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冒充顧客索要「醫藥費「、」好評返利」,多是騙局
2、揭秘5大新型餐飲騙局,其中180人被騙上千萬
冒充顧客索要「醫藥費」
餐飲老闆頻中招
怎麼回事?你那裡的東西是不是不衛生呀,吃了回去肚子就開始疼痛了,虧我還幫你寫好評,我真是服了!
最近,很多餐飲朋友反饋紛紛收到如上信息。別慌,大機率這是騙局!
「我已經被坑過了,給了一千,心情不好把他名字發抖音上了,結果又告我侵權」。
「我最近兩天就遇到了,最後時刻識別了,但身邊有做餐飲的朋友被騙過200的」。
「話術內容一模一樣,3號我就碰到了這個,打水漂了100大洋」。
這些「詐騙團伙」一般情況會選擇評分比較高、好評比較多的店鋪,而這些截圖都是他們在網上找的,很多老闆第一反應會回覆:我的產品都是沒問題的,都是新鮮的。
接著他會發一張圖片過來,說今天買了多少錢的藥,比如198塊錢,要不就把這個錢給我賠了,不然就去衛生局,給你打差評。
這個時候很多餐飲老闆都怕了,往往這些高分店鋪的老闆都比較在乎這些評價,心想著息事寧人,認栽賠錢。
千萬不要賠錢,如果給他賠了,他身邊還有一群人都盯著你,就知道你這個軟柿子好捏,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直接讓他們來門店,現場從手機上提供就餐信息,切記不要截圖,需要點開手機軟體進入,確定其真實性,要麼讓他們去食藥局或者市場監管局投訴,讓第三方機構來檢查處理,只要自己的餐廳按要求做到了位,就不怕被查。
但如果確實是自己店內的食安問題導致,那就好好跟人家溝通,需要醫院檢查的,安排人陪同去,賠飯錢,承擔醫藥費。一句話,是咱的問題不逃避,不是咱的問題不當大怨種。
你以為這就完了?
有餐飲老闆反饋,還遇到過冒充顧客索要「好評返利」的,萬一不小心給了錢,就立馬會受到更大數字金額的威脅,畢竟好評返利是違規行為。
揭秘5大新型餐飲騙局
創業者防不勝防
假扮黃牛忽悠式:
6人快招團伙,180餘人被騙上千萬
一個6人快招團伙,一年多就騙了180餘名餐飲創業者,共計1000餘萬元的加盟費!
令人防不勝防的是,這個團伙的詐騙手段再升級,竟然直接化身「黃牛」,在知名奶茶品牌的門店裡「拉客」,忽悠那些來實地考察的餐飲人!
近日,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以涉嫌合同詐騙罪對杜某等6人提起公訴。
提醒:
餐飲創業者在加盟品牌前,一定要好好考察品牌實力,具體可以通過總部考察、客戶市場考察、門店考察來綜合判斷,並且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查詢,避免被有心人鑽空子。
各種騙局的大致套路是巨大的利益誘惑,再「巧妙」利用信息差誘人上當。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信息多方比對是關鍵。
假意下大單要墊付式:
接120杯奶茶大單,被騙了3萬元
據央視新聞微博報道,日前重慶就有一家奶茶店店主被騙了3萬元。
據店主介紹,有一男子稱要訂購120杯奶茶、礦泉水和自熱米飯。由於店內沒有自熱米飯,店主又不想錯失「大單」,便聯繫了其推薦「中間人」,並據此聯繫到一名所謂「廠家銷售人員」拿貨。在墊付3萬元貨款後,店主發現被拉黑。
目前,涉案帳戶已被民警成功止付、凍結,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提醒:
也有網友提到,在短視頻上刷到太多這樣的案例。餐飲老闆們只要堅守一個原則就夠了:先交錢!哪怕是定金,也要付!
此外,切勿給陌生人轉帳,也不要相信優惠、返利等誘惑,如果有可疑情況,可以撥打96110國家反詐熱線來求助。
主動消費職業打假式:
因賣紅牛被敲詐,張口就要500元
「我在你這買了一罐紅牛,你居然能賣紅牛,你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里壓根就沒有銷售保健品的資質,紅牛屬於保健功能產品,我有權要求退一賠十,不滿500按500元算。」
是不是很多老闆遇到過以上情況,沒錯,之前在山東青島,一顧客通過網絡在便利店下單購買了一罐紅牛後,以超出經營範圍為由向食監局舉報,便利店被要求罰款5萬元。
提醒:
紅牛分為功能型和風味型的,前者的確需要銷售資質,後者則不需要,但妥協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碰到這種情況,最好諮詢下當地的食品監督局,不要被「職業打假人」給騙了。
要是真有人舉報超範圍經營,也沒有關係,確實超範圍經營了,如果還想經營,就去辦許可證,要是嫌麻煩,那不再經營這個商品就可以了。
假意合作騙吃騙喝式:
冒充國企高管,火鍋店騙吃騙喝18萬
今年8月初,在重慶經營火鍋店的陳先生向南山派出所報案,稱在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間,一黃姓男子冒充國企高管,拿走不少好煙好酒,在店中掛帳消費達17.8萬元。
黃某自稱某國企投資部部長,人脈廣、有渠道,並透露可把陳先生的火鍋店作為定點消費單位。經偵查,警方鎖定了黃某的犯罪證據,並將其抓獲歸案。
謊稱有低價貨源式:
女子詐騙多名餐飲老闆近1700萬!
被告人馮某在經營食雜貨批發期間,謊稱其有低於市場價的白糖、大米、食用油等貨源,詐騙唐某等9人支付貨款,共計1630多萬,最終,馮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餐飲店每日對糧油調料的使用都耗費巨大,有的餐飲老闆想方設法找「渠道」,希望能節約一點是一點。而剛好來了這麼一位「活神仙」擁有不一般的貨源,沒想到卻是被狠狠坑了一把!
提醒:
第4和5這兩種情況可以歸為一類,就是老闆有想占便宜的心理,因此面對「國企合作要求」和「低價貨源」,放鬆了警惕。
天上不會掉餡餅,遇到「商機」,要辨別真偽,小心謹慎投資。如發現被騙,注意留存證據,及時報警,尋求警方幫助。
說到最後
為什麼餐飲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
一是餐飲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涉及到人員操作的流程比較多,很多細節問題無法100%規避,具有較多漏洞;
二是餐飲老闆如履薄冰,一個負面就對品牌門店造成毀滅性打擊,更容易讓別人拿捏住心理;
三是餐飲入局門檻看起來很低,行騙者開出「低投入高回報」的誘惑條件,讓小白們更容易上套。
所以為了從根源上杜絕,首先是堅守住良心經營,嚴控食安,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其次是捂緊錢袋子,千萬不要一被威脅就上當,再者是受騙處置需果斷,把損失降到最低。
生活不易,經營不易,希望各位餐飲人都擦亮眼睛,注意防範。
你還遇到過哪些騙局?歡迎評論區留言,給同行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