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讀《漢書》,我們看西漢帝王在給王侯功臣進行封賞時,都會以「金」為計量單位,如「大將軍票騎大出擊胡,賞賜五十萬金」等等。
這裡有一個問題:這裡的「金」真是指黃金嗎?如果是,五十萬斤,數量無疑是驚人的。
因此,有人猜測,這裡說的「金」應該不是指黃金,而是指黃銅。
但相關的文獻資料明確告訴我們,漢代就是用黃金來為作幣的,漢代人對金、銀、銅的區分是非常明確的。
比如《尚書禹貢》里有提到「惟金三品」,漢代人孔安國對此所作的注是:「金、銀、銅也。」
司馬遷的《史記平準書》也說「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班固《漢書食貨志》也稱「古者」「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即,在漢代,金是金,銀是銀,銅是銅,在記載中涇渭分明、絕不模稜兩可。
另外,《漢書武帝紀》也詳細介紹了漢武帝時對黃金貨幣(馬蹄金與麟趾金)的鑄作(「有司議曰,徑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以協瑞焉。」)。
而不久前,考古工作者在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出土的大量馬蹄金和金餅也印證了這點。
所以,漢高祖聘大儒叔孫通為太常時,所賜聘金500斤;以及陳平在周勃壽誕時奉上的禮金500斤,都屬於純黃金。
事實上,彭信威先生曾作過統計,西漢賜金總額達八十九萬餘斤,其中漢武帝賞賜衛青與霍去病分別是二十萬與五十萬斤之多!
可是,讓人奇怪的是,既然西漢通行的貨幣是黃金,為什麼到了東漢就突然消失了呢?
這,真是個歷史的難解之謎。
不過,黃金的獨特屬性決定了它絕不會變成其他物質,就算被埋、被藏於某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但,有朝一日,終會應驗一句古話:金子總是要發光的!
這裡,說一件西漢大金獸在民間發光現世的真人真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準確地說,是1982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七),這天天剛蒙蒙亮,江蘇盱眙縣馬湖店南窯村村民萬以全就到田裡挖泥,為春耕作準備了。
春意料峭,乍暖還寒。
田裡的泥被水泡得鬆軟,一鏟下去,差不多就有半米深。
為了驅趕寒意,萬以全乾得很起勁,嘿嘿嘿,抬手就是一鏟泥,嘿嘿嘿,又是一鏟泥……鐵鏟翻飛,帶水的泥塊不斷被他拋向田梗上。
突然,他在拋一大泥塊時,明顯感到沉重了許多,但容不得大腦細想,雙手已習慣性的把泥塊拋了出去。
彼時,太陽就懸掛在東邊與地平面成45度角的上空,霞光明艷,泥塊在優美的拋物線中閃爍出了一道金光!
操!萬以全雙眼被耀得發花,嘴裡吐了一口濃痰,丟了掉手中鏟,雙腳踢著水,撲到田梗上,扒了幾扒,抹去泥,赫然是一個黃澄澄的「大狗」!
是金的嗎?是金的嗎?!
萬以全心頭怦怦直跳,也不嫌髒,張口就啃。
果然是金!
萬以全的一顆心快要從胸腔里跳出來了,三下五除二,脫下衣服,包好大金狗,一道煙溜了回家。
大哥萬以才在家裡慢悠悠地整理著糞箕、秧挑等農具。
萬以全一把拉他回房,抖摟出大金狗,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說了一番。
萬以才臉色大變,把金狗塞入柜子里鎖好,和弟弟再次返回金狗出土位置繼續「淘金」。
果然不出所料,又挖出一件塞滿金幣的大銅壺。
兄弟倆不敢怠慢,一前一後,護著寶貝狂奔回家。
時間已經是正午,田野上散布了正在勞作的村民,哥倆抱的銅壺又實在太大,要躲過群眾雪亮的眼睛那是不可能了。
很快,萬以全兄弟挖到寶貝的消息就傳遍了田間地頭,大家都丟掉了手裡的工具,大呼小叫,瘋狂湧向萬以全家中,爭睹寶貝風采。
萬以全兄弟哪敢將寶貝示人?一家人戰戰兢兢地趴在寶物身上,什麼話也不說。
萬家人什麼話也不說,但他們家挖到寶貝的消息還是風一樣越過高山、越過平原,傳遍四鄉八里。
短短几個小時,擁擠在萬以全家門口的人足足有3000多人,萬家牆院裡的樹木、窗戶、雞圈等被擠斷、被毀壞……
江蘇盱眙縣公安局聞訊趕來了,只見人山人海,把萬以全家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個水泄不通。
公安人員維持好秩序,問萬以全有什麼打算?想怎麼處理挖回家的寶貝?
萬以全兄弟神色緊張、目光慌亂,還能怎麼辦?這種情形下,寶貝還能留在家裡嗎?只能是上交國家了。
於是,荷槍實彈的公安人員迅速把這批國寶護送往南京博物館。
南京博物館迅馬上安排文物專家及歷史專家成立臨時小組,對文物進行清點、鑑定。
萬以全第一次抱回家的大金狗是一頭豹形金獸,蜷伏狀,豹頭枕伏於前腿之上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是中國考古目前發現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
萬以全第二次抱回家的銅壺叫陳璋圓壺,為泥范鑄造工藝最高水平的現存青銅器,銅壺內有9塊鐵餅,5塊馬蹄金及麟趾金,11塊金版楚國錢幣郢爰。
金獸與銅壺內的金塊總重量超過20千克。
鑒於金獸為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及金器錘擊工藝兩種技法完美結合的產物,專家們一致推薦它為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作為補償,南京博物館一次性獎勵了萬以全1萬元。
在當時,1萬元算得上巨款了。
萬以全和兄弟高高興興地平分了獎金,翻修房子,購置農機,家境大大改觀。
另外,縣政府又獎勵給南窯村5000元購買變壓器,使得全村提前通電。
至此,文物風波以皆大歡喜的局面而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