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會接觸很多媽媽,下面這樣的描述,是幾乎每天都會聽到看到,甚至感受到的。
- 孩子一歲半之前,體質總體還是可以,很健康,臉蛋紅撲撲的,很挺多肉肉的,自從一歲半發燒,支氣管炎、有點喘,打了三天點滴以後就經常生病。
- 孩子7歲3個月了, 123cm,40斤,個子體重都低於同齡的孩子。注意力差影響學習。經常感冒,來回奔波於診所。
- 我家娃說話總是細聲細語的,面黃肌瘦(瘦得皮包骨頭那種)、皮膚鬆散,舌苔經常白厚,有眼袋,微紅,鼻樑和眼皮上都有青筋。
- 孩子大便經常都是前干後稀,粘乎乎,要拉挺長時間的,而且很容易便秘。
- 小時候從三個月開始咳嗽,幾乎月月掛水,後來去兒童醫院,說是變異性哮喘,一直吸激素一年七個月了,現在又得了滑膜炎。
- 八個月細菌感染拉肚子後服用重劑量抗生素,近兩個月。自那以後就開始便秘,不愛吃飯,飯量小不消化,近幾個月身高體重均無增長。
- 孩子晚上睡覺不安穩,總愛滾來滾去。前陣子感冒之後,大便情況還是不好。有時兩三天才能便出一個圓球狀大便,大多數情況沒辦法就給他用開塞露。
我記得徐文兵老師在音頻課程中提到過:
今天三個就診的孩子,摸上去都很冰涼,一個是過敏,幾乎對所有的食物過敏,一個是皮膚陰囊瘙癢潰爛。另一個頭髮稀疏,3歲的孩子皮膚開始老化……」
下面是一些經常會收到的舌苔照片。
一個孩子出生時候白白胖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幾次感冒後,開始不吃飯,便秘,有慢性的問題,甚至頑固性的問題,並且一次比一次的問題更多更嚴重。
都是體質問題。
中醫首先會傾向於認為這些原因是在於治療方向的問題。
比如說上面的案例:大多數情況,可能是一次感冒,做了過度的治療。比如一次小的感冒發燒,其實是可以完全自愈的,但是因為家長不懂,做了輸液的處理,因為這種寒涼的液體比較難代謝,身體里的痰濕水飲滯留在身體裡面,從中醫角度來說,這樣的治療是很傷脾胃的。
傷脾了之後又沒有好好的養護,很快的就開始吃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孩子馬上就會積食,積食了之後會暫時地形成一種消化吸收停滯的狀態,就是吃了不拉,或者拉的很少。這個過程反覆幾次,時間長了以後,會導致吃的營養不能吸收,孩子就會出現比較黃黃的,瘦瘦的,睡眠不好啊,情緒不好啊,久咳啊,濕疹啊,鼻炎啊,或者甚至是哮喘等等。
那知道了這個原因,我們就會知道解決的方向。就是要知道每一次生病的時候,這個孩子,他的正氣足不足夠,他的能量怎麼樣,他的精神怎麼樣,怎麼樣的治療是合適的,不是過度的。如果能學點中醫,那就可以去了解一下這個病的病機,是在表還是里,是寒還是熱,是虛還是實,用哪個方向的處理方法合適。
這是我們會看到的第一個層面的問題。
有趣的是,作為中醫腦殘粉,都會經歷的過程就是,我們會把西醫和西醫的思維作為一個對立面去參照。我們會說,不要去看西醫,因為會給你錯誤治療。中醫會清高地認為,西醫思維是完全不尊重身體的醫療思維。
記得有一年楊爸收到一個小孩家長的求助,說是孩子因為發燒住院,一直不退燒,孩子昏睡過去,然後就進了ICU。楊爸想方設法找了一位中醫老師進醫院去看這個孩子,最後各種牽絆,孩子沒有從搶救室里出來,楊爸當時覺得,心如針扎。
前幾年的時候,志願者團隊陸陸續續看到幾個重症的孩子,一開始都是小病,後來被迫在生死一線上,我們會痛徹心扉,會為他們掉淚。我們會說那些孩子本應該會好起來,我們會把錯誤治療的問題歸結於西醫。
但是其實根本的問題可能不在這裡,因為中醫也有很多令人罵娘的案例。真正的原因是多樣化的,可能是這個孩子的體質情況,飲食情況,作息情況,心理情況,家庭氛圍,以及當下父母對待這個疾病的心態,和一些所謂的,說不清楚的因緣。
比如說掛水的時候,雖然是很難受,之後不想吃飯,父母很放鬆,既然病好了,就讓胃腸道休息,他們可以感受到這個孩子不吃飯的緣由,那就會尊重這個東西。但是如果這個家長本身是有很多身心問題纏繞的,她可能就會要求孩子必須要吃飯,喝排骨湯,吃雞蛋牛奶增強營養,然後就會把整個問題推向複雜。
按照書本養孩子,不聽從身體的感受,按照規則養孩子,不尊重情緒的感受。說來說去,重點其實就是,家長希望這個孩子是怎麼樣的?是不是真的相信孩子這個生命的運轉?
後來,當我在實際接觸到一些西醫工作者的時候,甚至會對他們產生好感。
我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個西醫,自己開了一個診所,去看病的人每天絡繹不絕,很多小孩病,他開的藥都很少,或者不開藥,或者開出的藥是儘可能不傷害體質的藥物。他大部分時間都再做患者教育,看病的圍成一圈聽他和每個人講課,這個病是如何如何的,你的生活要如何如何,怎麼吃,怎么喝,怎麼睡……
西藥對待疾病的治療通常是讓人的身體感到舒適,然後把這個疾病的問題交給身體自己去處理。當我想到他們經常所說的,有時治癒,總是安慰。我會覺得這其實也是對身體的尊重。
但是就會有一個問題冒出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治療?是把人治療的舒服?還是治癒?是把人身體所謂的問題暴露出來,提高生活質量?還是讓人從對疾病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而關於治癒又會涉及到一個話題就是:如果要治癒,什麼才是真正的治癒,是否發燒溫度降低就是治癒?是否不咳嗽了就是治癒?是否不流鼻涕了就是治癒?
醫生扮演的角色是否就是治病?
還是應該是一個布道生命規律的人?
還是一個可以安慰到你的朋友?
我並沒有確切的答案。
但是也許我們可以選擇的是,我們的健康,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自己來做主的。
也就是我們可以去學習疾病和健康的知識,我們搞懂自己的身體,然後我們就可以決定,這個病我們是治療還是不治療?然後就是,我們怎麼治。
我想分享的建議是:
要先知道什麼的對症狀的治療,什麼是對病因的治療。
不管是發燒,還是流鼻涕,還是便秘,還是鼻炎,還是咳嗽,還是拉肚子,這些都是症狀。那麼我們就會知道,發燒的時候吃退燒藥,腹瀉的時候吃止瀉藥,便秘的時候吃瀉藥,這些是針對症狀的治療。
針對症狀的治療,大多數情況下,不能涉及到病機本身,也就是病的內在原因。就好像是一個忘記關掉的水龍頭,滿溢出來以後,讓整個地面變得很濕,我們去掃水,拖地,雖然這樣有一點作用,暫時可能會好一點,或者有人會用什麼東西把整個龍頭試圖堵住不讓它去流水。
一整天的拖地掃地,我們心力憔悴。
我的經驗是,針對症狀的治療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時間並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有沒有一個叫做開關的東西,是可以用來調節的。所以我們在做這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有一個可能是叫做「水龍頭開關」的東西,是可以調節水的流動的。
至於每個病背後的病機,每個病背後的那個水龍頭開關,更多的知識,我們都需要繼續惡補。中醫打開了一扇門,可以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背後的原因。
當然,針對症狀的治療本身也會消耗身體的能量,這就像人在憤怒的時候假裝讓自己笑。因為笑需要能量,然後氣就會堵在胸口,出不來也進不去,不能流動,時間長了以後,這個氣就會產生質的變化,顯示在具體的器官上,乳房啊,子宮啊,肝啊等等。而對於小孩子,這樣的治療多了以後,就容易出現長期的脾胃問題。
而針對病因的治療,也可以認為是對整個身體的治療,甚至是對整個身心的治療。
聽一個老師講案例,一個女孩,來看青春痘的問題,用了很多臉上塗抹的藥物都沒有用,後來她覺得可能是自己上火的問題,於是就去吃一些清火的寒涼的藥物,吃的後來經常胃疼。除此她還有多年的痛經的問題。
老師把脈,望診,下焦氣不足,中焦也是虛寒的,下面的能量上不去,上焦就一直堵著。解決的思路就是補下焦,補中焦,讓下焦的能量上去,然後把上焦堵著的打開。痘痘自然就沒有了。之後,這個女孩子的多年的痛經也一併好了。沒有用任何擦臉油。
這就是針對病因的治療。
還有一個案例是李辛老師書中提到的案例,他說到,一個孩子去了迪士尼樂園,上了東方明珠,吃了一頓大餐,回去之後就發燒了。如果初學中醫的朋友會覺得這個是積食了,就會去消積食,當然也會有幫助。但是更多的是,這個孩子在這麼多活動之後,他的神開的太過了。
心神不能回到身體裡面,由於心神控制著氣血津液的運動,所以氣啊,血啊,津液啊都亂套了,孩子就會消化不良,就會產生滯。然後李辛老師的方法就是給這個孩子安神。
心神一回歸,氣血歸位,沒消化的就會自主消化,沒通的自行就能通,身體恢復自行工作。
這就是針對病因的治療。
所以,如果我們確實想要提高自己和孩子的體質,提高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我們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為自己的身體去學習,去選擇。
醫生為我們打開了門,我們如何走進去,如何出來,都是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