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政策一出,人人都買得起房了?

2020-06-28   成都搖號助手

原標題:這項政策一出,人人都買得起房了?

房地產稅,每年都會掀起一陣討論。

理由很痛:

你,月薪五千,擠地鐵朝九晚九,省吃儉用,年底算著還有幾年能湊夠首付。

他們,不用工作,腰上掛著一串鑰匙,玩膩了收收租,年底算著自己的資產又增長了多少。

他們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了如此數額的財富嗎?不是;他們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大量實際貢獻嗎?沒有。

很早買了房,擁有多套房產的人,是靠吃國家發展的紅利,才過上了優越的生活。

房子,擁有雙重屬性,除了作為一種商品,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性質:它涉及到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交通、子女教育、醫療、等等…

衣、食、住、行,是人生於世,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

房地產稅的作用,就是對持有多套住房,遠超自身居住需求的人,收累進的稅。稅費超過收益,讓其手中的多套房產成為負資產,迫使其出售。如此,市場的房源供應量上升,房價便會回落到一個穩定的價格。

收房地產稅,是通過稅收的方式進行人民的收入再分配,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一項舉措,也是國家一直想做的一件「大工程」。

所以,該不該收房地產稅,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房地產稅,該怎麼收?

早在2012年,就有倡議收房地產稅的聲音出現。國家也一直在嘗試推進適合的方案落地,這個過程,絕不輕鬆。不完善的規定,反而會造成新的不公平。

我們距離房地產稅推行還有多遠?收房地產稅的難點,一一說給你聽。

房地產稅與區域發展的矛盾

高房價有好處嗎?除了房東們,大部分人都會搖頭。

儘管很多人叫苦不迭,但從整個國家的發展角度來看,房價的增長,並非全然是負面效應。

首先,房價多少調節了目前已經非常不平衡的各區域勞動力分布。

我國的國情是,東南方36%的國土居住著超90%的人口。沿海發達城市勞動力十分密集,工作機會有限,競爭異常激烈。而中西部內陸地區相對落後,大片土地上的人口密度格外低。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大都市圈,隨著未來的發展,會集中更多的人口和資源。

一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再發達,能容納的人口都是有限的。

如果一線城市沒有寸土寸金的房價作為門檻,目前早就超負荷運轉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會更加不堪重負。而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勞動力流失的現象也會愈發嚴重。

想像一下如果上海的房價比現在下降個30%,去東方魔都追夢的人,會增長多少。

收房產稅,必須建立在不破壞這種平衡的基礎上。而對於很多城市來講,房價增長也有其他意義。土地拍賣,可以為地方提供穩定的財政收入,用以支持區域發展。

雖然高房價帶來的問題不少,但貿然推行不夠完善的房產稅收政策,對市場的影響與隨之而來的風險明顯更大。

房地產稅徵收目標的困難

房地產收稅難在哪?可以拿個稅來類比一下。

近年來國家持續提高個稅起征點,就是希望能夠對個稅的徵收人群有一個更精確的把握。這減輕了很多人的負擔,是一件好事,但要完全達成個稅徵收的目標,並不容易。

某些大型企業的總裁給自己開一元年薪,就是巧借名目,避了一大筆稅。其他行業也是屢見不鮮,像影視行業紛紛把公司設立在霍爾果斯,用區域政策避稅;明星的陰陽合同等等。

再健全的規則,也避免不了有人利用漏洞。尤其是手中資源多的人,逃票更容易。

繳納個稅的主力軍,實際上是工薪亞中產。

給公司打工的人,沒有什麼避稅手段,個稅每月通過和社保公積金一起代扣掉了,徵收非常容易。

可以想像當房地產稅落實以後,無論怎樣去制定規則,總有通過合規方法逃避稅費的方式。

如果房地產稅,無法覆蓋通過不動產持續盈利的人。這條政策也就形同虛設,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但這並不是最糟糕的,一項規定沒有作用,頂多浪費人力成本。最害怕的是起負面作用。

收不到大房東的錢,反而收了老百姓的血汗錢,是國家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難產的徵收方案

說說各界目前提出的,主流的幾種徵稅方案,和存在的問題。

1.按房產數量徵收

這個很直白,持有住房(商用不計算在內)數量超過一定數額的,每多一套,按照一定比例收累計房地產稅。

問題在於,怎麼核實一個人名下的房產數量。

更大的問題在於,這個方案背後的不公平:同樣是兩套房子,一個住在一線城市的中產,和住在縣城,甚至農村的務農家庭。要繳納同樣比例的稅費。

有人說,如果低收入家庭可以豁免房地產稅呢?那麼,利用「低收入家庭」來鑽空子的人,也會隨之出現。

2.按房產價值徵收

跟上一個方案有類似的BUG,很多大城市都面臨空心化的問題。主城中央的老城區,舊房由於土地價值很高,價格遠超真實價值 。拆是拆不走,也基本上沒人會買。

住這些房的,大部分是一些經濟條件不佳的老年人。按照價值徵收房地產稅,會增添他們的晚年生活負擔。

3.房產空置稅

這個方案從理論層面來說,是考慮最完善的。

國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那麼只要是買了70年產權住房,又不用以居住的人,應該對其徵收重稅。如此,「傷及無辜」的機率會被降到最低。

問題在於,到了執行層面,要認定一個人持有「空置的房產」,比以上兩個方案更加難落實。而對於房主們來講,把自己手頭沒人住的房產,操作成「有人住」,也太容易了一點。

房地產稅,能成嗎?

我覺得能,雖然目前困難很多。

收房地產稅,房價必然會下降,市場會不可避免震盪。但這些影響都是短期的,住房最終會回歸到「居住」的本質用途。

不制定房地產稅 ,對於長遠發展,一定會形成阻礙。因此國家一直在對樓市實施嚴格監管,防範任何可能的風險,同時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的相關政策。

迷信房地產「自由市場」,必然自食惡果。

上世紀的日本,在土地價格屢攀高峰,股市日日飄紅,人人紙醉金迷的情況下。放鬆了對金融市場、地產市場的管控,任由樓市泡沫不斷膨脹。最終迎來了大崩盤,股價跳水,不動產貶值,經濟發展已停滯30年之久。

房價在疫情期間仍然走高,是大量投機資本湧入樓市的實證,國民經濟的支柱始終在實體產業,這種趨勢並不好。售租比不斷走高,提升用人成本;也會影響結婚和生育率,與解決老齡化問題相矛盾。

關於房地產稅的未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建議:目前我國的5G技術走在前列,未來等到大數據和相關技術成熟。有能力做全方位的資產調查之後,根據數據建立合理的階梯稅率與相關制度,保證房地產稅收政策最大程度的公平,最終惠及所有國民。

我知道房小團的粉絲藏龍臥虎。各位關於房地產稅有什麼真知灼見,不妨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