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五一,本以為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沒成想,這兩天突然降溫!
120的聲音絡繹不絕,很多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療。
誰也沒想到36歲的程先生,壯小伙會發生心肌梗死。平時也沒有個頭疼腦熱的,一發病就是心臟血管堵塞。
送到的第一家醫院,沒有能力進行支架手術。
這下可把程先生的家屬為難壞了,這可怎麼辦?
轉院有風險,因為畢竟是急性心肌梗死,而且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危險程度最大的一種心肌梗死。不住院吧,眼巴巴地看著也不行呀。
醫生給患者家屬解釋:急性心肌梗死有兩種打通血管的方法,一種是大家比價熟悉的支架。另一種是溶栓,也就是說輸液也能開通血管。
隨後家屬簽字,立即進行輸液溶栓開通血管。
溶栓2小時後,患者的胸痛症狀逐漸減輕,複查心電圖可以明顯的看到,第一份心電圖胸導聯T波高尖,複查的心電圖T波已經回落,ST段也回落,Q波形成。複查心肌酶,已經高出了1十幾倍,肌鈣蛋白高出了幾十倍。這些證據都初步判斷溶栓成功,血管開通了。
隨後醫生建議:現在可以撥打120轉院了,去做支架了。
家屬很疑惑:不是血管都通了嗎?為啥還要轉院做支架呢?
這是因為:
1、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抵達了不能支架的醫院,那麼確實要選擇溶栓治療,因為開通血管是第一要求。
2、如果抵達了能做支架的醫院,還是建議首選支架開通血管。因為支架相比較溶栓,效果更加明顯。
3、理論上在急性心肌梗死後3小時以內,溶栓開通血管的比例和支架開通血管的比例相當。但一方面大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抵達醫院的時候超過了3小時,超過3小時後,溶栓效果會大大降低。
4、另一方面即使溶栓成功,那只是把血栓溶通了,血管血流恢復了,但血管的斑塊和狹窄依然存在,患者還有心絞痛風險和心肌梗死的風險。
所以大部分溶栓成功的患者,最終還是得支架治療。
當時不建議轉院是因為當時血管閉塞,如果轉院心肌持續壞死,路上也有心臟驟停的風險。所以綜合考慮當時決定先溶栓。
現在經過綜合分析,血管打通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相對風險降低了,心肌不再持續壞死了,可以考溶栓了。
那麼程先生的血管到底有沒有溶通呢?
程先生被轉至我們醫院,造影發現,大家可以看到,心臟左側的大血管中段有一個嚴重的狹窄,但血流是通暢的。這就說明溶栓成功了,所以非常感謝溶栓的醫院。
要不這麼年輕的大小伙子,這麼大面積的心肌梗死,如果沒有早早開通血管,那麼就算能救下了,以後也會心衰。可是經過及時溶栓,血流通了,心肌沒有大量壞死,那麼就挽救了更多的瀕死的心肌,降低了心衰的風險。
大家也可以直觀地看到,溶栓成功後的血管,即使血流恢復,但固定狹窄還是非常嚴重的,這種狹窄心肌缺血心絞痛的風險很大,而且心肌梗死風險也很大,所以還是植入了一枚支架,做完支架大家再看這血管,管腔完全恢復了,那麼以後保養好,就不會心絞痛,心肌梗死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隨後送患者回監護室。
總之,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就是要儘早開通血管。開通血管的方法兩個:一個是溶栓,一個是支架。
如果能支架先選支架,如果不能支架儘快溶栓。
還有就是要補充,夏天好像已經來了,但天氣突然降溫,即使年輕人,身體倍棒,也得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