州世界錦標賽,可以說是新陳代謝最為合理的一屆。中國跳水隊派出一支新老結合的隊伍,陣容既包括施廷懋、曹緣、陳艾森這樣的奧運冠軍,也擁有司雅傑、王涵、楊健等經驗豐富的好手,當然也不乏張家齊、盧為、陳芋汐、王宗源、林珊等新秀。

老將自然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常勝將軍」施廷懋在女子3米板豪取三連冠,與王涵搭檔又斬獲女雙3米板金牌,在這兩個領域對手基本上只有爭第二名的份;曹緣以一人之力轉戰三個領域,開歷史先河的同時也獲得了2金1銀的良好成績。和以往的領軍人物相比,這兩名老將更專注工匠精神,他們不太熱衷於社會活動,專注於訓練,這也使得他們的運動壽命大大延長——當然,他們存在的更大意義,就是給新人的帶動作用。

在這些老將的帶動下,首次登場的新人也可圈可點。還有兩個月才14歲的陳芋汐首次參加世界三大賽就獲得女子10米台冠軍,同為14歲的張家齊和盧為也將女雙10米台金牌攬入懷中。在任茜、司雅傑等名將或缺陣或兼項的情況下,這些小小丫的首秀能有如此表現著實可喜可賀。而在其他領域,男子1米板,同樣是首次參賽的王宗源在衛冕冠軍彭健烽發揮欠佳的情況下頂住壓力,奪得冠軍;女子1米板,第二次參加世錦賽的陳藝文沒有再犯上屆的錯誤,力壓群芳登上最高領獎台。此外,林珊在混合全能展現出全面的技術,最終與楊健配對奪得冠軍,成為新科世界冠軍。

中國跳水的快速運作,當然有賴於中生代的表現。尤其是男子3米板和男子10米台,中生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拉爾夫以壓倒性優勢領先的時候,謝思埸和曹緣穩紮穩打,最後逆轉獲勝,成為中國跳水隊總結的教科書式的典範。而楊健楊昊所組合堅守的10米台單人比賽,面對志在衛冕的戴利的挑戰,他們狹路相逢勇者勝,相繼飆出10分的好成績,在摧垮對手的過程中也接受了淬火考驗,他們,也必將穩步走向領軍人物行列。

不過盛世之下,中國跳水隊也埋藏著許多的隱憂——女子10米台,隨著三位14歲的新人湧現,包括僅參加一項雙人的司雅傑,留守在國內的任茜,可選之人比較多,但這一項目嚴重受到發育影響,變數很多,雖然沒有特別固定的強手,但控制好運動員的發育和體重至關重要。男子跳板,謝思埸和曹緣在雙人配合比較默契,但單項上,謝思埸的難度,曹緣的穩定性還需要打磨,一旦英國的拉夫爾不出現重大失誤,兩人在對抗中占不到任何便宜。而男子10米台上,從奧運備戰的角度,如何為身肩三項的曹緣鬆綁已是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單人項目上,雖然難度王楊健和全能王楊昊組合不錯,包括奧運冠軍陳艾森組成了最為穩固的三角地帶,但英國名將戴利永遠不可小覷,一旦踩上點依然不好對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u3DFWwBmyVoG_1ZD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