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收藏的顏真卿真跡,竟是一件仿作,偽造者實力不輸「二王」

2023-09-25     書法網

原標題:故宮收藏的顏真卿真跡,竟是一件仿作,偽造者實力不輸「二王」

故宮收藏的顏真卿真跡,竟是一件仿作,偽造者實力不輸「二王」

對於顏真卿的行、草書,眾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祭侄文稿》,此作有著「天下第二大行書」的名號,筆筆雄壯渾厚、大氣磅礴,採用枯筆跟篆籀的結合,加上卷中多處的塗抹修改,賦予點畫蒼勁生澀之感,情感表達直率而熱烈,讓悲痛之氣直衝雲天,感染後世一批批的學書者。

其實顏真卿除了此作,還有《爭座位帖》跟《祭伯父文稿》也頗為經典,字體蒼勁古拙,在靈活變動中展現出拙樸古典之氣,氣韻同《祭侄文稿》一樣,都是展現出悲傷憤怒的心情,因此就有人好奇,悲傷的顏真卿用筆如此鬱勃渾厚,那麼高興的顏真卿書法風格會不會有所變化,讓行、草書呈現出輕靈之美呢?

其實他的《劉中使帖》跟《湖州帖》,都算在高興愉快的心情中寫就,其中《劉中使帖》尤為高興,是寫給友人的一卷書信,用筆豐潤奔放,好像奔騰的江河傾斜而下,鋒芒之氣閃耀奪目,用筆的勁力上也如高山墜石,雄勁恢宏,保證了行筆的流暢歡快,頗為乾脆利落,沒有纏繞的拖泥帶水之感。

讓人看後不僅跟著振臂歡呼,而這幅《湖州帖》跟它略有不同,此作是一卷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顏真卿罕見真跡,寫於775年(大曆十年)七月以後至年底前,當時湖州地區遭遇水災,百姓們流離失所,於是身為湖州刺史的顏真卿開始救助難民,使災禍情況逐步穩定,並寫出此作表示欣慰跟開心。

全卷共計48字,在行筆節奏上頗為輕靈自如,好像山間流淌下來的溪流,節奏輕快而隨性,帶有跳躍之感,點畫上婉轉多變,筆勢渾厚,墨色濃潤,還帶有「二王」的妍麗秀美之感,相比於《祭侄文稿》等作品,它沒有那麼凝重蒼勁,對比《湖州帖》則沒有黃河宣洩奔逸般興奮的磅礴之氣。

點畫的轉折處大多採用圓轉的筆勢,有著飛動靈巧之態,就好像翩然起飛的仙鶴,散發出空靈舒潤之氣,這也讓後人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此作沒有篆籀跟屋漏痕的筆法?要知道無論是楷書還是行草書,顏真卿都以突破「二王」為主,不追求秀逸靈潤之氣,重在點畫的筋骨跟氣力。

做到筆筆中鋒,保持勁力的精鍊沉著,盡顯渾厚磅礴,風格十分突出,但在此作中鑑定專家徐邦達發現,用筆多以側鋒為主,這種筆法會讓字體呈現圓轉流暢之態,盡顯飛動靈秀之姿,同時卷中用紙是加粉砑光的竹料紙,這種紙到了宋代才被造出,因此部分人認為此作是一件仿作。

而偽造者在眾人的多重對比下,認定此人大概是米芾,因為米芾十分擅長臨摹,書風特點上也跟秀勁飛動對的上,行筆跳宕多變,以迅疾痛快為主,在實力上甚至不輸「二王」,因此他能模仿前人書作以假亂真,不過針對此作目前還無法下結論,無論是米芾摹本,還是顏真卿真跡,都無法否認它的藝術之美,值得我們品味賞析。

您對《湖州帖》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e17c214e7bb35f3a9ff99f6c4245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