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的力量(深度好文)

2024-08-20   洞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最近刷到一則耶魯校長的演講視頻。

視頻里,校長蘇必德跟他的學生說起了一段往事。

1968年,總統候選人華勒斯,通過發表主張種族隔離的言論,拉了很多選票。

但他的這些言論,也給很多黑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後來,他在一次未遂的暗殺中癱瘓,治療康復期間,有一位不同尋常的訪客來看望他。

這位訪客,是美國國會第一名黑人女性雪莉·奇瑟姆。

大家本以為,雪莉·奇瑟姆一定會藉此機會報復華勒斯。

但雪莉·奇瑟姆只對華勒斯說了一句話:「我不希望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也正是這句滿懷善意的話,讓歷來冷酷的華勒斯潸然淚下。

直到今天,華勒斯的女兒還在說:「雪莉·奇瑟姆在我父親的心中種下了一顆萌芽的種子。」

這顆種子,就是善和悲憫。

有一句老話說:「用恨還恨,只會加倍仇恨。」

唯有學會寬恕,以一份世事盡可原諒的心境去對待傷害,我們才能消解所有怨恨,渡己亦渡人。

1

寬恕,是一種救贖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這裡的不責,便是寬恕。

寬恕他人的過失,原諒他人的傷害,救贖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救贖自己。

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5年的秋天,有兩名少年在加州的一個林場玩耍。

他們惡作劇地點燃了那片叢林,想像著消防員滅火時的慌亂和焦灼,得意不已。

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名年輕的消防員在那場大火中喪生。

更讓人傷痛的是,這名消防員的父親早亡,只剩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如今,他驟然離世,他的母親是無比悲痛。

就在消防員死後不久,警察查明了這是一起蓄意縱火案。

整座城市的人們都憤怒了,市長也表示一定要將罪犯抓捕歸案,讓他們接受嚴厲的懲罰。

但這位母親卻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很傷心地看到我的兒子永遠離開了我,但是我現在只想對製造災難的兩個孩子說幾句話。

你們現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資格譴責你們的我,我想說,請你們回家吧,家裡還有等待你們的父母。

只要你們這樣做了,我會向上帝祈禱寬恕你們!

我很傷心地看到我的兒子永遠離開了我,但是我現在只想對製造災難的兩個孩子說幾句話。

你們現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資格譴責你們的我,我想說,請你們回家吧,家裡還有等待你們的父母。

只要你們這樣做了,我會向上帝祈禱寬恕你們!

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位剛剛失去兒子的母親會說出這樣的話。

他們以為等來的聲音會是哀傷,或是憤怒,沒想到竟然是寬恕。

也就在這位母親發表講話後的一個小時,那兩名縱火少年投案自首。

他們說,原本他們是承受不住壓力,想吞藥自殺,是那位母親的話,讓他們決定自首贖罪……

多年後,這兩名魯莽的少年已為人父。

他們時常會領著自己的孩子去看那位可敬的母親,並將其當成親生母親照顧。

如果當初,這位母親說出的是另一番嚴厲的譴責話語,這兩條鮮活的生命就會從此逝去,她和另外兩位母親都將永陷喪子的孤寂之中。

但是,寬恕的力量,拯救了一切。

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曾說:

「寬恕的力量與報復截然相反,復仇絕不會糾正原始的錯誤。」

人一旦腦子裡裝滿了仇恨,就會陷入復仇的深淵,活得非常痛苦。

可若是選擇了愛與慈憫,捨棄了怒與恨,那麼寬恕的光芒,將照亮一切陰霾。

所以,如果你也心有怨恨,一定不要去無休止地報復,這只會讓你逐漸走向毀滅。

用寬恕來代替復仇,用原諒來取代報復,你才能獲得解脫,他人也會因你,擁有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2

寬恕,是一種智慧

寬恕,於人是一種救贖,於己,則是一種智慧。

有時候,我們能原諒別人對我們的中傷,卻不一定能原諒自己所犯的過錯。

人生最難的寬恕,其實是寬恕自己。

莫言曾在文章里,寫過一件難以忘懷的事。

20世紀60年代,莫言上小學三年級,學校里組織他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

在老師的引領下,他們放聲大哭。

為了能讓老師看到他的表現,他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

還有的同學,甚至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眼淚。

但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個同學卻沒有流一滴眼淚,只是疑惑地睜著眼睛看著老師和同學。

事後,莫言就這件事向老師告了密。而這位同學,也因此被學校警告處分。

多年之後,莫言經歷了許多世事,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他意識到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於是找到老師懺悔。

然而老師卻說,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

莫言聽後難受不已,此後每每想到這個人,他就深感歉疚。

其實我們在世間行走,都會不可避免地走上歧路,犯下一些過錯。

當結局無法更改的時候,再如何苛責自己,也是於事無補。

恰如陶淵明所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縱然過往有些過錯,我們也要學會一一接受,而後盡數釋懷。

正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面對錯誤,懂得放下,及時翻篇,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

3

寬恕,是一種格局

魯米有一首詩叫《客棧》:

人生真的很像客棧,

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客人,

即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

仍要以禮相待。

無論何時都要開門做生意,

不能因為客人的挑剔就關門,

而是要學會包容和感恩。

在人生這條長路上,我們無法決定遇見誰,倘若遇到糟糕的人和事,也是一件無可避免的事情。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決定,以何種心態、何種心胸去應對。

西漢賈誼《新書》中記載過一個「楚瓜梁灌」的故事。

梁、楚兩國相鄰,都在各自邊境上種了瓜,不過梁國人的瓜,種得卻好很多。

楚國人嫉妒,便偷偷把梁國的瓜毀了。

此事傳到了梁國縣令宋就耳朵里,宋就沒有展開報復,而是告訴大家:

「別人幹壞事我們也去效仿,心胸狹隘,而且會導致積怨,我們不如也給楚國的瓜澆澆水。」

後來,在梁國人的幫助下,楚國的瓜也越長越好。

楚國人見此,又羞愧又感動,於是從此與梁國結為友好鄰邦。

常言道,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包容別人的過錯,不計一時的得失,是一種氣度,也是一種格局。

姚明也曾被籃球運動員巴克利公開羞辱。

對方甚至說,姚明要是籃球單場能得到19分以上,他就在節目中當眾親驢屁股。

結果在接下來的一場球賽中,姚明單場就輕鬆拿到了20分的成績,巴克利只得兌現承諾。

姚明看到視頻以後,沒有藉機嘲諷,反而非常大氣地替巴克利說好話:

「這就是美國人的幽默感,巴克利只是在開一個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歡巴克利的。」

姚明一句話,盡顯肚量和格局,同時也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王永彬在《圍爐夜話》里寫道:「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那份包容、寬恕的力量。

寬恕缺失,人心必然涼薄;慈悲存在,再冷的人心,也會被慢慢暖化。

所以何必將自己困在那座怨恨的監牢里,有大量者,才有大福。

人生路難,要想走得遠,一定要修得一份容人之量。

最後再給大家講一段鋼琴家李斯特的經歷。

有個姑娘曾假借「演奏大師李斯特得意門生」的名頭開音樂會。

很多人因此慕名前來。

李斯特也聽到了這個消息,特意過去見了這個莫須有的學生。

對方見到李斯特後,驚恐萬分,哽咽著解釋:自己是出於生計,實在迫不得已,請求寬恕。

李斯特聽後,沒有說任何責怪的話,而是指點了對方的曲子,還親臨現場演奏了一曲。

姑娘因此對李斯特感激不已,此後她努力深造,也終成一代大家。

寬恕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可以扭轉很多事,也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

以一顆寬恕的心去對待所有:放下該放下的,原諒該原諒的,成全該成全的。

終有一天,你的人生境界會因為寬恕得到升華,這世上也再不會有什麼苦悶怨恨,能困住你的內心。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