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西路賞雕塑

2024-10-30     新聞晨報

徜徉武定西路一條街,欣賞眾多雕塑,仿佛遊歷文化長廊。

武定西路賞雕塑

施丹妮 攝

上海有幾條很值得漫步的老街,武定西路即是其中之一。

從萬航渡路長寧路口出發,十五分鐘抵達武定西路口。就在由西往東轉彎的圍牆跟前,呈現一組名為「曹家渡的來歷」的雕塑小品。

其左側由躺在地上的一條小木船和牆上的壁畫組成。小木船乃實木雕刻,長約1米寬50厘米。壁畫以蘇州河水面和幾條船隻為背景,當中突出兩個船夫划著小船到對岸的鏡頭。右側的牆壁上鐫刻著這麼幾行文字:「明朝時期,曹氏家族為兩岸村民交通便利,在蘇州河邊建渡亭,免費擺渡鄉民,人們稱這塊地方為曹家渡。1994年,在區縣建制調整中取『曹家渡』之名設立曹家渡街道。自此,欣欣向榮,生生不息。」上半段是中文,下半段為英文。

離開此地向東走,途經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海影大廈)的門口,不由被「雨中戲蛙」的雕塑所吸引:門東側那幾株高大的棕櫚樹下,有位頭戴禮帽、身穿白色西裝、脖子上繫著黑色領帶的大肚男子,撐著一把透明的雨傘,站在一塊大理石平台上,守護著前面那個撐著小雨傘、穿著白色短裙的漂亮小女孩。女孩全神貫注地凝視著正前方池塘里一大一小的兩隻青蛙。傘下滴著水珠,池塘里泛起浪花,幾條紅色的金魚在水裡來回遊泳,構成一幅頗具動感的圖畫。不知是誰給女孩佩戴了一條鮮紅的紅領巾,紅白相映襯更加美麗。

無獨有偶,大門西側鐵柵欄前面的草叢裡,也矗立著一座雕塑,同樣是一位大胖子男人,同樣身穿白色西裝繫著黑色領帶,只不過頭上沒戴禮帽,左手拄著的那把雨傘未曾打開,扭著頭朝西張望。兩座雕塑栩栩如生,逗人開心。

繼續向東經過一處高檔樓盤,牆角小花園裡矗立著一塊近兩米高的石碑,上面書寫著「雅築」兩字標明其名,四周布置的碎花細草相當幽雅。正當我戀戀不捨與它告別之時,驀地又與一位「老外」邂逅。「老外」有一把年紀了,坐在馬賽克壁龕下面的水泥台階上,手裡拄著一根司的克(拐杖),眯著雙眼在打瞌睡,腳下臥著一條沙皮狗與之相伴。這組小品給人的印象就是兩個字:幽默!

都說武定西路上最有價值的雕塑,當數奧地利音樂家華爾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被人稱為「凝固在花壇中間的樂章」。它就豎立在上海愛樂樂團大樓西側與江蘇路交界的花壇中。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是其代表作。奧地利人民愛戴他,在維也納城市公園內為他立了雕像。武定西路上的這組雕像是仿照維也納的雕像製作的,表達了愛樂樂團同人對這位前輩的敬重。主像呈現的是施特勞斯身著燕尾服屹立在舞台中央,左手托著小提琴,右手握著琴弓,嫻熟演奏的形象,呈深褐色。背景是一個白色的半圓的拱穹。

凝視其演奏的神態,頓感美妙的音符仿佛從琴弦上緩緩流淌出來,時而清脆明亮,時而柔和甜美,時而又悠揚浪漫,令人陶醉。副像就在其背面,人物還是施特勞斯,只不過雕像呈金黃色。矗立的方向相反,左手搭在半圓形拱穹的門柱上,似乎在垂首沉思。

徜徉武定西路一條街,欣賞眾多雕塑,仿佛遊歷文化長廊,心曠神怡。

作者介紹

陳澤鋒

1948年出生於上海,退休教師。曾出版小說《備戰高考的日日夜夜》《從囹圄到杏壇》,中短篇小說集《童年,定格在蘇河灣》,中篇小說《支邊「阿拉」最多情》,散文集《蘇州河畔白鷺歸》等。

武定西路街景(攝影)施丹妮

來源:上海靜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0361ae564ff67af0fa6759d89a8d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