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貴 :致家長——好教育的10種樣子

2023-05-02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汪正貴 :致家長——好教育的10種樣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致家長:好教育的10種樣子

作者|汪正貴

來源 | 教者絮語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中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價值取向,決定了其採取的子女教育的態度、模式、方法和行為。好的家庭教育長什麼樣?父母應常備哪些觀念?來聽聽青島中學校長汪正貴的建議。

新教育實驗的家庭教育——教育始於家庭,與孩子一起成長

01

和孩子一起打敗問題,

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在學校的社會生活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如何與他人共處,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學會輸,如何面對失敗,如何面對合作與競爭,如何學會選擇,如何看待名利榮譽得失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必然要遇到的真實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教育的機會,也是學生成長的機會。

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智慧的家長,總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成長中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教育契機,幫助孩子提高認識並在問題解決中獲得成長。這樣的家長,是與老師配合,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打敗問題。

也有些家長,面對孩子在學校生活中遭遇的各種問題,自身不夠理性,情緒化地應對,幫助孩子討公道、要說法、求榮譽、免懲戒等等。這樣看起來是幫助孩子,結果卻往往錯誤地引導了孩子的價值觀,恰恰是和問題一起,打敗了孩子。

問題是孩子成長的磨刀石,而不是絆腳石。家長應當與老師配合,和孩子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02

讓孩子累並快樂地學習

按照孩子學習的輕鬆程度和快樂程度,可以將孩子的學習狀態劃分為四個象限:輕鬆而快樂、輕鬆而痛苦、累並快樂、累並痛苦。

第四象限的學習狀態,孩子學得很累,也很痛苦。這種狀態顯然是不可取的,卻也是很多孩子的真實學習狀態。

雖然我們的家長希望孩子輕鬆而快樂地學習,就是第一象限的學習狀態,但這種狀態是理想中的,現實中並不存在,因為學習可以是快樂的,但真正的深度學習不可能是輕鬆的。

孩子最佳的學習狀態應當是累並快樂地學習。當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被挑戰的愉悅,學習就變成一件有意思、有挑戰、有意義的事,孩子學習雖然累但很快樂。這是最理想的學習狀態。

而讓孩子累並快樂地學習,一是需要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激發孩子的內動力,二是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與學習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快樂並不等於輕鬆。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孩子的高階思維,對他們學習的容量、知識的寬度、思維的深度做出更高的要求。

03

多做孩子的父母,

少做學生的家長

親子關係的矛盾,很多是因為父母更多的做了學生家長,而沒有做好孩子的父母。

父母應當清楚,做孩子的父母是我們的主要角色,也是一輩子的角色,學生的家長是我們次要角色。如果角色錯位,將學生家長作為我們的主要角色,就會本末倒置,缺失了做父母的職責,卻做了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僅沒有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做父母,就是要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全身心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關心孩子的品行、健康、情感、心理等,做孩子的健康照護者、情感陪伴者、價值引領者,當然也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如果我們真的做好了父母,孩子的學業問題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

相反,如果我們強化自己學生家長的角色,眼中只有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和孩子交流開口學習、閉口成績,看不得孩子休息和玩耍,不能允許孩子的成績出現波動和下滑,經常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等等,反而淡化了父母的角色,那麼,孩子會覺得我們做父母的很功利,並不是真正愛他們,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這樣的結果反而起反作用,不僅不能改善孩子的學業,反而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的則會影響親子關係。

04

將批評包裹在正面激勵之中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激勵。即便是批評,也需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則,將批評包裹在正面激勵之中。一般要遵循一比五的黃金比,也就是說,當父母要糾正孩子一個負面行為的時候,同時至少鼓勵他的五個正面行為;當批評孩子某個缺點和問題的時候,要同時至少表揚他的五個優點。

李希貴校長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像一個三明治,將批評包裹在表揚之中,以便讓孩子能夠接受父母的批評。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也許會造成孩子的逆反,你還沒開口,他已經從大腦中屏蔽你要說的信息。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結束了。

李校長還提出了一個「隨時表揚,定期批評」的原則。表揚不分時間和場合,只要孩子表現好,隨時表揚;但批評不能隨口就來,需要延遲批評,選擇適當的時間窗口,針對一段時間以來孩子的問題,進行批評教育。

當然,表揚要具體,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這樣的表揚才能起到激勵和強化正面行為的作用。批評孩子需要理性,不附加情緒化的語氣和語言,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不與別人家孩子比較。過於情緒化的批評會影響批評的效果,甚至會傷害親子關係。

05

不要直接用物質去「利誘」孩子

不要直接用物質去「利誘」孩子完成任何事。物質獎勵如果過度,有時候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孩子可能為了獎勵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既定的奮鬥目標而努力。

而且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簡單的物質獎勵並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內在需求發生了變化,不再只是物質層面的需求,還有更高層面的,如情感、心理、社會性需求。

所以,物質獎勵只停留在胡蘿蔔加大棒的低層次之上,仍然屬於外力的範疇;而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動力才是根本。

很多時候,不花錢的獎勵比物質獎勵更有意義:

比如,不是獎勵孩子去飯店吃一頓大餐,而是獎勵孩子決定全家今天的一日三餐吃什麼,享受個人的決定權利;

不是獎勵孩子多少金錢,而是獎勵孩子實現他的一個小心愿,比如可以讓孩子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孩子享受做小主人的快樂體驗等等。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獎勵需要設計,不要直接獎勵物質,而是將獎勵本身設計得更加具有教育意義和成長價值。

06

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孩子的時間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需要父母從小培養。父母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因人而異。時間管理主要是指時間安排和事務安排。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可以用成人的習慣或別人家孩子的習慣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第二,用時間獎勵孩子。在制定時間安排時,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某項任務,節約的時間應當獎勵給孩子,由孩子自主分配,可以用來閱讀、玩耍、休息和運動,做孩子自己喜歡的事。

第三,鼓勵孩子限時完成作業。對於習慣於磨蹭的孩子,要鼓勵他限時完成作業,每一個學科的作業,甚至每一道題,都設置一個時限,以此來讓孩子自我督促,提升閱讀、書寫、思考的速度。

第四,幫助孩子學會使用碎片化時間。幫助孩子做時間管理,縮小時間的顆粒度,精細到用分鐘來安排事情。

第五,要事第一。讓孩子按照時間管理的四象限(重要而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來安排時間,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則,將主要的時間用來做最重要的事。

第六,設置天才時間。所謂天才時間,就是每天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之時,既是高度的專注和投入,也是高度的快樂和愉悅,是最好的休息和身心能量的補充。

第七,記錄和審計時間。可以讓孩子做三天或一周的時間記錄,看看每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然後審計一下,看看那些時間是被無效浪費了,哪些時間還可以更加有效率,每天有多少碎片化時間可以利用等等。

07

多歸因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一個人的成長是智力因素(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和非智力因素(情緒、毅力、興趣等)兩方面綜合的結果,兒童的學習也是如此。

但是鑒於智力因素的先天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後天性,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我們應當更多地歸因於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說,我們要更多地歸因於那些可以改變的因素。

所以,當孩子成功或者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要過多地歸因於他聰明還是愚笨,而是幫助他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與投入。表揚孩子時,不要說你真聰明,而是說,你這次成功了,說明你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批評孩子時,永遠不要說他笨,而是引導他分析自己是否粗心,是否努力不夠等等。

如果我們過多地歸因於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實是歸因於那些不可改變的因素,這是固定性思維方式,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失望、自卑等負面評價。

相反,如果我們引導孩子歸因於非智力因素,更多地歸因於那些能夠改變的因素,這有利於引導孩子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從而是獲得不斷的進步。古人說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

08

拉長時間尺度去看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這也是教育的出發點。當我們談論教育的時候,我們應當談論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大寫的人。

但在當下,人們往往將教育的目標窄化為培養人材而不是培養人,將教育的功能窄化為訓練,將兒童的成長窄化為分數與成績。這是教育的短視、功利和異化。

數學上有條曲線叫指數曲線,它表明一個人開始可能走得很慢,經過一個長長的平台期,但是厚積薄發,到了某一個時間點,開始突飛猛進。真正有價值的是指數曲線,厚積薄發,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拉長時間尺度去看孩子的成長,就有可能克服教育的短視與功利,消解教育焦慮。比如,當我們從未來20年、30年甚至孩子的一生來看待今天的教育,我們就可能更加重視孩子適應未來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身心健康,而不僅是某個學科、某次考試的成績。

當時間的尺度拉長,就有可能更加寬容地看待孩子在不同時期的成長曲線,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視角,更加從容、更加包容、也更加全面地審視當下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

09

給孩子的成長留白

隨著孩子長大,父母要給孩子自主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的成長留白。讓他在自己的成長空間中,學會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自主選擇,讓他的主體性慢慢生長起來,不僅有自主性人格,而且有自主和自律的能力,進而成長為最好的自己。這是教育的目的。

有些父母往往見不得孩子有空閒時間,更見不得孩子偷閒玩耍,巴不得孩子除了吃飯睡覺,其餘的時間都在學習。

這種不給孩子留白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比較好的方式是父母幫助孩子一起規劃時間,有適當的運動、休息和玩耍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如果孩子學習效率高,節約的時間應當讓他自由支配。

父母事事包辦,時時管控,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與生活,讓孩子覺得密不透風,喘不過氣來。這樣的孩子長不大。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卻沒有給他成功的能力。這本質上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10

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多數孩子本能地希望得到即時滿足,想要一個禮物,想要吃東西……希望馬上能夠實現。所謂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要什麼。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獎勵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更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韌性、耐心、自律、自控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至關重要。

對於孩子的不合理需求,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對於孩子的合理性需求,要有意識地培養延遲滿足的習慣。同時,對於延遲滿足,給予更加豐厚的回報,來幫助孩子強化他的自律與自控。

當孩子更加自律和自控時,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自我掌控和自主的成就感,這也會促進他更加自律。自律本身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父母可以用延遲滿足的方式,來培養和強化孩子的自律品質。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生命敘事集錦|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營造書香校園|美文案例集錦——閱讀改變人生,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教師生命成長與專業發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特別推薦:新課標、新課改、新教法學習資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a51bf6721753dc4a2db2c21fdd108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