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山
2023年9月,手機行業異常喧囂,不光華為、蘋果、小米等傳統智慧型手機廠商打得火熱,造車新勢力蔚來也想來分一杯羹。
圖源:蔚來
9月21日,蔚來發布了自家的首款旗艦手機產品NIO Phone,搭載高通驍龍8 Gen 2領先版處理器,最高提供16GB+1TB存儲,正面配有6.81英寸三星 E6材質2K屏,售價區間6499元-7499元。
針對為何跨界推出智慧型手機產品,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蔚來用戶需要一款與蔚來汽車無縫連接的手機,帶來以車為中心的移動互聯全新體驗」。
顯然,李斌希望借自營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提升蔚來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圖源:百度
不過資本市場卻對李斌的上述戰略持悲觀看法。
美東時間9月21日,蔚來美股股價下跌4.2%,報收8.455美元/股。9月22日,蔚來港股下跌1.93%,報收68.45港元/股。
資本市場的擔心不無道理,在智慧型手機行業進入寡頭時代的背景下,蔚來手機或許難以在市場層面取得突破,並有可能拖累公司的業績。
不過李斌似乎早已料到上述問題,因而重點強化蔚來手機和汽車的聯繫。此舉雖然有些固步自封,但起碼基本盤比較穩固。
1 蔚來不是孤例,跨界已成科技行業主旋律
縱觀近兩年的科技行業,其實不止蔚來,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或是吉利、極星等車企,也紛紛跨界,打造自家的汽車或是手機產品。
比如,早在2019年,華為就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希望成為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博世,擁有零部件供應、 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三大業務方向。其中智選車模式下的問界品牌,2022年銷量為7.5萬輛。
圖源:小米
無獨有偶,2023年3月,小米也對外宣布,將打造自家的智能汽車產品,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最新消息顯示,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上市。
不止智慧型手機廠商成為造車新勢力,車企也紛紛打造自家的智慧型手機產品。除了開頭提到的蔚來,吉利、極星都有類似的動作。
2022年7月,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宣布收購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權,並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2023年3月,星紀時代與魅族科技融合而來的星紀魅族發布了魅族20系列手機。
2023年9月6日,瑞典電動汽車品牌極星CEO托馬斯・英格拉特也對外表示,將於12月推出一款帶有「極星」名稱的智慧型手機。
總而言之,無論是以小米、華為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廠商打造智能汽車產品,還是以吉利、蔚來為代表的智能汽車廠商入局智慧型手機行業,底層邏輯其實完全一致,那就是為了搶奪入口主動權。
由於智慧型手機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入口,手機廠商沿著手機產品推出智能汽車,可以拓寬業務線,提升公司的想像空間;雖然此前沒有布局手機業務,但礙於智慧型手機巨大的影響力,汽車廠商也不希望入口受制於人,因而打造自家的手機產品。
當智慧型手機廠商或是車企構築了手機-汽車閉環生態後,就能給消費者提供極佳的用戶體驗。目前華為在此方面已經做出了表率,鴻蒙智能座艙可以和華為手機進行高效聯動,視頻類、遊戲類應用盡可流轉至車機大屏。
針對上述趨勢,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未來,智能汽車、智慧型手機兩個行業將不再各行其道,而是共同解決整個行業亟需『破冰』的難題,基於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真正打通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智能交互體驗,讓萬物互聯成為現實。」
2 手機行業下行,蔚來手機難成TOP級玩家
儘管蔚來入局智慧型手機行業有十分正當的理由,但智慧型手機行業嚴峻的形勢,似乎也難以為蔚來手機提供適宜的發展空間。
圖源:中國信通院
自2017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完成下沉觸達,智慧型手機行業的紅利就逐步消逝,出貨量節節下探。中國信通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72 億部,同比下跌22.6%。
進入2023年,智慧型手機行業依然沒有回暖。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24 億部,同比下跌7.0%。
手機行業下行的時代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小微品牌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對更具資金、供應鏈優勢的頭部品牌掀起的「內卷化」競爭,諸多小微品牌都走向了窮途。
比如,2023年3月,聯想發言人就對外表示,確認關閉拯救者電競手機業務。更早之前的,魅族也曾陷入沉寂。如果不是在2022年中投身吉利的懷抱,魅族手機或許會先於拯救者電競手機,步入歷史的塵埃。
儘管作為一家車企,相較於一眾小微智慧型手機廠商,蔚來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慧型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寡頭時代,在渠道和供應鏈等層面均不占優的蔚來手機,或許也難以在市場層面掀起太大的波瀾。
圖源:IDC
整體而言,華為、小米、OPPO等智慧型手機廠商,之所以位列手機行業TOP 5榜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這些企業一方面擁有可觀的出貨量,對上游供應商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也手握數以萬計的線下渠道,產品可以觸達儘可能多的消費者。比如,2016年,vivo全球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馮磊就曾透露,vivo有25萬家線下零售店。
反觀二線智慧型手機廠商,渠道和出貨量有限的背景下,面對上游供應鏈,很難擁有強勢的議價能力。
以蔚來手機為例,雖然其搭載了行業頂級的高通驍龍8 Gen 2領先版處理器,但對比小米、OPPO等品牌的同級別產品,價格還是高出了幾百元,並不具備絕對意義上的性價比。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蔚來手機另有目目的
當然了,蔚來並非一家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廠商,更大程度上是一家造車新勢力。這種特殊的身份,決定了蔚來可以不必靠手機業務取得突破而存活。
2023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李斌就曾對外表示,「蔚來做手機不是為了和華為、小米競爭,還是為了用戶的需求」。
圖源:蔚來
作為一家以「海底撈服務」著稱的車企,蔚來此前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不計成本地「提升用戶體驗」,此前飽受爭議的斥巨資建換電站、打造NIO House、提供無憂服務皆源於此。
蔚來打造自家的手機也是一樣的道理,李斌對外解釋稱,「不是因為手機公司都在造車,也不是蔚來造車不賺錢要用手機盈利,而是蔚來用戶需要一款能夠讓蔚來汽車更好用的產品。」
對此,前OPPO副總裁、全球營銷總裁沈義人曾點評道,「蔚來做手機這事還挺有意思的:這家公司為了取悅用戶真是肯燒錢,光是持續投錢搞換電些事就已經顯露無疑了,沒想到每年還要燒出一台旗艦平台的手機。」
圖源:蔚來
事實上,結合發布會的內容來看,蔚來手機似乎也並不想討好路人,而是想全心全意服務好蔚來車主。
發布會上,除了按部就班的講解各項配置,李斌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解蔚來手機和蔚來汽車聯動,擁有行政中島車控模式、雙向互聯、天空視窗等功能。
更有甚者,蔚來還不打算靠智慧型手機的軟體服務賺錢。發布會上,李斌宣稱,NIO Phone 手機「0系統廣告,0商業預裝」,甚至砍掉了廣告接口。
要知道,因安卓手機市場極度內卷,大部分手機廠商都需要靠廣告回血。
以小米為例,2022年,其網際網路業務營收283億元,占總營收的10.11%,毛利率高達71.8%。考慮到巨大的流量才能盤活網際網路業務,蔚來選擇主動放棄該業務,一方面體現了對自家手機市場影響力的不自信,另一方面,或許也不希望廣告影響車主們的情緒。
因此,未來蔚來手機的市場表現,無疑和蔚來汽車的大盤有直接聯繫。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蔚來汽車累計交付量為34.41萬輛。如果有50%的蔚來車主支持蔚來手機,那麼後者的出貨量將達17萬台左右。
這一數字雖然距離頭部智慧型手機品牌有較大差距,但起碼說明蔚來手機確實可以滿足車主們的需求,對於蔚來來說,也算是一個成功的設備了。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蔚來的車主們,到底會不會選購蔚來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