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2023-10-16     魯中晨報

原標題: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公安機關追繳

珍貴文物2189件

據新華社電 記者13日獲悉,自去年開展新一輪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偵破文物犯罪案件800餘起,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追繳各類文物1.3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2189件,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專項行動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竊石窟寺石刻、水下文物,盜竊損毀革命文物等三類文物犯罪為打擊重點,緊盯地下文物市場和網上交易平台。公安機關始終把追繳涉案文物作為打擊文物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查找文物流向、追繳涉案文物。截至目前,全國已追繳青銅器、陶瓷器、絲織品等各類文物1.3萬餘件,其中一、二、三級珍貴文物2189件,包括戰國「陳爰」金幣、唐代紅地雙人捧蓮紋織錦、宋代磁州窯白釉剔花瓷枕等一批一級文物。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公安機關將堅定「為國家守文物、為民族護遺產」的信心和決心,會同文物部門,不斷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文物犯罪活動,把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向縱深推進,為守護國家文物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風險提示

警惕AI新型技術

實施詐騙風險

據新華社電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0月13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警惕利用AI新型技術實施詐騙的風險,維護個人及家庭財產安全。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利用AI新型技術實施詐騙主要有「擬聲」「換臉」兩種手段,即通過模擬他人聲音或形象騙取信任,進而詐騙錢財。

此類詐騙手段迷惑性、隱蔽性較強,詐騙金額較高,為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監管總局提示:

一、網絡渠道「眼見」不一定為實。「擬聲」「換臉」等合成技術的一大特點即「以假亂真」,不法分子可利用此類技術輕易偽裝成他人,並通過快速篩選目標人群、定製化詐騙腳本,精準實施詐騙。

二、轉帳匯款務必核驗對方身份。面對自稱「熟人」「領導」等通過社交軟體、電話等以各種理由誘導匯款,務必核驗對方身份。

三、保護好照片、聲音等個人信息。消費者應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下載陌生軟體、註冊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對個人社交帳戶的安全狀況保持警惕。儘量避免在網際網路過多暴露個人照片、聲音、視頻等信息,不貪圖方便把身份證、銀行卡照片等直接存放在手機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c56bc978201576154b26a648098b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