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建琳 石丹
ID:BMR2004
尹同躍的兩會關鍵詞
節能降碳、新能源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
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13條議案,涉及規範低速電動四輪物流車並開放路權、將汽車行業納入碳交易管理、推行國內車載緊急呼叫強製法規、推進房車和露營地產業快速發展、為中國車企走出去提供貿易便利、統一全國綠牌政策、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長江流域電能、氫能船舶大規模應用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3條議案中,有一半左右的建議與新能源汽車和節能降碳這兩個熱詞有關。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年銷售超350萬輛,較2020年增長了1.6倍。與此同時,汽車業的低碳發展也是2021年的熱議話題。
統一全國綠牌政策
多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圍繞正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尹同躍從綠牌政策、動力電池原材料、充電設施等事關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出相關議案。
根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均屬於新能源汽車,並享受與電動汽車相同優惠政策。但目前存在各地綠牌政策不統一的情況,例如,北京市規定插電混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可以使用新能源號牌,但不能享受不限行政策;上海規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混動(含增程式)汽車的,本市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尹同躍認為,各地綠牌政策不統一將導致絕大多數插電混動車型的潛在消費者被勸退,使得插電混動車型被徹底邊緣化,不符合國家政策支持方向。他建議工信部明確綠牌定義,牽頭疏理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綠牌政策,並在全國實施統一的綠牌政策,確保插電混動車主享受與純電動車主同等待遇,以支持插電混動技術路線發展。
充電基礎設施是電動汽車用戶綠色出行的重要保障,截至2021年底,全國充電設施規模達到261.7萬台,換電站1298座,服務近800萬輛新能源汽車,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與此同時,圍繞充電基礎設施的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對新能源汽車出行造成不利影響。比如,部分存量小區固定車位建樁改造難;城市公共充電場站冷熱不均;充電平台數量多且啟停及多渠道支付尚未全面覆蓋;部分充電樁運維不及時,節假日高速公路充電難;市場上慢充樁和快充樁不能通用等問題。
為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尹同躍建議出台標準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建設,包括建議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加強頂層設計;建議工信部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和儲放綠色電力轉換、交易和調度機制,探索單位和園區內部充電設施開展「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建議地方政府、電網企業和車企進行戰略層合作,利用5G+工業網際網路,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融合創新平台,加速推進充電基礎數字化體系建設。
隨著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愈發火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量不斷攀升,電池供應短缺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嚴峻,成本大幅度上漲,進而影響上游原材料及其礦產資源出現短缺,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
據韓國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77GWH,而動力電池供應缺口約18%,2025年市場需求將提升到1400Gwh,缺口將擴大到約40%。而製造動力電池所需的鎳、鈷、鋰等核心材料為稀缺資源,嚴重依賴進口。國外因國內新能源蓬勃發展,逐漸對這些資源進行管控。
謀求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當下推動產業發展的必要措施。尹同躍為此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將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管理,設置專項基金,支持和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電池材料資源,以確保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
建議將汽車行業納入碳交易範圍
多措施助力降碳
為確保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將發電、石化、鋼鐵、有色等行業納入碳排放管理的重點對象,通過全國碳交易安排的市場化手段,使企業履行碳排放的義務。
尹同躍觀察到,目前,汽車行業因製造環節碳排放較少,未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但在使用環節,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將有效改善汽車的碳排放,相比傳統燃油乘用車,現有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
因此,尹同躍認為,如果能考慮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應該利用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行業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
對此,他建議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它作為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建議將汽車行業包括進碳交易行業範圍內,讓汽車企業參與CCER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尹同躍同時指出,現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中僅用排氣量限制公務車輛配置標準條件不利於「雙碳」政策的全面落實,他建議在保證能耗不超限的情況下,可選用高動力性、整車匹配更好的汽車產品用於公務使用;優先選用基於全價值鏈滿足低碳設計的綠色環保汽車產品,推動關鍵零部件符合再製造再利用,助力汽車產業循環、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促進節能降碳的問題上,尹同躍還注意到,長江航道現有約13萬艘船舶,90%以上水運船舶採用柴油動力推進系統,燃油成本高,產生的碳、硫等排放僅次於燃煤發電廠和機動車輛排放,若全部推廣使用新能源推進系統,每年帶來的大氣減排效果將非常可觀。此外,船舶動力新能源化可帶動船舶設計、建造、裝備等相關產業發展,產值將超千億元。
為此,尹同躍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借鑑純電動汽車的推廣經驗,研究在氫能、電能船舶建造、電池租賃回收、碼頭加氣及充電設施、運營等方面經驗做法,出台扶持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政策,推動航運企業新能源船舶改造以及新建造的積極性;電驅動船舶的技術相對成熟,滿足在內河湖泊航行需求,建議在內河或者湖泊岸邊規劃設置充電站,有效解決電動船舶的充電問題,並帶動電動船舶產業與配套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及普及應用。
針對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僅為56.91%、回收利用水平低的問題,尹同躍建議支持工業固廢減量化綜合利用,包括國家發改委保障固廢回收企業用地,規劃推動一般工業固廢分揀中心規範高標準的建設,推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園區化;引入溯源體系,對工業固廢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引入可交易的減碳積分機制;針對工業固廢產業鏈,在財稅體制上進行改革,切實減輕企業的稅負。最終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