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帖「為什麼女兒的反應這麼強烈?」:自我感動式家長有多令人崩潰?

2024-05-07     精讀君

原標題:知乎熱帖「為什麼女兒的反應這麼強烈?」:自我感動式家長有多令人崩潰?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858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81個詞條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在知乎引起激烈討論的帖子:「為什麼女兒的反應這麼強烈?」

這是一位家長的疑問,她的女兒高三,生病在家休息。

午飯的時候,兩人商量要吃什麼,女兒表示已經吃膩了外面買的飯菜,讓她做飯吃,但女兒又思考了一下,改變主意,因為已經餓得等不及了,還是就吃泡麵。

她答應給女兒泡泡麵,但轉念一想,覺得煮的更健康,還能加雞蛋,便自作主張煮了一袋。

面剛剛煮熟,女兒過來一看是煮的面,就開始崩潰大吼,問她為什麼又是煮的?

她說煮的更快,不就是一碗面嗎?

女兒涕淚橫流,大聲哭喊:「這怎麼會是一碗面的問題?這只是煮的和泡的時間長短的問題嗎?」

她開始細數這期間的委屈,昨天也是媽媽問她吃什麼,她發給媽媽肥牛飯的做法讓媽媽照著做,結果媽媽就是不聽,非要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結果就是一點都不好吃。

甚至女兒問裡面的肉是肥牛還是肥羊,媽媽也默不作聲,因為肥牛之前已經吃完了。

女兒不解,為什麼肥牛吃完了,媽媽也不讓爸爸去買,而總是什麼事情都按照她的想法來,女兒說:

「我在這件事情發生了之後才知道你騙了我,這是一件小事嗎?這是一件小事嗎?」

女兒哭了很久。

媽媽對女兒的崩潰也不理解,她求助網友:

「最近女兒總是因為各種莫名的小事發脾氣,是一件小事還是累積的?她的心理是什麼?」

底下有個兩萬多點贊的回答,短短四行字戳中重心:

真絕望啊,
一個生病在家的高中生,
連煮麵還是泡麵都做不了主,
你不聽她的你問她幹嘛?

是啊, 這邊又要讓她提意見,這邊又不無視她的意見自作主張,這放在誰身上都會覺得崩潰吧。

02

這個媽媽讓我想到了之前那個硬要給女兒帶十幾斤冷凍豬肉的媽媽。

女兒在另一個城市工作生活,媽媽要來她工作的城市看她,對此女兒是十分開心的。

但接下來媽媽的一系列做法,令她有些崩潰。

一開始,媽媽問她要不要從家裡帶10斤豬肉過去,她拒絕,媽媽也沒說什麼了。

但第二天,媽媽又跟她說工作的城市豬肉很貴,她已經買好了10斤豬肉凍在冰箱了。

她再次拒絕,媽媽再次同意。

她三番五次地明確拒絕,媽媽每次都答應得好好的,但最終那十幾斤豬肉還是乘著飛機,來到她的身邊。

女兒苦不堪言,她說:「我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我腦子裡炸開了,很窒息,很痛苦,痛苦的想要去死。

我人生二十多年,原來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

女兒回憶起了過往的種種。

每個寒暑假,媽媽都會帶著她去姥姥家,姥姥每次都會給媽媽50斤左右的冷凍肉。

她抱怨這些肉不好吃又不好拿,媽媽就會打她。

一次,她想吃素包子,媽媽答應了。

放學回家,媽媽蒸好了包子,她一咬開,吃出了滿嘴的腥膻味。

原來媽媽把從姥姥家拿的殭屍肉放進去了,她問媽媽為什麼不是素包子,媽媽說:

「我為你好,你長身體應該多吃肉。」

媽媽根本不在意她是不是愛吃肉。

同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吃番茄打滷面,媽媽問她要不要加一勺牛肉湯,她說不要,媽媽也答應了。

但面好了,她吃出了她不喜歡的肉膻味,一旁的媽媽笑著說:

「好吃吧,我放了一勺牛肉湯。」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很多。

她感嘆:「這二十多年啊,我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很痛苦,有時候會想到輕生。」

聽到媽媽說行李放了15斤豬肉的那一刻,前塵往事一瞬間如走馬燈一樣在她腦子裡一一閃過,她再也繃不住了。

她與上述的那位女兒一樣,用痛哭流涕、大吼大叫宣洩積攢已久的痛苦。

而她的媽媽也與上面的那位媽媽一樣,對女兒的表現很不理解,不就是一碗面嗎,不就是一點肉嗎?她們甚至覺得女兒不懂得感恩、脾氣差不懂事。

她們同樣在溝通時,不會跟女兒多說什麼而只是滿口答應,但行動時卻全然不顧女兒感受自作主張,不理會自己之前答應了女兒什麼。

一次次無效的溝通,讓女兒們迷茫、崩潰。

03

這樣的家長太典型了。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在麥當勞里的一段見聞。

她在用餐,迎面走來了一對母子。

兒子看起來三十歲左右,在點餐。

不一會兒,在一旁的媽媽問兒子:「你還沒點好嗎?」

兒子回答說馬上,他再點個冰淇淋就好了。

聽到兒子的話,媽媽很不屑:「冰淇淋?還不如吃桃子。」

邊說邊從自己的袋子裡挑出一個桃子,對兒子說:「吃個桃子吧。」

兒子拒絕了,媽媽反問:「那你要吃啥,桃子好吃。」

兒子再次拒絕,明確表達「我不吃」。

媽媽似乎沒聽進去,自顧自地說:「桃子乾淨得很,好吃。」

兒子有些不耐煩了,他回應道:「我就不喜歡吃桃子。」

媽媽見狀,直接把桃子塞進兒子的手裡,說:「這桃子洗過了,吃吧。」

這位母親貌似聽不懂人話一般,非得讓兒子吃這一個桃子。

三十來歲的兒子,居然還不能自由選擇要吃什麼,明確表明的態度也被媽媽視若無睹、充耳不聞,代入一下,真的很無奈。

這就是典型的父母思維,「小孩子懂什麼,我現在讓你做的,都是對你好的,你喜不喜歡並不重要」。

孩子嘗試和家長溝通了,家長全然不理,有的看似開明地主動詢問孩子的意見,得到意見後就直接反駁,不達目的不罷休,有的就像網友的媽媽一樣陽奉陰違。

父母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孩子好,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其實,它們帶給孩子的卻是傷害。

我們終其一生,真正尋求的只有一種良好而健康的關係,懂得去分享、關注和換位思考。

它的前提是,親子之間有足夠的回應,陪伴和用心交流。

作為父母,最該學習的一課就是適時放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9b0d9117c680018f240c97f1f7bec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