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稱兒子每天工作18小時掙錢:錢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流向不缺愛的人

2023-08-01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俞敏洪稱兒子每天工作18小時掙錢:錢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流向不缺愛的人

編者按:

近日,企業家俞敏洪在演講中稱,兒子實習期間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他作為父親雖然有錢,但和孩子沒太大關係,孩子要自己努力掙錢。

尹建莉老師評論說,她這輩子努力,就是為了女兒不要太辛苦,擺脫經濟困擾,活得更自由,她信任孩子不會因為父母兜里的錢而變得更上進或更墮落,孩子沒有錢的匱乏,錢就無法左右孩子。

一位媽媽——丹兒,針對此事寫下她自己的感悟。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12歲,小女兒6歲。

經過作者授權,我們編髮在此。希望在親子關係中金錢傳承的問題上給讀者朋友帶來啟發,也歡迎您閱讀後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文|丹兒

編輯|小豬豬

這段時間去幹活,幹活的地方有兩個孩子,有時候他們會特別起勁地主動來詢問找事做,一聊才知道原來是他們的媽媽會給錢,裝一袋給兩毛。

孩子們好辛苦啊,裝了好多,還要記著數數。

數了一下,他們能得到十來塊錢。看到他們對錢的渴望,又這麼得來不易,我就有點心疼他們。

我認識他們也算熟,就說:阿姨再給你們10塊錢好不好?其實我自己還感覺有點少。

兩個孩子一聽,可高興呢,一個人有電話手錶,但我又沒支付寶,通過別人轉給了她;另一個手錶丟了,又不要現金,我就答應以後他有了手錶再給。

後來一次,我又給了女孩20塊錢。我沒有負擔,我很願意也很開心。

哪怕就是10塊錢,只要能痛痛快快給孩子,孩子感受到的都是超過這10塊錢多少倍的快樂。

我是挺有感觸的, 我不會,也不需要讓我的孩子通過做事來掙錢或者給他們零花錢。

如果真需要幫忙會直接喊他們。當然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你特別感謝他,你想用錢表達你的感謝、你的情感,這當然沒有問題,這是另一說。

我的孩子從來都有錢,有很多錢。幾年前,孩子姥姥幫我賣了房子來,拿著一萬塊現金,直接就給了點心(我的大女兒)。

姥姥問她爽不爽、開不開心,她雖然對錢沒有太多感覺或概念,但當然感受到了這滿滿的愛意,和這一厚沓紅票子帶來的視覺衝擊,她當然好開心,她也覺得姥姥好愛她。

平時老人給了壓歲錢,雖然我微信領取了,但我都會從銀行里取出相對應的現金給她,就是想讓她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快樂。

我不給她存著,就是要讓她拿在手裡,而且是自己手裡,讓她真真實實感受得到。

現在柜子里、抽屜里,都有她一疊一疊的錢。

到後來,過兒童節,過生日,過「五一」「十一」,老人在微信里給孩子轉了錢或打了紅包,我都會告他們一聲。他們或者點一下領取,或者也不點了,就直接到我微信零錢里,我生活就用了,他們不在意也不在乎,或者哪一年的壓歲錢沒有兌換現金也都無所謂了,忘了。

就是這個錢在哪裡,多一些、少一些,沒有人在意。

我想給孩子滿滿的愛,不打折扣的富足,我想看到他們有很多錢,我想說:

「我的就是你們的,我想看到你們開心的樣子,我沒有任何理由的就想、就可以給你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愛你。

我不需要你去勞動掙取零花錢,不需要定時定量給你零花錢,不需要逛街買東西的時候讓你用自己的錢買,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可以擁有我的愛。

而且我的愛源源不絕,永遠都有,都想給你,而且謝謝你的存在,讓我的愛有處表達、有處可放。」

所以,點心可以在任何時候拿著自己的錢去買她任何想買或者需要的東西。

她需要的東西都很簡單,一些做手工用的材料,或者固定的幾樣零食。她可以直接去文具店、書店、超市買東西,我不在的時候她直接出去買著吃,她需要網上買什麼東西直接來找我。

她花錢上既不委屈自己,卻在需要的時候也有所選擇和權衡——這就是一個人的正常態,正常的樣子。

正常的樣子根本不像人們想像的——有很多錢就會揮霍,會亂花。

更何況什麼是揮霍,什麼是亂花呢?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呢?不要輕易去判斷和定義。

事實上是你的眼光越乾淨,你的心思越簡單,你給予得越痛快、越坦然,你越少地去評判和干擾,孩子才一定、必定越自然,越正常。

就是這麼個道理,就這麼簡單。

妹妹(我的小女兒)也有自己的錢,抽屜里有幾張一百一百的,也有一塊一塊的,有的時候就不知道丟哪兒扔哪兒了,有時候就不定在哪兒或者在褲子裡發現一張錢,特別可愛。

她會用自己的錢去小賣部買泡泡糖,特別滿足,特別開心。

我想說的是, 你不要害怕,從一開始就要大膽地去愛,沒有一個孩子能被愛壞,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是被匱乏感折磨的,被精精算計和樣樣計較的父母影響的。

有一天聽到一個9歲的孩子發出的一句「 感慨」:讓一個窮人感到快樂的事,就是看到一個比他更窮的人。「幽默」和自嘲里透露著無奈和匱乏,其實一點也不好笑。

讓一個孩子生活中很多事情,甚至他的快樂,都是圍繞著錢,或者錢多錢少展開的,是一件多麼悲哀、多麼需要我們反思的事。

不要讓錢成為孩子的渴望,錢應該只是他的工具,滿足需求的工具,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和追求。

我會給孩子我所有的愛,我自身是不是足夠富有,我給出的錢是不是足夠多,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願意,我沒有保留,我願意讓你快樂,讓你幸福,我想看你開心,我喜歡你被愛的樣子,我是你媽媽,我愛你。

以後就是什麼時候(我)人不在了,錢沒有了,都沒關係,這種感覺都在,都會延續。這個愛他的人已經成了他自己,成了整個世界。

當他一直能感覺自己是被愛、被善意包裹著的時候,他怎麼可能不幸福,怎麼可能沒有能力去創造,怎麼可能會過不好?

人人都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少吃苦,過得幸福,這一定是每位父母的本心初心。越是這樣越得知道:

做父母的你能對孩子好,你能不欺負他,你能好好信任、好好去愛,或者哪怕你僅僅只是可以誠實、真實,沒有虛飾,也是給了他最好的祝福,最美的預言,和最大的保證。

那天我轉發尹建莉老師的微博,有留言說:(尹建莉和俞敏洪關於金錢傳承的觀點)各有各的道理,實在不知該信誰的。

我想說,把你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聽聽這兩位父母說的話(感覺你的感受,不是聽從你的頭腦),你本能地更願意靠近誰?那就是答案。

你更願意靠近愛還是怕,是溫暖還是嚴厲,是信任還是懷疑,是毫無畏懼的給予還是理所當然的冷漠?那才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和被給予的禮物。

越發覺得 愛的能力和職業、身份、金錢、地位沒有關係,它只是需要你有一顆樸實的、誠實的心,去面對孩子,面對自己。

終究,你無法給到孩子的,也是無法給到自己的,虧待了孩子,也是虧待了自己。

後記:

現在點心爸爸給點心的手機綁定了銀行卡,她可以更便捷地生活了。但她還沒有網購用過,不是在實體店買了,就是還是直接告我,我在網上買了。

有人問她,想不想學視頻編輯(當然是想教會她,聘用她),她搖搖頭說不感興趣;

朋友的小學堂想請她做手工老師(給她70元的課時費),她沒有因為錢特別的興奮,她需要考慮的只是她想不想,願不願意做這件事本身。當然,她很喜歡,她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我想這就是尹建莉老師說的:

「他沒有錢的匱乏,錢就無法左右他」。

是的, 能左右他的,只有他的心。

儘管「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已刷新了人們的意識,但如何把這一理念應用於生活中,落實到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中,仍是很多人面臨的難題。

推薦:尹建莉親授教育課大禮包,內含三門好課

家庭教育課《愛與自由:如何從「知道」到「做到」》

每天都做好媽媽 | 尹建莉問答集錦

家庭教育:如何能做得少又做得好?

深度解讀教育與人性及社會的關係,並給出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同時回答部分家長的提問。

不僅學習到育兒的智慧,也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修為之道。

原價298元

暑假好課狂歡節

限時 3天

特惠價99元

教育難題

尹老師用智慧

親自為你解答

起做更好的父母

課程已全部更新完畢,可永久回看。

在微信公眾號:好媽媽優課,

即可永久會聽課程。

作者介紹

丹兒,兩個孩子的媽媽,原尹建莉父母學堂輔導員,尹老師思想、理念深度的受益者、認同者。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