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11月份,隨著各項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工業、消費等經濟指標都出現持續改善跡象。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月加快2.5個百分點。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與1—10月份持平。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11月工業產出、消費、投資數據保持增長,反映國內經濟延續擴張態勢。其中服務業保持穩健擴張,製造業和基建投資平穩增長,外貿韌性足,加之2022年基數偏低,預計全年經濟增長超過5%目標。」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12月15日答記者問時也表示:「隨著宏觀政策效力持續顯現,11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創新動能繼續成長,國民經濟整體上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呈現穩中有升
從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情況來看,隨著宏觀政策效力持續顯現,11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首先,生產供給穩步回升。從工業方面看,裝備製造業支撐增強,多數行業增速回升。
官方數據顯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9.8%,拉動工業增速加快1個百分點以上。從增長面看,超六成行業、近半數產品增速均比上月回升。
周茂華對記者分析說:「11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速加快,超預期。這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帶動採礦業、電力熱力等產出增加,高技術製造業產出加快及去年基數下滑共同推動。」
展望未來,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國內宏觀政策支持,消費逐步向常態均值回歸,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企穩回升;製造業整體經營狀況改善,裝備、高技術製造業保持高景氣度,預計工業產出動能有望逐步增強。」
其次,從消費來看,市場銷售增勢較好,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增長。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月加快2.5個百分點。
「國內商品消費延續修復態勢,去年同期低基數推動,餐飲服務消費保持較快擴張步伐,因此11月社會零售增速有所加快。」周茂華說。
展望未來,周茂華預計:「國內消費品銷售延續修復態勢。主要是國內宏觀政策積極促進就業和收入改善,消費者信心逐步回暖,物價穩步回升;國內因城施策、供需兩端發力,房地產有望逐步擺脫低迷;加之大宗消費品消費優惠政策與年底傳統消費旺季,預計國內商品消費將逐步向常年恢復。」
最後,從投資來看,製造業投資穩中有升,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與1—10月份持平,其中,1—11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6.3%,比1—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1—11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5%,保持較快增長。
周茂華認為:「11月固定投資增速符合預期,整體平穩。其中,11月製造業和基建投資平穩走勢,主要反映國內宏觀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國內專項債加快發行節奏,為重點項目儘快擴大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國內持續加大製造業支持力度,製造業整體經營狀況改善,高技術、裝備製造業保持高景氣度,基建和製造業良好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周茂華預計:「固定投資動能有望逐步增強。這主要源於國內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繼續加大基建投資,後續『三大工程』建設將有助於平穩基建投資;另一方面繼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並與產業、金融等政策協同配合,加大中小微企業、製造業、科創企業等領域支持;此外,國內一攬子穩樓市政策措施有望逐步起效,房地產投資有望逐步企穩回暖。」
此外,創新引領成效也繼續顯現。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表現在高技術產業發展向好。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月加快4.4個百分點;其中,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6.1%和92.2%。
其次新能源新材料產品較快增長。11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44.5%;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單晶矽等綠色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0%以上。
最後消費新業態較為活躍。1—11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提升到27.5%。
就此,劉愛華表示,11月份國民經濟回升向好,工業、服務業、消費、出口等指標都在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較好完成。
2024年GDP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
在業界專家看來,11月份,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各項指標同比增速大都回升或持穩。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國內需求仍需提振,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並預計後續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
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但同時也稱,「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就此,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經濟工作總基調調整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傳達出更積極的政策信號,並且要求「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餘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由此,溫彬認為:「總體來說,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著力營造與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的貨幣金融環境,財政政策將著眼於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房地產政策將多措並舉穩市場、調結構、促轉型。隨著政策落實落細,政策效果不斷顯現,我國的經濟潛力、活力將得以有效釋放。」
華寶證券表示,後續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展望2024年經濟走勢,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記者表示,「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總體上仍將延續2023年的疫後恢復態勢。從動能看,相對確定的是服務業、高端製造和基建投資,房地產在政策作用下預計將逐步回暖,但恢復力度還要看政策的進一步加碼。」
東方金誠認為,2024年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實際增長動能將「前低後高」,居民消費還有修復空間,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會保持較快增長水平;「三大工程」推進過程中,房地產投資下滑幅度有望收窄;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由負轉正。
劉愛華表示:「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經濟發展指明了大方向,有助於各項政策進一步形成合力,為明年經濟持續向好發展提供更好保障。綜合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將不斷得到鞏固和增強。」
(編輯:孟慶偉 校對: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