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公布!北京上海江蘇位居前三,廣東超湖北陝西!

2024-08-25     星球數據派

來源:網絡消息

相關閱讀(直接點擊連結即可閱讀):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於8月23日正式發布的《關於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國科研界新一輪活力與希望的涌動,更深刻感受到了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地位與不竭動力。此次通告所揭示的數據與趨勢,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科研努力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指引,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中國科技創新版圖的生動圖景。

自然科學基金委作為推動我國基礎研究的重要力量,其資助項目的數量與金額直接反映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決心。2024年,面對超過38萬項的項目申請,自然科學基金委經過嚴格篩選,最終共接收項目申請384564項,經初審和複審後共受理383126項。這一數據背後,是國家對科研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合理利用,是對科研人員辛勤付出的肯定與激勵,更是對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不懈追求的生動實踐。

區域科研實力的格局初現:強者恆強,後起之秀並起

通過對2020-2023四年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的統計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科研版圖中的幾座重鎮——北京、上海、廣東以及江蘇(常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蘇大強」)在科研資助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與持續增長的活力。這一趨勢不僅體現了我國科研投入的地域集中性,也深刻反映了這些地區在科研創新能力、人才吸引與培養、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顯著優勢。

數據來源:軟科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和科技創新中心,其科研實力之強,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數據中可見一斑。四年來,北京地區在面上項目上的資助總項數穩居全國首位,直接費用高達73.5億元,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北京在科研項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更體現了其科研質量的卓越。北京匯聚了眾多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業,形成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舞台。

緊隨北京之後,上海在科研資助方面也表現出色,四年來在面上項目上的資助費用總額超過45億元。上海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其科研體系同樣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上海張江科學城、臨港新片區等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設施和環境。

江蘇與廣東,作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大省和科教強省,在科研資助方面也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江蘇(蘇大強)四年來在面上項目上的資助費用總額達到43.85億元,廣東則以41.93億元緊隨其後。這兩地不僅擁有眾多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還依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推動了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江蘇在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而廣東則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除了上述四大科研重鎮外,湖北、陝西、浙江、山東等省份也在科研資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四年來總費用均超過20億元。這些地區依託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研生態。例如,湖北憑藉其在光電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深厚底蘊,成為中部地區的科研創新高地;陝西則依託西安等地的科研資源,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浙江和山東則依託民營經濟的活力和製造業基礎,推動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

青年科研力量的崛起:未來的希望

數據來源:軟科

在青年項目資助方面,北京同樣以34.37億元的資助經費總額領跑全國,廣東、江蘇和上海也均超過20億元。這一數據反映出我國對於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力度不斷加大。青年科研人才是科研創新的生力軍和未來希望,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直接關係到我國科研事業的持續繁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過設立青年項目,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科研啟動資金和支持,幫助他們快速成長並承擔更重大的科研任務。

2024年部分985、211獲批情況

多所高校官宣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情況。(以下為人工整理匯總,如有遺漏,歡迎評論區補充。)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發布獲批情況:我系有1個創新群體獲得創新研究群體資助,4名教師獲得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名教師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經濟管理學院共獲批19項,其中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項。

浙江大學

浙大二院獲批了包括1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專項項目、71項面上項目等在內的18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項目總數連續14年浙江榜首,連續4年位列全國醫院第2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在集中申報期榮獲105項基金資助,資助金額達4588萬元。重點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面上項目4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9項;外國學者研究基金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

經濟學院共有3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

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含入駐浙大教師)共獲批資助24項,立項再創佳績。其中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面上項目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3項。研究院全職科研人員在此次申報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共獲批資助17項(面上項目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3項),面上項目獲批資助數量創新高,其申請立項率達23.5%,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立項率達24.5%。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在集中受理期獲批立項118項(中標率21%),獲批直接經費5563萬元。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重點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5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0項。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批立項60項,項目數創歷史新高;護理項目首次獲批立項1項;在站博士後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43項,獲批立項39項,中標率27%。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今年獲得包括國內首批國家臨床傑青項目、首批博士生項目在內的各類項目資助共32項,創下年度國自然項目立項新高!項目資助類型包括傑青(臨床科學)項目1項,面上項目14項,青年項目15項,青年學生項目(博士研究生)項目2項,本年度共獲得資助1585萬元。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共獲得資助104項,資助金額達到5512.5萬元,立項數首次突破百項;立項數和獲資助金額雙雙創歷史新高。

本次獲批的10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重點項目3項,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49項,青年基金47項以及其他項目2項,立項數首次破百,立項數和獲資助金額創歷史新高。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海洋學院共有23項基金獲批,取得較好的成績。獲批2項重點基金;12項面上基金,9項青年基金。

華中科技大學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其中1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3人獲得面上項目資助,4人獲得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物理學院發布獲批情況:我院獲批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其中,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

天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喜獲39項立項,總資助金額(直接經費)2732.29萬元(位列全校第一),包括傑出青年項目2項,優秀青年項目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面上項目24項,青年項目11項。

東南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共有14項項目獲批立項,其中面上項目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項。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院共有32位老師提交面上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通過14項,總體資助率高達44%。

四川大學

本年度,學校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共獲批資助11項,獲批總經費408.89萬元,其中面上項目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際(地區)合作項目1項。

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中受理期)獲批10項,其中,面上項目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資助項目數和質量較去年繼續增長,項目立項數量同期創歷史新高,資助的直接經費為428萬元。

華南理工大學

2024年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共獲批15項,包含重點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項,獲批合同金額1473萬元。其中,面上項目獲批率31%,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批率60%,整體獲批率達45%,創歷史新高。自2018年起,學院共承擔國自然各類項目43項,合同金額共計4737.84萬元,人均承擔國自然項目達1.72項。

中國海洋大學

學校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化工學院共獲得8項資助,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面上項目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直接費用總計684萬元。

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商學院本年度在創新創業、供應鏈管理、公司財務、人機協同等重點領域獲批8項課題,累計獲批資助經費296萬元,在項目資助數量和資助金額方面均列我校文科各學院首位。其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面上項目5項。

中國農業大學

學校三亞研究院博士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申報中取得顯著成績,共獲批8項青年基金項目,總資助經費240萬元(其中依託三亞研究院申報立項4項,總資助經費120萬元;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申報立項4項,總資助經費120萬元),為研究院科研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度集中受理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結果,西電共獲各類項目資助204項。其中,面上項目 7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13項,重點項目5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2項,人才項目9項(暫不公示)。

近四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面上項目及青年項目上的資助情況,不僅反映了我國科研投入的地域集中性和區域差異化發展態勢,也揭示了我國科研創新體系的日益完善和優化。未來,隨著國家對科研創新的持續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科研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全球科技進步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地區能夠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科研生態和創新高地,共同推動我國科研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48dc511b13f11165a6087896a256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