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把孩子當「孫悟空」養,人生豁然開朗……

2022-07-31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自從把孩子當「孫悟空」養,人生豁然開朗……

作者 | 李核桃

「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

許久未見的同學找我玩,說起彼此的生活,第一句話這樣說。

為啥?

家有兩個放暑假的猴孩子。

放假才半個多月,她就氣得胸悶、心慌、沒胃口,脾氣也變得特別差。

說起來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比如晚上看電視到十來點還不睡、早上睡到八九點還不起床、每天讀書打卡催很多遍還不動。

或者動不動就喊「媽」,這個說「弟弟偷了我的手帳本」,那個說「姐姐吃了我的西瓜」。

若不抓緊處理,姐弟倆就一邊拆家、一邊撕打、打哭了又叫媽媽。

以至於現在一聽見有人叫「媽媽」,她就皇上拍桌子——盛(聖)怒!

不怕孩子是學渣,就怕孩子放暑假!

他們(60天×24小時)立體環繞著氣你、連睡覺也不放過你,你除了安慰自己「親生的」別無他法。

同為寶媽,我對此深有體會。

我和同學聊天的同時,女兒拿著掃帚對同學兒子喊:「妖怪哪裡逃」,

同學兒子舉起鐵簸萁叫囂:「潑猴!吃俺老豬一耙……」

喊著喊著就打起來,不在意「兵器」傷人,也不在意掃地工具上的灰塵。

電視正在播放暑期大劇《西遊記》,我突然福至心靈想通一件事:

不管是野性難馴的孫悟空、還是自由散漫的豬八戒、愚鈍的沙和尚,都被唐僧治得服服帖帖,

這說明唐僧才是真正的管理大師、天下老母親效仿的對象啊!

唐僧式管理第一招:抓大放小

唐僧的團隊其實很不好帶:

悟空桀驁不馴還常惹事,八戒好吃懶做還動不動就喊「散夥」,

沙僧一出事就喊「大師兄」或「二師兄」、自己扛不起事。

唐僧的管理方法就是「抓大放小」,對他們的小毛病視而不見。

比如孫悟空和豬八戒偷吃人參果還把果樹砍了,唐僧知道後也只是勸慰卻不怪罪。

放假在家的猴孩子就像唐僧的怪徒弟:

要麼如孫悟空一樣精力無限、惹事不斷,

要麼像八戒一樣啥事不幹、還動不動跟媽媽頂嘴,

要麼如沙僧一樣、屁大一點事就喊「媽媽」。

所以,唐僧從不嫌徒弟不聽話,媽媽也無須嫌孩子作妖。

當孩子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時,

比如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不按時作息、不好好吃飯、兄弟姐妹打架等,全當沒看見,少操心就少煩惱。

看過一個小視頻,弟弟挑釁姐姐,姐姐把弟弟打哭了。

媽媽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一不拉架、二不哄勸,反而舉起手機拍照,並自嘲只要耳聾眼瞎當啞巴,就不會受到影響。

聰明的媽媽,都善於裝聾作啞。

暑假不霍霍媽和家,這些下凡兩個月,短暫歷劫的小怪物靠什麼歡度暑假?

與其數落他、責備他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不如睜隻眼閉隻眼,放過孩子的調皮,還自己一個平心靜氣。

所以暑假老母親管理第一招,就是要抓大放小,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用管。

只有他犯了原則性錯誤、觸及底線的事才「請家法」,比如熬夜玩手機、不寫作業、不尊重師長等。

不怕孩子小錯不斷,就怕孩子大錯不改。

唐僧式管理第二招:恩威並施

唐僧的團隊更難帶的地方在於:

徒弟的本領很大,個個都能上天入地,肉眼凡胎的唐僧很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約束他們。

但他們都情願跟著唐僧,趕都趕不走。

究其原因,莫過於唐僧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將他們吃得死死的。

比如唐僧對三徒弟都有再造之恩。

將被壓五百年的孫悟空救了出來,將被貶下界的豬八戒、沙和尚納入取經團隊。

還經常為悟空縫皮裙、為沙和尚修整發須等,因此贏得他們的敬重。

但僅有恩是不夠的,還要有約束能力。

孫悟空一開始不聽約束,被批評後就一個筋斗雲回到花果山,直到唐僧學會了念「緊箍咒」,它才再也不敢造次。

但唐僧明明手握「緊箍咒」的大權,但卻從不濫用,只在關鍵時候加以約束。

所以好媽媽當如唐僧,既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包容,讓他們敬你,關鍵時候又能拿出家長的威嚴,讓孩子有所畏懼,不至於無法無天。

朋友圈看到一個媽媽給孩子制定的暑假計劃:

每完成一項暑假作業就獎勵一顆小星星,100個小星星可兌換1個月亮,10個月亮可以兌換一個心愿。

哪一天若沒有完成暑假作業,就懲罰他「當天不准看電視」。

不到21天,孩子就自覺養成了主動寫作業的習慣。

所以暑假老母親管理的第二招,就是要恩威並舉,有目的的引導孩子生活有序、享樂有度。

如瑞典文學家林格倫所說:

「孩子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

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製和自我指導的。」

除了督促學習,好習慣的養成也可以軟硬兩手抓。

當他凡事主動自覺時,就及時表揚予以強化。

當他不自覺時,比如超過12點還不睡,就罰他練字30分鐘,幫助他安靜下來。

當他鬧得太過分、到了「拆家」的程度,那就罰他收拾房間、整理衣物,學會為自己行為負責。

好媽媽當如唐僧,既有菩薩式的慈悲,又有金剛式的霹靂手段。

唐僧式管理第三招:善於求助

眾所周知,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取經大業是得到眾多神仙支持的。

所以,每當團隊成員鬧情緒、不服從管理時,就有人下界指點一二。

比如孫悟空一開始不聽命於唐僧,一個筋斗雲就翻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唐僧鞭長莫及。

是觀音菩薩為他送來了禁錮,他才學會用「緊箍咒」管理悟空。

再比如八戒貪戀女色,也是四個菩薩替他出手懲戒。

媽媽也是有後援的,老公就是最好的援手。

每每猴孩子不聽管教、母子矛盾尖銳時,都要及時求助於他。

看過一個小視頻,姐姐和弟弟都挑食,吃飯時把青菜丟在餐桌上。

媽媽不動聲色地向爸爸使了個眼色,於是爸爸也把青菜放在了餐桌上。

然後媽媽放大招了——順手抄起一個盆子將老公假裝「呼倒」!

孩子們趕緊把餐桌上的青菜夾到碗里、大口大口吃光了!

這招「殺雞儆猴」雖然費爹又誇張,但深刻印證了一個真理:

只要爸爸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再猴的孩子都不敢作妖。

所以,教育孩子絕不僅僅是媽媽一個人的表演,也應該喊爸爸來搭戲。

看過一個綜藝,一個男孩沉迷於打遊戲,常常玩遊戲到凌晨,媽媽用盡了辦法也管不住他。

一番抽絲剝繭才發現,這完全是一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建築問題。

男孩的爸爸除了跟他組隊打遊戲,還在他玩不好時鼓勵他再接再厲。

漫漫暑假,母子晝夜相處、貼身肉搏,很容易擦槍走火。

所以每個「躺贏」的媽媽,都善於抽身事外,將問題甩給爸爸。

當孩子不願意作業打卡時,喊一聲:「老公孩子只聽你的話,你快來吧!」

當孩子憋在家作妖時,問一聲:「老公你想不想去吃美食?帶著孩子去吧!」

當精力充沛的孩子纏著僅憑一口仙氣吊著老母親時,不如直接提出訴求:「我不行了,熬干孩子的電量靠你了!」

西天取經成功後,唐僧師徒幹什麼去了?

悟空被授斗戰聖佛,八戒授封凈壇使者,沙和尚被授金身羅漢,每個人都修成了正果。

每個功成名就的「斗戰勝佛」背後,都經歷過野性難馴的潑猴階段。

每個心性未定的「凈壇使者」背後,都經歷過散漫放縱的悟能階段。

每個不堪大任的「金身羅漢」背後,都經歷過缺乏個性卻不乏真誠的悟凈階段。

而肉眼凡胎的大管家,也完成了從唐僧到「旃檀佛」的蛻變,心胸更大、更慈悲。

漫漫暑假,既是艱難的取經之路,也是一家人的修行蛻變之旅。

待到九月金桂飄香開學時,孩子們變得更高、更壯了,也許還能像至尊寶一樣主動帶上緊箍,自律又肯承擔責任。

媽媽變得心胸更大、更慈悲了,跟孩子相愛相殺兩個月還能全身而退,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麼能難住她了。

至於爸爸呢?

耐心陪伴孩子兩個月,可把他憋壞了,終於有時間上廁所了呢!

—— End ——

作者:李核桃,社科圖書編輯,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著育兒密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