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上又要多一座橋,就在這個位置

2019-10-18     南昌高新交警大隊

剛剛確定!

九龍湖跨江通道工程將採用橋樑形式建設

南昌又要多一座跨江大橋!

近日,南昌市自然資源局公示了

九龍湖跨江通道工程(撫州大街——東蓮路)

交通詳細規劃方案

方案中明確提出

規劃採用橋樑形式建設

隨著南昌市一江兩岸的城市空間格局的形成,

跨江交通壓力日益增加,

尤其生米大橋以南地區

近10km範圍無跨江通道,

制約九龍湖組團、蓮塘組團的發展,

亟需加強跨江通道建設,

助推跨江聯動發展。

九龍湖跨江通道工程詳細規劃

據規劃,

九龍湖過江通道(撫州大街-東蓮路)

定位為城市幹線性主幹道,

項目西起撫州大街,東接東蓮路,

連接九龍湖新城與象湖新城,

未來打通振興大道還將連接蓮塘片區

項目建安費暫估為27億元。

總里程(主線通道及兩岸銜接工程)

約3.5公里,

在贛江東岸規劃了大型互通立交。

贛江東岸與西岸段規劃紅線60m,

採用主輔路形式建設,

主線雙向六車道輔道雙向四車道。

跨江段規劃紅線40m,

雙向八車道+人非通道,

規劃採用橋樑形式建設。

目前項目正在進行

交通詳細規劃方案批前公示

具體開工時間未定

該項目建成後又將是贛江上的一座風景地標!

近年來

南昌的發展越來越快

贛江上一座座大橋

架起的是南昌的巨變

除了八一大橋外

現在,贛江上還橫跨著英雄大橋、

南昌大橋、朝陽大橋等六座大橋

八一大橋

歷史最為悠久的是八一橋,它建成於1936年,原名中正大橋,系木面橋樑。1949年大橋進行了改建,並更名「八一大橋」。當時八一大橋橋寬僅為10米。1995年11月5日,南昌動工興建新八一大橋。新八一大橋位於原橋上游50米處,全長3000多米,是江西第一座斜拉橋,也是南昌最長的一條斜拉索橋。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位於八一大橋上游,是當時國內最長的雙層公路大橋,也是省內第一座雙層汽車、人行雙層橋,日通過能力5萬輛,於1994年元月10日建成通車。

贛江大橋

贛江大橋則位於八一大橋下游,建於1958年,只是在兩旁附設了單行公路,通行能力有限。

生米大橋

生米大橋位於南昌大橋上游約5.3公里處,大橋全長3880米,寬35米,雙向八車道,由於毗鄰生米鎮而得名,於2006年4月30日正式通車。

英雄大橋

英雄大橋位於洪都北大道處,大橋全長約9500米,寬35.5米,雙向8車道,橋塔採用獨柱斜塔,塔高約150米(橋面以上高128米),英雄大橋的塔柱有79度的傾斜,像這種類型、這樣規模的斜拉橋在全國還是第一座,於2009年2月28日正式通車。

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全長3.2公里,雙向8車道,位於南昌大橋與生米大橋之間,2015年5月18日正式通車。它成為江西第二座、世界第五座汽車人行雙層橋。按照朝陽大橋的設計通行速度,從紅角洲到朝陽新城,只要10分鐘就足夠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快速通道。

富山贛江特大橋

富山贛江特大橋是南昌市在贛江上的第七座跨江大橋。大橋東起於南昌縣東新鄉清潮魏家,西至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鎮常湖村,全長3037米,寬33.5米,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大橋建成後,昌南片區和九龍湖片區的群眾將無須繞行生米大橋,車程可以縮短30分鐘左右。同時,也將大大緩解生米大橋及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

紅谷隧道

紅谷隧道是江西第一座越江市政隧道,位於八一大橋和南昌大橋之間,過江段下穿贛江,東(右)岸主線穿過贛東大堤與沿江中大道相接,匝道往東北方向延伸接入中山西路,往東南方向延伸接入朝陽洲中路,西(左)岸穿過贛江大堤、贛江中大道與紅谷灘新區主幹道怡園路相接。紅谷隧道於2017年7月7日正式開通,實現南昌人民3分鐘穿越贛江的夢。

至此,「七橋一隧」連接

南昌城區東西兩岸!

贛江天塹變通途

兩岸風光也見證著「南昌巨變」

關注小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D73m0BMH2_cNUgLE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