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建設新國家之教育觀念——新教育之標準

2023-06-03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蔣夢麟:建設新國家之教育觀念——新教育之標準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建設新國家之教育觀念作者|蔣夢麟

來源|侯志中語文工作室

新時代的陶行知與「新教育」

陳獨秀:新教育是什麼?——新教育之精神

蔡元培: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

新教育實驗的歷史淵源——常新,自新,全新

中國處此過渡時代,國民無積極的標準,乏獨立之思想,上下疑懼莫知適從。國內外士夫,咸抱教育救國之義。教育之重要,人人知之,可無庸作者多言。茲但論其性質與方法,願與用思想力者共研究之。

(一)德美英三國教育宗旨之不同

教育為發展個人能力,增進社會幸福之具。講教育者,當時時將個人與社會兩方面記住在心。然後能得持平之學說,即大學所謂明德親民。明德者發展個人之能力。親民者明人民之德,增進社會之幸福也。然二者不過為抽象的。對於實際問題,其推行之方法不同。應時勢之要求,作特別之方法以推行之。此所以各國教育宗旨有不同也。德國之教育,其宗旨為鞏固國防,開浚富源。英之教育,其宗旨為養成政治家與行政者。美之教育,其宗旨為養成有知識的選舉人。蓋各以社會性質不同,定特殊之宗旨。以德言之,1806年之戰,普受大挫,欲恢復國勢,不得不整頓國防。此國防主義之所由來也。英之立國以殖民與商務,管轄殖民地及拓展商務,非有大政治家與行政家不辦。故其教育宗旨為養成此種人物者也。美國共和國家,其政治良與不良,以選舉人之有知識與無知識為新。故其教育以養成有知識的選舉人為宗旨。讀者至此,請先停讀一思,中國之教育宗旨,究以近何種為宜,思定後,再請前讀。與作者之意見相比較,或匡不逮,或為同志,則幸甚矣。

(二)中國社會之缺點

教育之宗旨,既當視社會之特性為標準,則於未言宗旨以前,當約略言中國社會之大概。作者對於中國社會現狀,多抱悲觀,故所見多為惡德。撮其犖犖大者,厥有四端,一曰人民知識之淺劣。吾國普通人民,非惟於共和政體,世界大事,絕未習知。即於日常起居飲食之淺理,一未夢見。居處卑陋,衛生不講,瘟疫一起,死亡枕籍。推其源,非人民之乏常識而何。二曰人生之微賤。我國生命之賤,幾同牛馬。一般人民,亦不自知其賤而苟生,凡可苟延賤喘之業,則無不樂操。例如上海之東洋車夫,拉車飛奔,以人作馬。不肖之西人,復加以鞭笞,而彼恬然受之。但能多得青蚨數枚,則已心滿意足。他如街巷之乞丐,衙署之差役,與夫種種之操賤業者,與牛馬何異。人生既賤,社會習慣,視殺死人命,不足輕重。是何怪外人之藐視中國民族乎。三曰無建設的領袖人物。社會之進行也,必賴領袖為之先導。夫舟必待駛,車必待駕,領袖者駕駛社會者也。凡為領袖,必具三種資格。一曰識社會之心理,猶駛舟者之識風向與潮汛也。二曰識群治之天然律,猶駛舟者之識羅盤與地文也。三曰忠誠,此為取信於社會所必需之具。無此,則社會不信任之。其言其行,均無效力。猶駛舟者不忠於所事,則舟中之人,必生疑慮矣。故為領袖者,當抱絕對的忠誠。我國社會中,其有此種領袖人物乎。有之也不過鳳毛麟角而已。四曰無積極的標準。此為過渡時之通病,蓋過渡時代,舊標準已不足應新趨勢之用,新趨之流行,非好學深思者,不能得其方向,猶暗潮流行,不識水性者,勿之覺也。社會受外界之剌激,生一種新趨勢。往往存於不知不覺之間。舊者不知不覺而遞之。新者之尚感情派,不知不覺而橫行。故其結果,則一為消極之違反新趨勢,一為消極之破壞舊觀念。一為舊勢之奴隸,一為新勢之犧牲。此其弊在無積極的標準。一般社會,無由循行,此所以造成今日之人心惶惑,罔知適從之時期也。以上四大缺點,實為群治不進之基本問題,以此種社會而欲建設新國家,猶就泥沙之基建設大廈,又何往而不仆哉。欲圖積極之進行,舍教育其末由。

(三)新教育之標準

教育新舊一而已矣。所謂新者,不過應時勢之變遷,改造教育之方法以適應時宜耳。推行教育之正式機關。以習慣而言,學校可分三種,一曰小學,二曰中學,三曰大學。此三種學校,各當立一標準,使全國一致共圖進行。今請略言之,小學為普及教育之機關,使國人具有常識,非從小學教育入手不可。其標準當使生徒具有日用所必需之知識。中學教育則不同,國人既不能盡入中學,則中學校之生徒必為社會之一部分。此一部分必較普通社會稍占勢力。故中學生當以培養初級領袖為標準。大學者,為研究高等學科而設,其學生為將來增進文明之領袖。故當以思想自由為標準。三級學校,其標準雖有不同,其最後之目的惟一,一曰養成國家的人民。

(四)學校中之新國家

泛言改革政治,其效必淺。泛言改革社會,其禍必巨。欲圖積極之進行,必須有一入手之的實辦法。此法為何,曰建設新國家於學校之中。中國之社會,一罪過之社會也。中國之家庭,一罪過之家庭也。以罪過之社會,建神聖之國家,猶設天堂於地獄,惡乎能。此作者所以有學校中之新國家之說也。然此非倡自作者,德意志行之。其成效已卓著矣。1806年,也那之役,德軍為法人所殲,種族之亡,危若累卵,乃德人取非希的Fichte之議,建新國於學校之中。不數十年而德意志聯邦遂致富強。1870年,普法之戰,圍巴里,敗法軍,稱雄西歐。至今日以一國之力,幾與全世界宣戰。吾國人聞之,能不攫然起敬乎。吾國苟行適宜之教育,他日之稱雄世界必無疑也。凡國有其特性,甲國之教育,未必適用於乙國。如完全模仿,即不張冠李戴,亦必失其獨立之精神。然假鑒他邦,智者為之,當是時也。德處列強之間,強鄰環視,不得不提倡國防主義,與吾國現在之情形同也。德國人煙稠密,生活艱難,不得不提倡辟富主義,此亦與吾國現在之情形同也。德國當時人心渙散,公德墜落,兵士專橫,未戰先走,社會腐敗,人各自私,當時非希的所謂罪社過的社會,亦與我國現狀同也。德國以此社會狀況,倡建新國於學校之說,將青年子弟送入學校。嚴師督責,啟其知識,養其品格,並與社會隔絕,使不染社會惡習。凡中學校之教師,必擇其品格高美,學問優長,並具有愛國之觀念者。如此辦法,待辦法,待學生自中學卒業後,已成一獨立不移,血心愛國之人民。然後送入大學,一切學科行為,悉聽自由。所謂大學自由是也。世界之大學,最自由者,莫若德國。其成績優美,亦遠出各國。此即孔子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也。中國不欲再造則已,苟欲再造,非改訂學制不為功。茲采建設新國於學校中之義,與諸君略言吾國應采之學制。

小學之標準,當取增進國民常識主義,作者前已言之矣。茲姑勿具論,請言中學。夫中學者,養成初級領袖之機關也。初級領袖者,即教育總長湯君濟武所謂社會中堅是也。非有領袖之資格不足以為社會中堅。此作者進湯君之說而言之也。以此為標準,則現在吾國中學,當善為改革,使合於標準。其最要之目的,當以養成國家的學生為主,曷為國家的學生。曰人生但知有國不知有他也。吾國家族制度太嚴,於社會之進化有相對的妨礙。作者考察社會一般心理,大凡父母送子弟入學,其唯一之宗旨,為將來學成可為家庭增光榮。吾國歷史上之習慣,最光榮者莫若做官,故其良子弟之所欲以報父母培養之恩者,咸以做官為目的。國而無民其能為國乎。欲革其弊,當於學校釧提倡國家主義,使學生等但知有國,不知有他。個人與國家相比,則個人輕若鴻毛,而國家重若泰山。個人為國而生,為國而死。於國有利者,則盡心而為之。國家有難,則捨生以赴之。此種觀念貫注於青年腦部,而養成一種充實不可以已之愛國心。此種學生,方有國民之資格。不然,國家歲擲巨幣,徒為家庭養私人,政府造貪吏耳,何貴乎有此不祥之學校哉。

中國社會之罪過,作者已於前略言之矣。故欲造成國家的人民,必將生徒與社會隔絕,使不為惡習所污。學校之中,建一理想的國家,其學生即為理想的國民。欲實行此政策,須注意下列數端:(一)獨立之思力。人之最貴者,莫若思,思為求知識之最要方法。不思即無真知識,然思尤貴獨立。大凡教習授課,最下者,徒使生徒記憶而不使領悟,次下領悟與記憶並行之。下者但講解明了,使學生易於領悟。上者使學生能思。最上者使生徒有獨立之思力。所謂獨立之思力者,教慢但授生徒以思想之法,使之自己想出道理,不求他人而求領悟。凡為領袖者,必具有此種能力,不然,將來必不能為社會之先導也。(二)健全之體力。中國學生,將來出而為社會任事,其責任較他國學生倍徙,若無健全之體力,其能負此重任乎?且國勢積弱,強鄰環視,苟一旦國有大難,咸須捨身救國。故以國防而論,體力更為重要。(三)嚴整之訓練。中國人之乏訓練,為世界先進國所共知,即吾國人,現亦稍稍覺悟。街上共行,步伐不齊。車站購票,擁擠窗前。立則弓背,坐則曲腰。此非乏訓練而何?二人對談,聲滿全室,三人共處,聲溢戶外。他人被擾,於我何干。此非乏訓練而何?他如起居不常,飲食無節,昏沈顛倒,幾乎若牛馬矣。學校之中,視此種惡習,當如傳染病,極力防止。務使養成一種莊嚴有秩序的國民。

愛國心當為無上之美德,凡中國之新國民必具是,無此則為家族之私人,非國家之國民。愛國心既具,必復獨立之思力,健全之體力,莊嚴之人格,加以學校中所應教之科學知識,優美性情,則方成二十世紀之人格。此吾國教育家當持為標準者也。

中國當此危急存亡之秋,國防問題,實為首要。然欲解決此問題,非養成一種新國民不可。非將學生與舊社會隔絕不可,此作者所以主張嚴格的中學也。此種學校養成之學生,將來應世,足以為社會之領袖。入大學可以享學問自由之幸福,造成從心所欲不逾矩之人物。中國將來文明之進步,其此是賴乎。

(五)新國家之觀念

個人無觀念,則其人雖生猶死。國民無觀念,則其國雖存猶亡。觀念高者,則為大人。觀念低者,則為小人。孟子所謂養其大體者為大人,養其小體者為小人即此意也。夫國亦然,國民而有高尚之觀念也,則其國雖小猶大,反是則其國雖大猶小。所謂民國高尚的觀念者,愛國之觀念是也,無此,即為卑下之觀念。雖然,空言愛國而無方法以達之,愛國兩字,一空架而已,一死體而已。所謂真觀念者,必具有活潑動作之精神,國民以此而生,以此而死。凡一切行為思想,皆依此真觀念為標準,欲養成此種活動的觀念,第一當知個人為民族而存立,第二當養成無我之領袖資格,第三當養成知識與道德調和之個人。以此三事,作求學行事之標準。時時思維省察,久而行之,想像之中,自有一活動的觀念出現,此即作者所謂新國家的觀念也。中國將來在世界之位置如何。以國民能有此觀念與否為斷,苟國民能具此活動的觀念,則中國無量之幸福,即在是矣。

(原載《教育與職業》第5期,1918年4月)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生命敘事集錦|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營造書香校園|美文案例集錦——閱讀改變人生,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84e8d719c47bc062a6f64da24644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