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一出場,打破所有傳言,能給他化解「危機」的人,還是陳思誠

2023-10-05     皮皮電影

原標題:張譯一出場,打破所有傳言,能給他化解「危機」的人,還是陳思誠

不久前,《狂飆》的幾個演員,又重新集結了。

有網友在某片場拍到,安欣、大嫂、楊健再次同框。

不熟悉的觀眾還以為他們在拍《狂飆2》。

而熟悉張譯的朋友立刻就看出,這其實是電影《三大隊》的拍攝現場。

不過,對於這部電影,皮哥最大的疑問並不是「狂飆三人組」,而是張譯真的和他冰釋前嫌了嗎?

他是誰?

《三大隊》的監製,陳思誠。

陳思誠和張譯,過去十年江湖一直傳言兩個人鬧掰了,說的還有鼻子有眼的。

據「路邊社」報道,當年陳思誠、張譯、李晨是鐵哥們兒,三人湊在一起籌劃一部新劇。

李晨出了一個故事梗概,陳思誠直接拿來使用,導演編劇只署名自己,完全忘了好兄弟,這部劇就是後來爆火的《北京愛情故事》,李晨和陳思誠就此交惡。

「路邊社」還說,這部劇拍攝期間,陳思誠和佟麗婭談戀愛了。

陳思誠又夾帶私貨,給佟麗婭瘋狂加戲,還把結局改成了和自己走到了一起。

張譯飾演的石小猛戲份被壓縮,人設也改得很差,播出後遭到很多人吐槽,張譯懷恨在心,和陳思誠結下了梁子。

你看看,陳思誠這小子背信棄義,剽竊別人的點子,還搶走了大家的女神。

吃瓜群眾是很樂於相信這樣的陰謀論的,網上甚至一度流行「刀在手,殺陳狗」的惡意調侃。

對此傳言,三位當事人從未正式回應,不過2019年,三人在某次盛會上同框合影,力破不和傳言。

你們看看這親熱勁兒,這哥仨像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死對頭嗎?

可網友還不相信,「不過是逢場作戲嘛」、「娛樂圈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樣的論調不絕於耳。

不過這一次,張譯出現在陳思誠電影的片場,應該可以堵住造謠者的嘴了。

畢竟,現在的張譯已經是最頂尖的男演員之一,陳思誠已經是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甚至沒有之一。

兩人對於拍什麼樣的電影都擁有足夠的話語權,是不可能為了資本低三下氣合作的。

你看看張譯,張譯在拍攝《狂飆》時和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終不歡而散,即使電視劇火出圈,張譯依然硬剛到底,不宣傳、不參加慶功宴、全程冷處理。

如果他和陳思誠真的還有嫌隙,是不可能出演《三大隊》的。

反過來看看陳思誠,他是怎麼對待王寶強的。

王寶強離婚案里,他第一時間給王寶強打了300萬,留言道:「兄弟加油!」

王寶強拍攝《八角籠中》後期沒錢拍特效了,陳思誠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並且安慰道:「錢的事兒不要操心。」

王寶強提及此事,控制不住地流淚了。

這樣一個講義氣的大哥,怎麼可能和昔日的好兄弟反目成仇呢?

流言止於智者,兩人不和的傳聞不攻自破,這一次合作,是兩位老友在大銀幕上的久別重逢,是兩位優秀電影人英雄惜英雄的一次強強對話。

不過,新的問題來了,距離《北京愛情故事》已經過去了10年,兩人為何選擇再次合作?

表面看,這是好兄弟的「十年之約」,是水到渠成的。

細分析,這次合作其實是兩個人「各取所需」。

我們先說張譯這邊,他是大器晚成的演員,但這幾年遭遇到了危機。

28歲的時候,他還在話劇團當寫稿員,有位前輩和他說,一個男演員如果28歲還沒出頭,這輩子就沒戲了。

一句話點醒了張譯,他給導演康洪雷寫了一封3000字的自薦信,成功爭取到了一個角色。

康洪雷執導的這部劇叫《士兵突擊》,這部劇當年火遍全國,張譯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悉起來。

之後張譯影視兩開花,電視領域出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北京愛情故事》《雞毛飛上天》等,電影領域出演了《親愛的》《追兇者也》《紅海行動》《一秒鐘》《懸崖之上》等,影帝視帝拿到手軟。

有人誇讚,張譯距離老戲骨只差一個「老」字。

2020年,《金剛川》上映,張譯壓番吳京出演男一號,並扛下了11.27億的票房,這證明了張譯已經躋身頂星行列,有了獨挑大樑的能力,2020年甚至被很多影迷稱為「張譯年」。

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當名氣兌現了表演天賦後,張譯也遭遇到了表演瓶頸。

前兩年,他瘋狂接劇本,前一個劇剛殺青,第二天他就入住新的劇組。

就拿《狂飆》來說,張譯是主演,更是藝術總監。

本該是慢工出細活,但拍攝時受到疫情影響進度推遲,結果《狂飆》還沒拍完,張譯已經去了新劇組,很多戲拍不了。

劇中著名的「高啟盛之死」他不在場,「勸降楊健」他也不在,由吳剛代班,拍攝效果極差,張譯也被扣上了「軋戲」的帽子。

一個演員正值壯年多拍幾部戲本不可厚非,但張譯拍出的這些戲數量很多,同質化很嚴重。

以今年為例,《狂飆》播出之後,《他是誰》接檔,張譯在兩部劇里飾演了類似的警察形象,都是不苟言笑,心事重重,然後都被小姑娘喜歡。

《狂飆》里的安欣,因為人設不討喜,口音奇怪,已經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而《他是誰》,很多人是衝著張譯來的,結果這部劇高開低走,張譯的表演沒有突破,網上已經有了「是否應該把張譯開除出演技派」的討論。

其實遭遇困境的不只是張譯一人,很多中生代演技派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被人熟知後,獎項是拿到手軟,但很容易形成固定的表演套路。

我們常說偶像有偶像包袱,這些演技派也有演技包袱啊。

典型的是于和偉成名後,他愛豎食指被人詬病;孫紅雷成名後,他擠眉弄眼讓人膩歪;黃渤成名後,念台詞故意停頓也讓人出戲。

再好的演員也有表演套路在身上的,張譯也不例外,他現在在很多劇里習慣嘟著嘴,看多了這樣的表演,觀眾也會覺得油膩。

對於演技派遭遇這樣的困境,黃渤曾給出了答案。

他說自己的表演經驗豐富了,甚至能控制每一塊肌肉發力了,演技是嫻熟了,之前0的東西反而沒有了。

說穿了,觀眾需要新鮮感,好演員的武器庫再豐富,也有用完的一天。

皮哥注意到,接下來2年,張譯將有至少10部影視劇等待播出,包括《國家行動》《刀尖》《重生之路》《懸崖之上2》等重量級作品。

他的數量是堆積上來了,但角色的同質化,表演的程式化已經成為他的瓶頸,解決不好這個問題,很可能會遭遇口碑反噬。

我們再看陳思誠。

《三大隊》中,陳思誠只是監製,但懂行的都知道,這就是標準的陳思誠電影。

陳思誠之前靠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成為導演新貴,隨後拍攝了電影版的《北愛》賺取了電影的第一桶金,然後很快聯合王寶強、劉昊然打造了「唐探宇宙」。

陳思誠或許不是一個電影藝術家,但絕對是一個成功的電影商人。

他對商業片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預言成功的商業片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之一,要麼有強大的電影工業支撐,要麼能反映社會現實,打動人心。

這條預言後來一一應驗。

陳思誠在拍攝《唐探3》時也按照這個原則拍的,整部電影投資在10億以上,堆了很多明星,搞了很多大場面,這符合他的第一個條件。

電影在輕鬆詼諧之餘還對戰爭進行了反思,片尾他更是花了100萬美金買了MJ的《heal the world》,情懷直接拉滿。

可惜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觀眾並不買帳,這部電影在大賣45億後,也透支了陳思誠的口碑。

陳思誠很有自知之明,他懂得及時止損的道理,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唐探4》很可能讓別人來導演,自己放權做個監製就好了。

陳思誠其實已經提前後撤了,這幾年陳思誠拍電影已經把導演的位子給了年輕人,自己當個監製穩坐後方。

《誤殺》《誤殺2》《消失的她》《唐探》網劇版,包括這一次的《三大隊》,都是這個模式。

陳思誠雖然不是導演,但從幕後花絮來看,現場全都是他在指導演員演戲。

這並不是陳思誠露怯,找個傀儡導演背鍋。而是他明白了,相比於拍攝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他更擅長做的,是如何在商業片里正確使用演員。

對於一部商業片,劇本不是主要的,甚至可以直接拿現成的本子翻拍。技法不是主要的,按照類型片的模式走就可以。

演員,才是靈魂,演員用對了,片子就能賣座。

這是陳思誠的拍片哲學。

陳思誠是如何使用好演員的,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

在籌拍《唐探》網劇時,他手裡有自己喜歡的演員,也有被資本塞進來的關係戶。

陳思誠的做法是,全劇一共12集3個案子,他把最好的2個案子留給前8集,並且全部使用自己想用的演員,拍出了極佳的品質。

他又把最差的1個案子留給後4集,並且使用了關係戶演員。

這種田忌賽馬的策略,一不得罪資本,你們塞的演員我都用了啊!二不得罪觀眾,你們看前8集好了,後4集是湊數的。

最後這個網劇整體口碑還挺好,你就說陳思誠是不是選角鬼才?

而那些被陳思誠選中的演員,全都大放異彩。

有的演員已經功成名就,但出演陳思誠的電影,同樣的角色依然能演出新意。

比如王寶強,「傻子專業戶」,在《天下無賊》《泰囧》里已經把傻子演絕了。

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本質上就是「囧」系列的移植版,他讓王寶強繼續演傻子,但王寶強在《唐探》扮傻子和《泰囧》里扮傻子,完全不一樣。

一個狡黠,一個可愛。

更妙的是,唐仁這個角色,多一分傻就會聒噪,少一分傻就會無聊,陳思誠說這是為王寶強量身定做的,他寫劇本時火候掌握得剛剛好。

在陳思誠的調教下,王寶強演出了不一樣的傻子,《唐探》最終呈現的效氣質也和《泰囧》完全不同,甚至開創了一個「唐探宇宙」。

有的演員已經過氣,但卻能在陳思誠電影里枯木逢春。

比如邱澤和張鈞甯,早年出演偶像劇,已經過氣了,但因為出演《唐探》網劇,又重新被觀眾熟知。

還有文詠珊,和楊穎同時出道,號稱「香港最後一個女神」,但在港片里她只能出演花瓶角色,很快就過氣了。

陳思誠看中了她的特質,在拍攝《誤殺2》的時候,明明有一個現成的花瓶角色,偏不讓她演,文詠珊最後演了肖央的妻子,一個充滿苦情的弱女子,文詠珊的戲路一下子打開了。

而到了《消失的她》,她又讓文詠珊演蛇蠍美女。

這個角色前期充滿神秘感,後期又洗白成白蓮花,文詠珊愣是把花瓶角色演出了層次感和爆發力,表演之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的演員名氣很大,但遭遇了表演瓶頸,到了陳思誠這裡就能轉型成功。

比如倪妮,謀女郎的出身,起點很高,但是後續發展沒有達到預期,一直不溫不火。

《消失的她》里,陳思誠給他換了個一個風格,幹練的打扮,凌厲的身手,一個颯姐款款走來,倪妮重新綻放。

再比如朱一龍,明明是北影科班出身的演員,但蟄伏近10年才靠腐劇走紅,一直想轉型回演員,但頂著高人氣,每次轉型都失敗。

當他遇到陳思誠時,一下子被激活了。

當銀幕上一個頂著寸頭面目猙獰的賭徒出現在你面前謀劃殺妻時,你很難相信這個變態就是溫文爾雅的朱一龍。

《消失的她》成為了朱一龍表演的秀場,他因為這部片轉型成功。

有人說,不對啊,朱一龍明明是通過《人生大事》拿到金雞獎影帝的,《消失的她》是後來的事兒。

其實《消失的她》是早於《人生大事》拍攝的,他先靠陳思誠轉型成功,然後才大放異彩拿下影帝。

兩部影片里,朱一龍的寸頭造型,青筋暴起的表演方法都很類似,這背後陳思誠占了一半的功勞。

分析了這麼多,我們不難發現張譯遭遇瓶頸,陳思誠或許就是打開他的一把鑰匙。

陳思誠這一次要幫張譯打破自己,打破的方法不是逃避,而是直面瓶頸。

張譯總演警匪片,你們不是看膩了嗎?

那我接著找他拍警匪片,張譯接著演警察。

張譯嘟囔嘴的表演方法,你們不是看膩了嗎?

那我接著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演。

在疲軟處重新生髮出表演的新鮮感,這就是陳思誠的破解之道。

這個新鮮感從何而來?

我們注意到,《三大隊》還未上映,網上僅有一則張譯出場18秒的預告片。

從預告片來看,張譯作為刑偵隊長的裝扮,一閃而過的表情,和《狂飆》《他是誰》里並沒有太大區別,張譯似乎演不出新東西。

別急,陳思誠有辦法。

《三大隊》改編自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皮哥專門拜讀了原文,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簡單來說,這篇紀實文學是講述一名警察隱姓埋名用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懲戒兇手的感人事跡。

換言之,張譯在影片里是一人分飾兩角。

他的警察身份是外殼,他的普通人身份是內核,觀眾帶著慣性去看張譯飾演的刑警,但最後破局的卻是他扮演的普通人。

這個「脫殼兒」的過程,就是陳思誠幫助張譯走出瓶頸的方法。

具體的細節片方還未透露太多,皮哥也不好太多劇透。

但相信有真實故事襯底,有陳思誠的量身定製,張譯極有可能在這部影片中突破瓶頸。

2023年或許又是一個「張譯年」。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c2b564d1c2a2f004112786bb13eb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