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都懂得「1萬小時定律」:一個人只要在某個領域專注學習、實踐1萬個小時,那他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事實上,1萬小時是積累知識與經驗的過程。如果企業有一個平台可以更好地沉澱知識、經驗,並且可以讓員工更加高效地調用平台上的知識、經驗,那將大大提升企業競爭力。
百度內部將多年的辦公經驗與領先AI技術結合的工作平台——百度如流,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百度如流的前身是「百度Hi」,至今已有14年歷史,它凝聚了百度內部的集體智慧,並經過長年知識管理實踐驗證,與百度領先的AI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如今的「新一代智能工作平台」。員工未來將不再必須「磨練」1萬小時,就有可能擁有比1萬小時更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 01 」
把載體做實
當下經濟社會最大的特徵就是變化快,整個社會在轉型升級,新技術不斷湧現,千行百業都在通過數字化對傳統的模式進行升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任何企業和組織都面臨一個共性需求:將激增的數據、信息有效轉化、沉澱為企業知識,並真正流動應用起來。
對於企業來說,什麼才是「有用」的知識?在當下複雜、多變的產業環境中,知識也在重新被定義,從「狹義」走向「廣義」。如今的工作場景中,會議紀要、員工周報、工作文檔等等內容都是知識,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企業知識,其具有廣、新、深三大特徵。
首先是廣。我們以前常說的知識一般指專業知識,比如程式設計師要有編程知識,財會人員要有會計知識,HR要有人力資源管理知識。而今天所說的企業知識是一個廣義的知識,在企業中工作可能用到方方面面的知識,比如客戶、合作關係、商業環境知識、組織記憶、業務流程等等都屬於廣義的知識。同時,各種經驗、信息、數據也屬於企業知識範疇之內。
其次是新。企業知識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快速進化,需要不斷更新。以前,我們常說在學校里學完的知識都是舊知識,到工作崗位上都要重新學。現在,科技飛速發展,新概念層出不窮、獲取信息的窗口愈發豐富,一則短視頻、一條短消息,都可能成為工作崗位上的重要知識,實時動態更新知識成為職場生存的關鍵。
第三是深。企業知識有很多是隱性的,分布在不同部門、項目、員工當中,藏得很深。這就需要通過技術對隱性的知識進行挖掘,並建立知識間的關聯,將其轉變為顯性的知識,進而讓知識沉澱、流動起來,供有需要者應用。
顯然,現在的知識碎片化又海量,且高頻更新。如何管理這些知識成為橫亘在企業面前的大難題。將知識進行匯聚、沉澱,構建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將成為關鍵的第一步。
目前,在百度如流上可以通過IM、智能會議記錄、OKR周報、智能知識庫等,有效沉澱知識。其中,如流的知識庫已經覆蓋wiki和線上文檔的多重能力,支持企業內多人協作、共建共享、異步協同,可實現個人、部門、團隊、虛擬團隊等多種形態的組織知識結構化,讓知識精準入庫、有序組織,加速企業內高價值信息以知識形態沉澱。
你會發現,如流「智能知識庫」就像一個巨型文件夾,知識種類豐富,更加結構化也更清晰,並且還可以實時動態更新。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經驗積累是有限的,而如流「智能知識庫」可以沉澱員工的知識、項目的知識、團隊的知識以及企業的知識,把知識庫無限放大,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公共屬性和價值的知識資產,大大縮短傳統的知識收集、沉澱的成本,更成為後續實現知識的流動與應用的關鍵載體。
「 02 」
把鏈條做短
有了一個強大的知識庫還不夠,要把企業內容生態里的知識為員工所用,也就是讓知識用起來、流動起來,才能讓辦公的效率最大化,讓知識產生價值,這就需要把人與知識做最高效的連接。
如何在人與知識之間建立最高效的連接?這是百度的技術優勢所在,通過「搜索+推薦」雙引擎驅動知識「流動」,讓員工可以更高效地使用知識。
智能搜索包含「統一搜索」、「以文搜圖」、「以事找人」等功能:其中統一搜索,既可以搜得「精」也可以搜得「全」。比如,我在如流中搜索公司同事「張磊」,可得到與「張磊」相關的群聊、消息記錄、內搜情況、工作文檔、甚至個人的周報與OKR等各種具體場景下的不同類型信息,結果精準又全面。
(統一搜索,覆蓋各種場景信息)
以文搜圖,在異構內容之間輕鬆穿越,直達目標。比如,用戶之前在群聊中收到一張包含「飛槳」(百度的一個深度學習開源平台)的圖片,現在想查找當時的信息,但不記得是誰發出的。那只需搜索「飛槳」二字,就可以得到所有帶「飛槳」二字的圖片。
以事找人,甚至也可以通過搜索一件事,找到該事項的相關負責人。比如,員工想了解關於報銷的問題,但不知道具體是誰,只需搜索「報銷」,就能找到財務或其他部門負責報銷的同事,每個人都被AI打上了標籤,顯示其title、所負責項目等信息,大大縮短溝通路徑,提升辦事效率。
(如流可輕鬆實現以事找人)
除了主動搜索外,智能推薦也提前將知識放置於不同的模塊中等待「被發現」,讓知識流轉更加高效,如何理解智能推薦呢?
智能推薦其實是一種典型的AI應用,會出現在IM、搜索結果、知識廣場甚至是知識庫中。如流根據用戶搜索內容與瀏覽文件分析用戶的真實需求,可以將企業內公開知識推薦到用戶知識廣場首頁,或者是給群聊和知識庫文檔打標籤,讓精準搜索結果更快映入用戶的眼帘。比如用戶刷「知識廣場「,就像在刷新聞,打開之後有分享給我、發現、熱門、直播、視頻,這五大類信息,這裡推送的都是你可能有興趣的、最新的、最熱門的信息。
而知識星鏈更是將智能推薦演繹到極致,根據會話、閱讀場景適時推送給用戶相關知識,「即需-即推-即得」。
比如,會議發起人通知大家:「大家快來一江春水開會啦!」大家不僅看到這條通知,還能在對話框下看到「一江春水」的相關介紹,告知這個會議室的位置以及會議室的其它相關信息。再比如,不同團隊在IM中討論到「虛擬人「,會收到知識星鏈提示的「虛擬人精品報告」,點擊就可查看各種與虛擬人相關的信息與知識。
(知識星鏈實現知識的即需-即推-即得)
星鏈的推薦,就是我們常說的「比你更懂你」,讓知識在你需要的地方等你,從以前人找知識過渡到知識找人的階段。
總之,通過搜索+推薦雙引擎,可以最大程度讓已經沉澱好的知識,得以快速流動、高效應用起來,構建知識管理閉環,從而帶動企業知識資產主動增長、有序積累、迅速應用,激發個人和團隊的創造力。比如,每一個員工的知識將在企業內部流動,員工彼此間「取長補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他人的知識,增長自己的知識。可以說,雙引擎結合可以在人與知識之間建立最短的連結,讓恰當的知識為恰當的人所用,助力於在工作場景中創造更多價值——這也是辦公效率的體現。
「 03 」
決勝「AI+知識管理」新時代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知識將成為一種資源,一種實用利器。」唯有知識,才能幫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幫助企業不斷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而如流重新定義了企業知識管理新範式,最大程度釋放了知識的價值。它用「智能知識庫」作為關鍵載體,解決企業知識在協作和沉澱中的痛點,用「搜索+推薦」雙引擎完成知識的流動和應用,打造知識管理閉環,讓企業知識的資產和價值飛速增長。
如流正在成為企業內部辦公離不開的智能平台,以AI為抓手、知識管理為核心、企業服務為依託,賦能工作的全場景,為企業持續創造高質量發展動能。如果企業有了「AI+知識管理」這樣的基礎平台,龐大知識庫里的知識可以為企業每一個員工所用。企業知識庫在AI的加持下,理論上可以無限放大,並且可以越來越智能地賦能於每個員工。
比如,新人入職不需要長時間培訓,關於企業的一切知識都可以在平台即用即取,降低新人培訓的成本和周期。新老員工交接,有沉澱了知識和經驗的平台,不用擔心因為人員不穩定對公司業務造成影響。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智能辦公平台,也將成為一個企業未來的競爭力所在。
AI是這場工作方式變革的動因與核心。AI解決了原來知識管理中最繁瑣的知識採集和關聯的難題,也讓知識應用更有效率。
把「AI+知識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的「標配」,就會讓每一個人的起點更高,每一個人的價值被放大,也為企業競爭力築起高高的圍牆。
如果說知識管理是企業競爭力的新戰場,那麼AI就是戰場上的新式武器,這就好比當大家都在用馬車出行,誰先開上了汽車,誰就會是新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