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虎操作後,他「忽悠」來了劉德華和久石讓,又一部佳片誕生了

2023-06-07     皮皮電影

原標題:一波虎操作後,他「忽悠」來了劉德華和久石讓,又一部佳片誕生了

華人導演界,有三位「大忽悠」。

第一位,是澳大利亞的華裔導演,溫子仁。

當年他和好友花了2天時間,用了4000美金,拍攝了一部8分鐘的短片,成功「忽悠」了獅門影業。

隨後他拿到了120萬美元的投資,僅耗時18天,就將這部短片拍成了電影長片,最終這部影片拿下了1.03億美金的票房。

這部電影就是大名鼎鼎的《電鋸驚魂》,溫子仁也一下子成為了「恐怖片之王」。

隨後他跳出恐怖片的舒適區,接連拍攝了《速度與激情7》與《海王》兩部賣座的電影。

如今,當年的「大忽悠」已經成為了好萊塢一線導演。

第二位「大忽悠」,是《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

郭帆剛出道拍了青春片《同桌的你》,口碑一般,很多人給他的定義是拍攝傷痛文學的爛片導演。

《流浪地球》的版權原先在寧浩手裡,恰好郭帆和寧浩一起去美國參加一個導演扶持計劃。

寧浩當時忙著拍《瘋狂的外星人》,郭帆一通「花言巧語」後,拿到了《流浪地球》的版權。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只有好友龔格爾被他「忽悠」進了劇組,一來才發現,劇組就他和郭帆兩個人。

郭帆繼續充分發揮著「大忽悠」的特點。

武漢光谷的大學畢業生免費給他做特效,認識的攝影老師無償拿來了幾百萬的攝影器材。

劇組擴大之後,他又到處遊說,中影、北京文化和萬達三家上市公司先後送上投資。

然後在拍攝初期,主演發現這個項目像傳銷,掏了15萬違約金跑路了。

郭帆用這15萬「忽悠」來兩位新主演,屈楚蕭拿了10萬,趙今麥拿了5萬。

為了吸引演員,郭帆逢人就說,這部大片將邀請劉德華和梁朝偉主演。

很多演員就是被這個噱頭,吸引過來的,其中就包括吳孟達,他的片酬只有20萬。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流浪地球》拍攝過程超支很多次,這時候吳京加入劇組,還帶來了延續項目生命的6000萬投資。

最後影片上映後,大賣45億票房,開啟了中國的「科幻元年」。

郭帆還特意在片尾特別鳴謝了劉德華,算是給他的「廣告費」吧。

得知真相的劉德華不羞不惱,反而主動參演了《流浪地球2》,並且在片中大放異彩。

如今,當年的「大忽悠」,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科幻片教父」。

第三位「大忽悠」,是一位新人導演馮鈳予。

不久前,這位導演的處女作《川流不「熄」》上映了。

這部影片是一部溫情動人的電影,看哭了很多人。

但你想像不到,這部影片其實也是一部「忽悠之作」。

這位新人導演連續「忽悠」了三位大佬,才拍出來這部令人叫絕的公路影片。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馮鈳予從北電畢業後一直默默無聞,他混跡於各大劇組,是個多面手,演員、編劇、製片、執行導演啥都干過。

和所有電影人一樣,小馮也想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無奈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更沒有資源。

一般人遇到這種困境,都會選擇庸庸碌碌活下去,可是小馮卻充分發揮了自己「穿針引線」的本領。

他最開始寫了一個劇本,這就是《川流不「熄」》的雛形。

然後他帶著這個劇本,開始籌備電影拍攝。

這難度無異於撿了一個滑鼠墊,想要配一台電腦。

他「忽悠」的第一個大佬,是著名攝影李屏賓。

提到李屏賓,你或許不熟,但他拍攝的作品你一定耳熟能詳。

他長期給侯孝賢和王家衛攝影,《花樣年華》就出自他之手。

馮鈳予在首映會上回憶:「我是一個新人,沒有背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

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輾轉多人拿到了李屏賓的電話,並且親自寫了一封信,講述了這個電影的故事。

最終李屏賓被影片的故事和小馮的真誠打動,決定拍攝這部影片。

他「忽悠」的第二個大佬,是著名作曲家久石讓。

久石讓給《菊次郎的夏天》《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太陽照常升起》等作品配過曲。

這些影片之所以成為經典,他的功勞不可磨滅,他也是日本國寶級的作曲家。

在一般人看來,要想請這位大佬出山幾乎不可能。

但是小馮就是要試一試。

他親赴日本,又是輾轉多人找到了久石讓,結果得到的答覆是,老爺子必須親自看過了劇本,才決定是否繼續談合作。

小馮立刻將劇本翻譯成為日文,送給久石讓。

老爺子也被影片的故事打動,最終以文本為靈感,為本片配樂,並且為主題曲作曲。

他「忽悠」第三個大佬,就是我們熟悉的劉德華。

劉德華這些年一直在扶持內地新人導演,寧浩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

馮鈳予大概也是受到啟發,於是通過自己的製片人,聯繫到了劉德華。

劉德華看過劇本後,同樣被這個故事打動。

他想為影片做點什麼,於是就沿著久石讓的步伐,給主題曲進行填詞,並親自演唱,取名《慢慢》。

「屋檐下,是最好的年華。無緣無份,走不進這一個家……」

這質樸的歌詞,悠揚的旋律,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一通虎操作之後,這個菜鳥導演成功找來了圈內三位大佬為影片背書,《川流不「熄」》從上映之初開始,就帶著一種「天選之子」的特質。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

溫子仁也好,郭帆也好,他們當然會營銷和包裝自己,但最後都交出了分量十足的作品。

新人導演馮鈳予也一樣。

他用真誠打動了前輩,用他自己的話說:

「這部電影里的每個人都完成了夢想,我也完成了夢想。」

但這並不是結束,一部電影的成敗,最終應該交給觀眾。

本片在北京、上海、寧波、杭州等地舉辦了點映會。

皮哥也第一時間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

在我看來,這或許是2023年拍得最好的一部公路片。

何為公路片?

簡而言之,就是主要情節發生在公路上的電影。

趙本山的《落葉歸根》,徐崢的「囧系列」,寧浩的《心花路放》,韓寒的《後會無期》都是過去十多年裡優秀的國產公路片。

但和它們都不一樣的是,《川流不「熄」》至少鋪了三條路。

第一條路就是影片之外的拍攝背景。

導演馮鈳予跋山涉水整整4年,請來三位大佬為影片助陣。

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劇本的雛形,但可以肯定導演將這一路上的苦辣辛酸融進了電影的拍攝里,因此影片呈現的效果特別真實。

第二條路是電影本身的主線。

導演找來老戲骨楊新鳴和小演員胡昌霖,用一老一少的組合,開啟了這段奇妙之旅。

故事背景是2008年奧運會前夕。

老爺子張大川為了參加戰友的葬禮,隻身從南方小鎮踏上了北上的火車。

而頑皮的小孫子小松,也緊跟爺爺的腳步踏上了列車,故事就此展開。

這條線就是傳統公路片的模式,基本創作思路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奇遇」。

主角在旅程中遭遇了各種危機,然後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彼此相互了解,情感升華,最後對生活產生了感悟。

但本片導演拍攝這條線時沒有落入俗套,而是採用了生活流的拍法,拍得極其平淡和克制。

《落葉歸根》里,本山大叔是扛著一具屍體踏上旅途的,夠「奇」。

《人在囧途》里,徐崢和王寶強演了兩對活寶,一路整活兒,一路耍寶,也夠「奇」。

《後會無期》里,一行三人行駛在虛構的中國最東邊的小島上,這個設定本身就很「奇」。

但是相比之下,《川流不「熄」》里爺孫倆的旅途遭遇,就有些「平平無奇」。

無非是爺爺走丟了,孫子找了半天,發現老爺子在車廂里和乘客吹牛;

無非是遇到一個騙子,把錢包騙走了,又遇到何賽飛飾演的一個吃貨,蹭吃蹭喝了一頓;

無非是老爺子在高速上龜速行駛被警告,孫子違規開車撞上了路邊的石頭;

無非是爺孫倆在西瓜里偷吃西瓜,在馬路邊一起撒尿,老爺子還尿濕了褲子;

這些情節都太生活化,沒有太強烈的戲劇衝突。

但這種生活流的拍攝方式,卻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小清新。

因為所有情節都像是我們身邊真實發生的事兒,代入感會更加強烈。

和大多數公路片一樣,爺孫倆的組合也是典型的沒頭腦和不高興。

旅程開始時,兩人都相互嫌棄,動不動就發生爭吵。

旅程結束後,兩人也完成了和解,這段救贖之旅治癒了銀幕內外的每一個人。

但是,如果影片只是這麼拍,和一般的公路片其實沒啥大的區別,無非是放調料放得比較輕。

最讓人叫絕的是,導演還鋪了第三條路。

這條線路是全片的隱線,探討的其實是中國式家庭的關係。

這是個極其寬泛的話題,但導演將其融入到了公路片的背景里。

譬如在影片一開始,導演在交代爺孫出發前的背景時費了很大的筆墨,就是在向觀眾呈現這個家庭遭遇的情感危機。

一家四口看似和諧,其實危機四伏。

老爺子年輕時參加過韓戰,是大家心中的英雄,但在垂暮之年逐漸和社會脫節,變得性格執拗。

小孫子正在叛逆期,偷拍班裡的漂亮女生,寫一些肉麻的情書,還偷偷修改成績單,讓人操碎了心。

兒子夾在中間十分疲憊,和老的有代溝,對小的無可奈何。

偏不巧,自己工作上壓力又很大,為了拿一個銷售單常常要參加酒局,喝得酩酊大醉也簽不下來一單。

整個家庭在相互不理解中,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爺孫倆的出走,打破了家中的寧靜,夫妻倆干著急沒辦法,反而獲得了重新思考生活的能力。

每天辛辛苦苦的奔波是為了什麼?每天板著個臉究竟在給誰看?

這條堵塞的心路,也在冷靜下來的思考中,被一點點打開了。

譬如影片的中段有一個中場休息時間。

爺孫倆並不是一路向北來到了北京,而是中途在天津的姑姑家駐足,也見證了她家的危機。

姑姑和姑父正在鬧離婚,姑姑一直瞞著爺爺,但老爺子住下來後,從洗手間裡缺少的牙刷判斷出,夫妻倆感情出了問題。

一個憋著不說,一個假裝糊塗,中國家庭里不善表達的氣氛,通過這幾場戲呈現給觀眾。

最絕的是,老爺子直到離開,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他的糊塗反而給了女兒呼吸的空間。

夫妻倆的矛盾也因為父親的短暫停留而不解自消,這條堵塞的心路也疏通了。

再譬如影片的後半段,爺孫倆終於來到了北京,卻因為老爺子疏忽,而遺憾錯過了戰友的葬禮。

這又揭示了一個生活中的悖論,很多我們心心念念的人和事,往往就在不經意間被我們錯過

在孫子的幫助下,老爺子來到了戰友的墓碑前。

他這一趟旅程其實就是在找尋曾經丟失過的榮耀。

最後才發現,這些榮耀不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而在日常生活中親人的眼眸里。

這條堵塞的心路也被打通了。

看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川流不「熄」》的高明之處,它的三條路各有特點。

第一條路是導演的初心,是一個原點。

第二條路是影片的主線,是一條線索;

第三條路則是整個家庭連接成網狀線,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剖面。

導演從自己的內心產生的一個觸點出發,不斷擴散;

最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層層遞進,將自己的私人化的情感轉換成了能引起三代人情感共鳴的時代敘事。

而北京奧運會這個時代背景,很好地承載了這種大的情感。

於是,光偉正的口號落腳在了踏踏實實的日常敘事裡,複雜的社會議題溶解進了一個幽默詼諧的插科打諢中,一部影片拍得可大可小,這才是優秀的生活流公路片。

從陣容來看,影片彙集了楊新鳴、塗松岩、楊童舒、何賽飛、林永健、代樂樂等多位實力派演員,演員的表演,讓影片的主題情感流淌得更為細膩。

當然,在這個速食年代裡,這種慢節奏弱衝突的公路片,很難一下子被市場喜歡。

數據也反映了這一艱難處境。

影片上映6天,口碑漸入佳境,排片占比卻一路下滑。

期待這樣的國產好片,能得到更多支持,別給中國電影再留下遺憾。

相信只要你沉下心看下去,一定會被它深深打動。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b11d5e60d9e56735fe5bd0d3f72c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