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歐洲不缺天然氣了?

2023-09-18     數據雜誌

原標題:今年冬天,歐洲不缺天然氣了?

今年冬天,歐洲不缺天然氣了?

在去年嘗過了能源短缺的苦後,今年歐洲的冬天可能會好過一些。因為全球高溫,歐洲今冬氣溫或明顯高於平均水平,自身的天然氣儲存水平也十分充足。不過,歐洲的能源供應更依賴於持續穩定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相對於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高度依賴海運和碼頭終端,這意味著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甚至一場工人罷工都可能帶來市場的驚動。

暖冬

隨著歐洲有望迎來又一個暖冬,天然氣價格可能會遠低於去年。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項目的數據顯示,在最近的熱浪之後,10月份的氣溫將高於正常水平,此後的幾個月西歐天氣也可能繼續溫和。歐洲的供暖季通常從10月開始,這將有助於緩解近幾周全球出現的供應短缺擔憂。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稱,今冬整個歐洲預計可能比平均水平更溫暖、更潮濕。該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到明年2月期間,英國、法國、奧地利、義大利和德國部分地區的氣溫明顯高於平均水平的可能性超過50%,而伊比利亞半島出現溫和天氣的可能性更大。

這可能會打壓天然氣價格,尤其是短期天然氣價格。花旗策略師Anthony Yuen表示:「未來幾周,天然氣價格仍可能大幅下跌,入冬時間晚還將加劇價格下跌。」

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大幅削減了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曾在2022年8月創下天然氣價格歷史高點,高達339.2歐元/兆瓦時,隨後天然氣價格就呈現一路下跌的趨勢。最新數據顯示,9月18日,歐洲基準天然氣一度下跌6.5%,降至34.11歐元/兆瓦時。

隆眾資訊分析師高鵬飛表示,今年以來,俄烏局勢逐漸緩和,對天然氣市場影響逐漸減弱。由於持續的溫和天氣使得歐洲庫存不斷增加,市場下游天然氣消耗基本得到滿足,供暖季後期,歐洲市場恐慌性情緒下降,歐洲天然氣市場價格大幅下降。

儲備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地與俄羅斯切斷了幾乎所有的能源關係。目前,歐洲已經有德國等多國完全斷絕了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還有多國大幅度削減進口俄氣,改為依靠來自美國、挪威、卡達、亞塞拜然和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

去年5月,歐盟出台了嚴格的儲氣規定保障冬季供應安全,要求成員國在去年11月1日前將天然氣儲存水平提升至 80%,且此後每年同期均須達90%。此外,歐盟還在推進建設新的LNG接收站。

目前,歐洲的天然氣儲量幾乎接近飽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8月19日宣布,歐洲為今年冬季預備的天然氣儲備已經超過90%以上,提前完成了進度要求。因此馮德萊恩很有信心,歐洲的天然氣消費在今年這個冬天能夠像去年一樣穩定,而且價格不會暴漲。

按照歐洲天然氣組織(GIE)的最新數據,在8月19日,歐洲天然氣儲存水平已經達到了91%,超額完成了歐盟要求的在每年11月1日之前將天然氣儲存設施至少填滿90%的目標,這也是一年中這個時候的最高紀錄。

據了解,歐盟國家的天然氣年需求量大約是3500億立方米至5000億立方米,而歐盟天然氣存儲設施的最高存儲量為1000億立方米。高盛分析師表示,歐洲擁有大量庫存意味著天然氣價格在冬季來臨之前飆升的風險較低。

同時,為了防止能源緊缺,2022年11月至今年3月,歐盟發布了一系列措施來主動減少電力需求。IEA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OECD歐洲國家天然氣消費量同比減少10%。今年上半年,歐洲發電量同比減少61Twh,降幅4.6%,發電量創2008年以來新低。

此外,歐盟儲氣設施容量有限,單純靠「囤氣」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國際能源署認為,即使歐洲的天然氣儲存庫在10月前達到接近100%的儲備,也不能保證未來市場不會出現緊張局面。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不僅取決於今年冬季的天氣,更包括液化天然氣進口是否充足以及全球其他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情況等因素,由於今年全球天然氣供應仍然緊張,任何計劃外中斷都可能破壞歐洲的天然氣供需平衡。

風險

不過,即使暖冬如預期到來,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暫時飆升。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歐盟提前達到冬季天然氣儲存目標,這對於歐盟經濟來說是一個提振。但歐洲的能源供應安全形勢依然脆弱,更依賴於持續穩定的液化天然氣(LGN)進口,而相對於管道天然氣而言,液化天然氣高度依賴海運和碼頭終端,這意味著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隨著全球供應風險增加,天然氣價格上漲,加劇了歐洲冬季供暖季到來前市場對燃料供應的擔憂。上個月,發生在澳大利亞的罷工意外「引爆」了遠隔萬里的歐洲天然氣市場。

當地時間8月9日,雪佛龍和伍德賽德能源集團澳大利亞工廠的工人投票贊成罷工。彼時,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上漲40%,創下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自6月份以來首次突破40歐元/兆瓦時。

澳大利亞在全球LNG市場舉足輕重。據隆眾資訊統計,2022年全球LNG液化終端碼頭共計出口39959萬噸液化天然氣,其中澳大利亞、卡達、美國依次位列LNG出口前3位,占比分別為20.15%、20.07%、19.05%,出口量分別為805萬噸、802萬噸、761萬噸,三國占據總出口量約69.7%。

罷工行動原定於月底結束,但工會表示打算延長罷工時間。雪佛龍方面確認,已收到工會關於罷工延長至10月14日的通知。目前,這兩處工廠又升級成全面罷工,增加了天然氣生產中斷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ef85c2f67a574cfceb53833f4120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