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柴狗夫斯基PRO
自從網際網路產業式微開始,大把大把的熱錢,都不約而同的沖向造車賽道,除了新興資本、國資,就連煤老闆、房老闆都調頭轉向瞄準造車。
比如前幾年,就算你拿著一個不那麼成熟的PPT,也有人追著給錢,追著給地,大開綠燈……
於是我們看到,造手機的下場了、造洗衣機空調的下場了,造掃地機器人的下場了、造兩輪電瓶車的下場了,甚至連造房子的也下場了。一夜之間,造車成了一件沒有門檻的事,這自然得益於咱們在新能源產業鏈上完善的布局,也得益於熱錢的集聚。
IT桔子數據顯示,新能源行業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金額的規模自2014年以來,除去2019年略有下降之外,其餘年份均呈現增長態勢。
年融資規模更是從2014年的15.54億,上升到2022年頂峰的1570億,足足漲了一百倍。
自然,在造車這個賽道,這些年來也是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無人駕駛計程車到大卡,從冰箱彩電大沙發到,從電池到智駕,軟硬兼施,多元開花。
然而在這一場競速賽中,拿到入場券並不意味著穩操勝券,而是進入一個大型絞肉機,四處可見,腥風血雨,因為成為炮灰倒下是這股熱浪中的常態。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昔日的新能源銷冠哪吒汽車深陷欠薪風波一段時間了,時至今日,危機似乎尚未解除,社交媒體上四處可見員工討薪維權帖,10月的交付量也是遲遲未公布,一向活躍的CEO張勇,社交媒體也處於停更狀態。
在哪吒汽車之外,這兩天,又一家圈內知名自動駕駛卡車企業千度科技被曝「出事了」。
在某職業社交APP上,不少小道消息稱,千掛科技自10月起開始收縮業務,包括全員降薪、廣深兩地辦公室停用。
更多消息還顯示,千掛科技CEO丁飛於此前發布員工郵件,郵件內容顯示,經董事會決議,公司將收縮業務並降低運營成本,包括業務上取消新車型的開發、取消新訂單的交付、取消於主機廠的研發項目。此外,也將縮減雲服務成本,全員降薪,暫緩公積金繳納。
這一份短短的郵件內容,可以說信息量巨大,甚至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決議,約等於是公司處於停擺狀態了。
據員工爆料的信息,目前千掛科技深圳辦公室已經搬空,廣州辦公室也已經停用,北京總部也有部分員工開始居家辦公。要知道,千掛科技可是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絕對的明星企業,尤其在自動駕駛圈名號絕對是響噹噹的。
自2021年成立以來,就是被資本熱捧的香餑餑,短時間內拿下超過5億元的融資,其中背後資方個個都是「大佬」,比如順豐控股、百度、小鵬汽車、IDG資本。
創始團隊背景也資歷深厚,創始人之一的孫浩文此前為小馬智行卡車業務小馬智卡研發高級總監,丁飛此前則是IDG資本執行總監,另兩位聯合創始人是來自BAT的中高管。
具體到業務上,據公開資料顯示,千掛科技專注於L4無人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研發,是國內率先完成端到端智能駕駛大模型公開道路閉環測試的公司,旗下智能駕駛重卡牽引車AutraOne和智能駕駛系統AutraPilot。
根據官方信息,AutraOne搭載的千掛科技智能駕駛系統AutraPilot已經落地應用於順豐快遞、聚盟共建、福佑科技等企業的長途幹線物流中。
曾經在AutraOne發布時,千掛科技表示,通過採用搭載AutraPilot的運輸工具AutraOne,司機只需要完成貨站到收費站之間的城區道路,由AutraPilot完成「收費站—收費站」之間的高速路段(實現包括主路及匝道上的直行、跟車、避讓、超車、並道、匯入、匯出等操作),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00km/h,滿足快遞快運、生鮮冷鏈對運輸時效的嚴苛要求。
這種情況下,司機平均省力87.5%,日均行駛里程大大增加,一個司機就可以完成超長距離運輸,通過「人-機輪替駕駛」實現了「日均千公里雙駕變單駕」,五年累計可節約司機成本超過75萬元。
從官方宣傳的子眼裡,結合物流行業特徵我們也不難發現,該領域與千掛科技解決方案,無疑是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而這一系列解決方案,如果大面積落地,無疑會成為一個新的印鈔機。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不缺技術,背後站著巨頭資本的企業,怎麼一夜之間,就要業務收縮了?事實上就是沒錢了,而後續的融資沒有著落。內部信也顯示,「在新一輪融資中,過程中因為很多不可控因素,雖然已經進入了文件溝通的第二輪,但整體交割時間遠不及預期,導致公司帳面資金緊張,不足以支撐既定的研發、產品、運營規劃。」
那麼意味著新的融資如果不能及時到帳,這家公司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破產倒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千掛科技的現金流只能撐半年。現在看來的確如此。那麼問題就來了,就是這麼一家曾經被頭部資本、網際網路巨頭追捧的技術型企業,按照官方描繪的藍圖和行業發展趨勢,必然大有作為,但為何新的一輪融資,遲遲不能到帳?前幾批的投資人,為何不帶頭加註?
事實上,道理也很簡單,這條路走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資本也正在失去信心。
從千掛科技的資金危機也不難看出,如今這家企業還處於燒錢狀態。縱觀這一行業現狀,也的確如此,無論是研發、測試、產品、運營,哪一個環節都尚處於燒錢狀態,具體何時能自己造血,仍然是個未知數。公開資料顯示,幾年1月,千掛科技宣布完成 來自莊國投、IDG 資本、凱輝基金及浦發矽谷銀行Pre-A 輪融資,總金額超1億。然而過了三個月,千掛科技的現金流就只能撐半年了,這足以看出,這一賽道到底有多燒錢,也意味著,在目前這個階段,不斷需要外部資本的輸血,而且需要的錢也越來越多,一旦輸血出問題,公司立刻出問題。
而這種一年需要多次融資才能活著的狀態,哪個有錢的資本也受不了啊!
也因此,我們也不難發現一個新趨勢,就是這類需要大量燒錢的賽道,如今一方面資本也逐漸開始冷靜,另一方面也逐漸變為巨頭們的生意,尤其無人駕駛賽道,巨頭化趨勢愈發明顯。而這樣的趨勢,不僅意味著巨頭們正在瘋狂擠壓小公司的生存空間,也意味著斷小公司的「奶」。再回到整個「造車」賽道,我們也不難發現,隨著整個產業進入競爭的深水區,玩家們需要的錢是越來越多了,畢竟在基礎的研發之外,不管是做技術解決方案的,還是做終端的,落地的這個過程,那是要花更多錢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新一輪的淘汰賽,正在快速拉開帷幕,缺錢帶來的困境,也將在這個賽道持續蔓延……參考資料:
晚點LatePost: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千掛科技 10 月起收縮業務、全員降薪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號
編輯|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