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可以
觀察一下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場景
您會發現
夥伴群中往往會有受歡迎的孩子
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玩
也有個別孩子一副落落寡合的模樣
誰都不願意跟他玩
相信各位家長
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成為受歡迎的孩子
那麼怎麼樣能使自己的孩子
變得更受夥伴們的歡迎呢
跟小來一起看看吧~
01
拒絕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學習與人交往是從家庭開始的,但是家庭中的交往與同伴間的交往不太一樣。
大多數家庭一般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父輩或祖輩往往非理智地遷就孩子。在這種互動中,孩子已經習慣了成年人凡事對他忍讓,一切圍繞著他轉。
經常有父母訴說自己的孩子在家裡表現得很厲害,能說會道,一旦走出家庭,就變得很懦弱。
出現這種「窩裡橫"的現象,就是因為孩子在家裡與他人的互動完全是一種不平等的互動。
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父母或是照孩子的「章」辦理,或是在孩子一哭二鬧之下不得不做出讓步。
當孩子走入社會,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別人的拒絕,仍然用以前的思維模式與他人交往,過於霸道的行為只會令同伴反感。
02
不要對孩子過分專制
有的家庭對孩子的要求不加以考慮,只動用父母的權威,讓孩子只知道遵從,沒有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看法、爭取自己的權益,導致性格懦弱、順從。
這樣的孩子在交往中往往容易被夥伴忽略。
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要儘量滿足,比如孩子因為大多數同齡孩子都有而要求買一樣東西時,如果對家庭來說不是太困難的話,可以考慮買給孩子。
從父母的立場出發,那件物品可能是無用的,但是對孩子來說,那是他融入集體的一張門票,否則他進入那個群體可能就會困難一些。
03
提高孩子的能力
不管是遊戲還是其他的活動,只要是分組進行,就會有競爭的意味,誰不希望自己的隊伍獲勝呢?這個時候,那些能力不強的孩子就會不受歡迎。
父母要幫助孩子提高能力,比如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陪孩子練起來;了解孩子們常玩的遊戲,點撥點撥遊戲的技巧;鼓勵孩子多接觸新生事物,見多識廣方能展現個人魅力。
好人緣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的。如果孩子對朋友的需求不是特別多,也不必強求孩子非要怎樣不可。
對內向的孩子來說,與外界的交往常常會耗費他的能量,因為他要備足了精神去應付,常常會感到累。
父母可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在班裡比較受歡迎,但是他自己覺得沒有親密的朋友;有的孩子雖然在群體中不太顯眼,但是會有一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
這個朋友就是他的精神依賴,他們可能氣味相投,有共同的愛好,或住得比較近,也許還能互相保護。
有了這個朋友,他可以承受群體對他的不在意,他們彼此溫暖著,不再感到孤單。
當然,對孩子來說,群體接納度好又有親密的朋友是最好的,但是比起熱鬧來,孩子有個好朋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