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書法,見過的人不多卻令人驚艷,不輸宋徽宗、唐太宗

2023-08-21     書法網

原標題:南唐後主李煜書法,見過的人不多卻令人驚艷,不輸宋徽宗、唐太宗

南唐後主李煜書法,見過的人不多卻令人驚艷,不輸宋徽宗、唐太宗

古代君主「不務正業」的有不少,如果趕上國力強盛、四海承平,經過自己的一番操作,很快就會由盛轉衰,比如乾隆帝。要是國家本就內憂外患,依然不思進取,執迷於享樂,那麼滅亡就指日可待了。隋煬帝楊廣、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相比於另外兩位,李煜的名聲略好一些,人們普遍對他沒那麼痛恨,相反同情居多。現在的語文課本上收錄了他的詞,民間故事還流傳著他與大周后、小周后的愛情故事。李煜,字重光,號鍾隱,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的七夕生於金陵(今南京),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

李煜仿佛是宋徽宗的前世,他同樣精於書法繪畫,音律詩詞更是一代宗師,相比於宋徽宗,李煜的統治也更靠譜一些。對於李煜的詩詞我們很了解,但大多數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書法家,而且水平可與李世民、趙佶一較高下。《宣和書譜》記載:「《宣和畫譜·李煜》:「李氏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

所謂「金錯刀」,是李煜創造的一種書寫技法,他在寫字時通過顫筆、提按,寫出遲澀虯曲的筆畫,營造險絕奇變的視覺享受,這種技法被歷代名家推崇,甚至被引入了繪畫當中。《清異錄》記載:「後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不管是「金錯刀」,還是「撮襟書」,無不顯示李煜深厚的筆法功底和運筆能力。同時,李煜又在傳統的「五指撥鐙法」(撅、壓、鉤、格、抵)基礎上改良,增加了「導」和「送」的程序。據學者總結,「導」是小指引無名指過右,而「送」則是小指送無名指從右向左。

李煜書法以「二王」為師,《入國知教帖》是他唯一傳世書法真跡。此作起筆尖鋒、行筆中鋒,絞轉、調鋒以及一拓直下的處理都吸取王羲之風格。其字筆畫飽滿渾厚,牽絲引帶極為流暢,結字上有李邕、徐浩風采,較為寬綽舒展,欹正交雜。章法疏密有致,縱列排布嚴謹。

李煜傳世作品太少,使得我們很難為其書法作確切的風格總結,但根據他的書論以及後人評價,可知其字整體傳承王羲之筆法,結字上變「二王」縱長為舒展橫闊,點畫也更為樸拙。李煜也是一位書法批評家,他並不推崇顏真卿,甚至認為其字有粗野之氣。

而對於初唐學王一派,他也進行了銳評:「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顏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獨獻之俱得之而失於驚急,無蘊藉態度。」這些觀點至今頗有啟發意義。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當一個享樂快活的藝術家,李煜是非常適合的,但是無奈生於帝王家,也註定了他的結局只能落得個「垂淚對宮娥」。

大家對李煜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b68c9f694857d5d36aa6096588e4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