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更新推出十大工程

2023-10-27     魯中晨報

原標題:山東城市更新推出十大工程

山東城市更新推出十大工程

到2025年完成2000年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

10月25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了解到,日前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山東省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山東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的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山東省城市更新行動十大工程。

2025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

效果突出的城市更新項目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周善東在吹風會現場介紹《實施方案》聚焦優化結構布局、提升功能品質、補齊設施短板、保護歷史文化、彰顯風貌特色、推進產城融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重點,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目標是到2025年,推動城市更新行動持續開展的政策體系、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的城市更新項目,推動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把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好。

致力於老舊住區改造

和歷史文化遺存保護

《實施方案》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山東將城市更新行動細化分解為十大工程:老舊片區綜合改造工程,分批開展30個左右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片區建設。老舊住區宜居改造工程,到2025年,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老舊廠區(建築)轉型提升工程,加強對工業遺存以及工業建築、工業設備、生產工藝等工業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優化社區生活服務網絡,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到2025年,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到100%。市政公用設施網建設工程,加快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到2025年,設區市居民小區基本建立分類系統,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以上。公共空間營建提升工程,強化城市生態基底保護,推動公園城市和城市綠道網絡體系建設,到2025年,全省城市綠道達到1萬公里。歷史保護文化傳承工程,到2025年,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初步構建,歷史文化遺產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工程,推廣綠色低碳建造方式。到2025年,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消耗比例達到10%,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40%以上。城市安全韌性增強工程,推進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高建設工程的本質消防安全水平。推進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易澇點整治和排澇工程建設,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智慧化改造提升工程,推進通信網絡、智能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完善數字化惠民服務體系。2025年智慧社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覆蓋率達到100%。

加強工業文化資源

保護和開發利用

實施老舊廠區(建築)轉型提質工程,加強對工業遺存及工業建築、工業設備等工業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目前,山東省共登記在冊工業文化遺存214處,主要分布在沿海最早開埠的青島、煙台、濰坊等市,以及膠濟鐵路、京滬鐵路沿線的淄博、濟南、德州、棗莊、濟寧等市。近年來,山東工信系統採取多種形式對工業遺產妥善加以保護利用。對廠房和設備、設施的接續利用;建成主題博物館或開闢歷史展覽區;發展工業旅遊和體驗休閒區;改造成文化創意園區,如由淄博瓷廠改建的「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等地;對處於閒置狀態的工業遺存研究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確立開發利用項目。

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城市更新行動是一項民心工程、發展工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實效,積極主動、穩妥有序推進。」周善東表示,山東將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原則,在城市更新行動中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城市更新成果全民共享。

堅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的原則,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準確把握更新的重點和力度,以理念創新、機制變革和科技賦能引領城市更新行動有序開展。

堅持政府主導,規範運作的原則,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市場化運作模式,強化項目前期論證決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專業化運營水平,加快形成科學化、長效化的更新機制體制。

同時,堅持分類實施,守牢底線,綜合考慮城市規模、定位、財力等條件因素,合理確定城市更新任務目標,把握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關係,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堅持「留改拆」並舉,有效防範政府性債務風險。    本報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4a0c6a1631de7b7c7a204fceccbcd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