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一段關係的正確方式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在知乎看過一個話題:有哪些令人醍醐灌頂的社交真相?
有個高贊回答說:
一開始就把友善顯露徹底,別人怎麼對你就只能憑他的良心了。
成年人的社交,是很微妙的。講究先後的順序,講究進退的智慧。
沒有實力的友善,一文不值;沒有脾氣的忍讓,只會讓自己憋出內傷。
先展示價值、確立底線,再流露友善,才是一段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01
演員金靖曾在一檔節目中提及,之前她和大S一起做過節目,她特別想和大S交朋友。
於是,她迫不及待給大S發去長長的語音,表達自己的喜歡和崇拜。
可大S在很久後,才客套地回了一句:謝謝你,明天也要加油哦。
金靖說,一開始還挺失望的,後來也慢慢明白了,自己和對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人家的冷淡,實屬正常。
成年人的社交,向來都很現實。
當你實力不夠的時候,所有的友善都是無用的。
博主@觀瀾剛進公司時,非常想跟一個厲害的前輩多來往。
前輩和她是老鄉,所以她每次回老家,都會給前輩帶幾大包特產。
平日裡,她幫前輩整理資料、買咖啡,前輩參加任何活動,她都會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陪著參加。
可不管她再怎麼獻殷勤,前輩始終對她淡淡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某天,前輩在朋友圈發文求助一個學術難題。
恰巧這個難題是博主研究的方向,她便給前輩發去一份詳盡的報告,解了前輩的燃眉之急。
再後來,部門考核,她成績出色受到領導認可,前輩對她又多了幾分熱情。
所以你看,對人再好,都不如對人有用。
當你弱時,你的付出都是廉價的,而當你變得強大,欣賞你的人自會翻山越嶺奔赴你。
作家沈從文剛到北京時,很想儘快與文友們拉近關係。
他經常以朋友的事為先,對別人的要求有求必應,聚會活動也是隨叫隨到。
可當他遲遲拿不出像樣的作品,落魄到沒錢吃飯時,奚落他的,也正是他費心取悅的那些人。
後來他的文章終於在《晨報》上刊發,得到徐志摩的賞識。
徐志摩又將他舉薦給胡適,他得以被推薦去當了國立青島大學的講師。
因為名氣漸大,實力漸強,沈從文也慢慢結交到更多文壇上的重量級朋友。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很多時候,實力才是一段關係的敲門磚。
如果人家覺得你一文不值,即便費力追逐,也換不來別人的青眼有加。
你只有具備實力、並且善於展示自己的實力,你接觸的人,才會對你刮目相看。
02
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剛進公司時,不敢得罪人,處處忍讓卻還是被孤立,而你那個敢發脾氣的同事,反而比你更受人喜歡。
剛開始一段關係,吃了虧就想著息事寧人,結果換來更多的壓榨,反倒是你那個據理力爭的朋友,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心理學家張德芬說:
個體之間,往往是彼此吞噬的關係,如果你的脾氣不夠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你把懦弱當原則,把退讓當準則,別人當然敢欺負。
必要時露出爪牙,該翻臉翻臉,才能在一段關係中遊刃有餘。
特殊時期,錢鍾書一家被迫與同事濮良沛夫婦一同居住。
原本就狹窄的空間變得更加擁擠,生活也有諸多不便。
可秉持著遠親不如近鄰的觀念,錢鍾書一家始終以和為貴。
濮良沛的妻子趙翔鳳愛占小便宜,經常「借」走錢家的東西,從沒見她還過。
有時候她還會請前錢家人幫點小忙,事後卻沒有半句感謝的話。
這些錢家人都一一忍了。
可他們的友善,沒換來感恩,卻使得對方更變本加厲地索取。
有一個周末,錢瑗雇了個洗衣工到家裡洗衣服,趙翔鳳見狀,要求洗衣工也幫自己洗。
錢媛拒絕,沒想到趙翔鳳直接扇了她一巴掌。
見寶貝女兒被打,一向溫文爾雅的錢鍾書夫婦再也忍不住了,衝上去就跟濮良沛夫婦扭打在一起。
這事之後,濮良沛夫婦言行收斂許多,兩家人的關係也慢慢緩和。
人與人交往,前期都是試探。
你越是忍讓,別人就越得寸進尺,你確立了自己的底線,周圍的人反而變得小心翼翼了。
誠如作家馬德所言:
「你可以不去欺負誰,但你必須具備不被誰欺負的實力和膽量。」
03
《金瓶梅》中有一處令人尋味的細節。
有一次,一個夥計的娘子宴請各房的大丫鬟。
論地位,大太太吳月娘的丫鬟最高,可在席上,所有人都捧著潘金蓮的丫鬟龐春梅。
原因就在於:潘金蓮是最受寵的,而龐春梅又是最不好惹的,所以周圍人對她們懷有三分敬,一分怕。
這讓我想起曾看過的一則調查:
一個一團和氣、與人為善的人,和一個稜角分明但很有實力的人,你會喜歡哪個?
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後者。
成年人的社交,其實是微妙的較量。
大家不會懼怕得罪一個沒有價值的爛好人,但在與強者交往時,卻都會在心裡反覆斟酌掂量。
當別人感知到你有實力、不好惹,他們自會對你敬畏,此時再展露你的和善,自能事半功倍。
早年我在報社工作時,報社有位很強勢的主編。
他是領導費了很大心思從知名雜誌社挖來的,性格直來直去。
誰沒做好事情,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即便對領導也是如此。
這樣一個不講情面的人,按理說大家都會很討厭他。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同事們很喜歡聽他分享一些行業觀點,領導還打算再多給他一些特權。
有了實力的加持,他的和善更顯得錦上添花。
請加班的同事吃宵夜,幫新人做選題、修改文章……
後來大家都在私下討論,「沒想到這個看似鐵面無情的主編,私下人還蠻好。」
多年以後,當我離職創業,對這位主編依舊記憶尤深。
他讓我看清了社交的殘酷真相:
與人建立關係,一定要價值與個性先行。
你對別人有用,別人自然擁護你;你不好惹,別人自然包容你。
先樹立原則和底線,再展露和善,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
心理學家黃啟團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人際關係的好壞,關鍵不是你人有多好,而在於你的態度與實力。
一味討好卻沒有核心價值,一味友善卻沒有原則和底線,只會讓別人輕視你、欺負你、壓榨你。
而當你變得強大、變得不好惹,周圍人自然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