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孩子面前「守規矩」?關係孩子成長,這3大影響要知道

2019-07-27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時候,漠視規則,就是漠視生命。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教育這一課,父母要學,孩子要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就要做到言傳身教!

父母自己都不遵守規則,我們怎麼讓自己的下一代做一個文明有素質的人?

在日常生活里,很多時候都能看到父母和孩子講述規矩,但自己卻在破壞規矩的例子:

跟孩子說紅燈停綠燈走,然後自己看到別人走了,也跟著上去,還美名其曰的說:"這是中國式過馬路"。

和孩子逛商場,明明牆上貼著"禁止吸煙"標誌下,照樣大模大樣地吞雲吐霧。

帶孩子去旅遊,當著孩子的面插隊、隨地吐痰、在景點亂塗亂畫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母在不守規矩的時候,是否想過旁邊還有一雙小眼睛在看著你,學著你?

在我們身邊,遵守規矩是很難的一件事。好好排隊、好好過馬路,看似很簡單,但總是會有一部分大人,心懷僥倖,漠視規則。

即使有了孩子之後,做了父母,亦是如此。事實是,雖然一次又一次的不守規矩,獲得了便利,但被孩子看在眼裡,就成了最壞的影響。

家長「不守規矩」對孩子的影響:

  • 影響一: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

前天去樓下小賣部買水,排隊付款時,遇到一小孩直接插隊到櫃檯結帳,旁邊有個年輕人說:"小朋友,這麼多人都在排隊,你是不是也要排隊呀!"

誰知孩子不服氣地說:"我媽媽讓我插隊來買的!"

正好孩子媽媽在店門口,一臉不屑:"孩子餓了不能先買一下嗎!"說完拉著孩子氣鼓鼓地走了。

年輕人無奈地說:"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懂規矩,而是守規矩的大人太少,孩子會輕視規則,大多數是因為父母對規則的漠視。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在不守規矩的熊孩子背後,往往都是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 影響二: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傷害

很多孩子,比父母要懂事得多。

有一次上班在某公交車上,一位媽媽讓孩子吊在公交車吊環上鍛鍊。被司機制止後,媽媽暴跳如雷,一邊催著孩子繼續練,一邊對司機口出狂言:

關你什麼事!

天天都這樣,就你有意見!你有病啊!

司機出於安全考慮,靠邊停車後,媽媽打起了投訴電話。

在這個視頻里,我看到那個孩子,坐在位置上,身體微微顫抖著,捂住耳朵,十分抗拒。

他懂基本的是非對錯,可對那個用一己蠻力破壞規則的媽媽無可奈何。

這件事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無法估量。

有個學生看到這條新聞時對我講起小時候的故事:

"我小學六年級跟著爺爺一起坐車去探親,但是爺爺為了省錢,只買一張票,檢票阿姨說我超過1.2米,死活不讓進,爺爺怎麼都不肯再買一張,最後吵了起來。爺爺拚命把我往裡面推,阿姨則拉扯著我衣服,我害怕得大哭。"

"看到這個捂著耳朵的孩子,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不惜破壞規則的父母,孩子內心不僅迷茫,還有痛苦和羞恥。

  • 影響三:教給孩子狹小的格局

同樣是逃票。

去年在北京,一家四口在進地鐵站時,居然只刷了一張卡,其中一個孩子在成功出站後,邊跑邊笑得很開心。看到這家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費盡心機,莫名感到憂心。

因為一點好處破壞規則,占到小便宜得意洋洋,這種目光短淺的表現,帶給孩子的是狹小的眼界,最後成為孩子自我價值觀的一部分。

作家路金波說過:"千萬不要給你的孩子只塑造一個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從小給他看星空、海洋、恐龍、神話、聖賢。這樣,等他長大的時候,他就有足夠的胸懷容忍各種無趣的生活。"貪小便宜才會吃大虧。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會直接的影響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性格習慣、為人處事方式……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作為家長的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去"守規則"呢?

  • 做家長的要注意自身做法的對錯

前幾日看了一起電視節目,也是關於小朋友任性不聽話的教育節目。但在我看來,那個孩子不聽話任性,且從來不守規矩,基本上是照顧他的媽媽的錯。在孩子自己玩的好好的時候,就因為那個媽媽覺得孩子在那兒玩的位置對自己不方便,就大聲責罵孩子,並一把把孩子給拽到另一邊。孩子嚇得哇哇大哭,結果他的媽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慢慢的,原本很乖的孩子變得特別的淘氣,有時候故意這樣不守規矩,因為他知道不管自己是不是很乖,媽媽對自己好與不好只是取決於媽媽的心情,那麼,自己幹嘛要遵守哪些規矩,自己幹嘛要乖乖的聽話?所以對與不守規矩的小朋友,作為大人不要過於苛責,更要同時的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日的行為不對,導致了小朋友的不守規矩。

  • 當大家面獎勵遵守規矩的小朋友

就算是在家裡,這個辦法也是可行的。就算家裡只有一個寶寶,你也可以在他遵守規矩的時候即使的進行很高的獎勵,讓他自己明白遵守規矩與不守規矩的強烈不同。別覺得小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小朋友都是非常懂事的,也懂得看大人的臉色如何。

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是在幼兒園裡,你就要在那個小朋友不守規矩的時候,特意找出一個守規矩的小朋友,然後當著大家的面"狠狠"的獎勵一番,比如發朵小紅花啊,發一塊巧克力啊,或者給小朋友一個漂亮的玩具等等,然後告訴不守規矩的那個小朋友,下一次你守規矩了,我也這樣獎勵你,可能獎勵還會更多。這樣就會極大的"刺激"了那個小朋友爭強好勝的心。

  • 了解小朋友的不守規矩的"目的"

父母不能用同一種辦法,去教育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那樣的話可能會起到短暫的作用,但治標不治本,只要有機會,那個小朋友一定會更加的不守規矩。所以你一定要了解這個小朋友的真正性格,和不守規矩的目的,這樣,你才能做到"對症下藥",從根本上找到"懲治"小朋友不守規矩的行為。

有些小朋友不守規矩不過是玩心重忘記了規矩這回事,有些小朋友是因為受到其他不守規矩小朋友的"蠱惑",而有些小朋友不守規矩,就是想挑戰一下大人的底線的。根據不同小朋友的性格,與不守規矩的"目的",然後找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再認真強調一次該遵守的規矩

小朋友不守規矩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不守規矩的小朋友也絕對不是所謂的"壞孩子",但面對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都是令父母很頭疼的一件事。對於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要適當的保留,但一定要讓小朋友知道,不能太過於自我,有些事情一定要遵守其中的規矩。當小朋友出現不守規矩的時候,你不用急著懲罰他們,有些小朋友不是有心不守規矩的,只是玩心重一些罷了。在他們不守規矩的時候,你認認真真嚴肅的強調一遍,那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且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我是小B媽媽,也是四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