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對壘,在今年,達到了空前的白熱化。
在中國市場,特別是在這個夏天,中國電影聯手創下新紀錄。
同場對戰的好萊塢大片,卻幾乎全軍覆沒。
好萊塢電影的這種窘境,也是全年的一道縮影。
今年以來,只有《速度與激情10》接近10億票房,勉強殺進中國市場年度前十。
可到了海外電影市場,卻又是另一番光景。
好萊塢電影雄風不減,喊著「家人」的口號,依舊稱王稱霸。
相反,中國電影在海外卻又「舉步維艱」。
當然,衡量一部電影,不能只看票房。
票房的廝殺,終究只是過眼雲煙,真正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還是品質。
今天我們就以豆瓣評分為依據,復盤下2023年迄今為止評分口碑最高的10部電影。
看看這些電影,都是來自於哪些國家,各自有哪些特點,又分別取得了怎樣的票房成績。
NO.10
《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美國)
評分:7.8分/20.6萬人(IMDb8.0分)
票房:全球5.60億美元,內地3.48億人民幣
這部《碟中諜》就是標準的好萊塢爽片。
IP足夠響亮,主演阿湯哥足夠有號召力,影片本身也可圈可點。
劇情雖然老套弱智,但是打鬥戲份很精彩。
比如都市追逐戲,巷道單挑戲,最後的火車救援戲,都足夠驚險刺激。
皮哥看的時候雖然睡了一覺,劇情落了一大半,但依然津津有味欣賞完了這些大場面。
但問題在於,中國的觀眾已經對好萊塢的大場面產生審美疲勞了。
結尾的火車片段雖然精彩,但幾乎是照搬PS遊戲《神秘海域2》的場景,劇情更是敷衍到比成人電影里的劇情還敷衍,讓人無法細細咀嚼。
現在的觀眾都是吃過見過的,好萊塢電影還想靠這種流水線作品來圈錢,即使是阿湯哥親自上陣,也沒那麼容易了。
不過國外的觀眾,終究還是包容的。
這部電影在全球斬獲5.6億美金票房,位列全球榜單第11位。
只比產生膚色爭議的《小美人魚》少0.3億美金。
NO.9
《我愛你!》(中國)
評分:7.9分/18.0萬人(IMDb7.3分)
票房:4.27億人民幣
韓延是內地導演,但這部電影卻拍出了濃濃的「港味兒」。
影片除了主演倪大紅外,惠英紅、梁家輝、葉童全都是港星;
故事也選擇了廣東地區,剛好是個國語和粵語混雜的地方。
惠英紅飾演的李慧如也和惠姐本人真實經歷相似:曾經生活困頓,年輕時錯過愛人,年老依然對愛情充滿嚮往。
倪大紅飾演的常為戒,則多少有點蘇大強的意思,雞賊、執拗、無理取鬧、正義感爆棚,還不失浪漫。
作為配角,梁家輝的戲份不多,但他嚮導演推薦了葉童。
葉童在本片中飾演一位失能老人,沒有台詞,目光呆滯,嘴角掛著口水。
但這位金像獎影后還是在有限的表演空間內,演出了老人對愛人的摯愛和對子女的關懷。
《我愛你!》簡單來說就是倪大紅和惠英紅演繹老年戀愛,但在其背後也探討了很多深刻的社會問題。
比如子女孝順問題,中國的喪葬禮儀,都市孤獨老人,中國傳統戲曲如粵劇的傳承等。
惠英紅在宣傳時曾自嘲說,沒人喜歡看我們老年人談戀愛,但這部偏文藝的電影,還是拿到了4.27億的票房。
而諷刺的是,同期另一部港星匯聚的大片《掃毒3》,票房只有2.84億。
古天樂、劉青雲、郭富城組成的鐵三角,竟然干不過幾個老演員,實在讓人唏噓。
NO.8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國)
評分:7.9分/85.9萬人(IMDb7.3分)
票房:25.78億人民幣
烏爾善是抱著拍攝中國版《指環王》的心態拍攝《封神》的。
第一部最初要在2020年上映,奈何背後的資本戰爭,讓這一計劃落空。
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電影上映也被無限期擱淺。
在苦苦的等待後,《封神第一部》終於在今年和觀眾見面 ,可惜此時的它早已不復當年輝煌。
很多人是想看一場笑話,甚至烏爾善自己也做好了票房撲街,花十年還債的準備。
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看到了,《封神第一部》憑藉過硬的口碑,票房節節攀升。
連央視都親自下台為它宣傳,可見其破圈程度。
影片最終票房鎖定在了25億+,第二、三部已經拍攝完畢,特效製作也提上了日程。
是金子就會發光,即使不被所有人看好,烏爾善還是用自己過硬的作品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NO.7
《芭比》(美國)
評分:8.2分/51.1萬人(IMDb7.3分)
票房:全球13.84億美元,內地2.51億人民幣
先提一嘴,這部《芭比》是今年截至目前的全球票房冠軍。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在北美、歐洲、澳洲票房都很好。
但在亞洲,票房卻有些慘澹。
日本那邊,因為電影官推對幾張聯動圖片的態度,影片遭遇抵制,日本網民大呼「太不拿我們當回事了」。
韓國那邊也是罕見地遇冷。
分析認為,韓國人對電影中的女性主義表達比較反感。
到了咱們這邊,又成了另外一回事。
這兩年國內男女對立的氣氛十分嚴峻,這部帶著女性自由主義的《芭比》就被拿來當槍使了。
女性觀眾愛得要死,就像豆瓣高贊說的一樣,「中國女人終於能看上一部純女性視角爽片了」。
很多人也見風使舵,甚至打出了「《芭比》國內遇冷,是電影不行還是男人不行」這樣挑事兒的標題。
於是,女性熱捧,男性則避而遠之。
顯然,《芭比》在國內已經被扭曲了。
影片熱度很高,豆瓣上,超51萬人為影片打出了8.2分,近八成都是四五星好評。
不過影片票房不佳,主要還是因為競爭對手太強,自己排片太少。
相信這陣風波過去,《芭比》會等來真正屬於她的觀眾。
NO.6
《長安三萬里》(中國)
評分:8.3分/40.4萬人(IMDb7.4分)
票房:18.13億人民幣
動畫片,時長近3個小時,講述的還是古代詩詞。
當這樣一部電影出現在暑期檔,幾乎是撲街預訂了。
但沒曾想,短短几天后,《長安三萬里》就火遍中學生的家長群,只因影片包含了48首中學生必背古詩詞。
很多家長抱著去電影院補課的心情,拉起了宅在家裡的娃。
結果3個小時的觀影並不枯燥,反而讓人熱淚盈眶。
緊接著年輕人也走進影院去觀影,瞬間被影片的質感打動。
在這部影片的影響下,暑期里洛陽、西安都迎來了旅遊的熱潮。
而影片的豆瓣評分從8.0漲到了8.2分,票房目前也達到了令人咋舌的18億+。
《長安三萬里》表面看是「唐朝詩人大亂斗」,包括李白杜甫在內的20多位唐代詩人,齊聚一堂,互相PK。
其實主創是以詩人為切入點,以李白和高適的友情為線索,給觀眾展現了大唐盛世。
追光動畫成立十周年,過去拍了像《小門神》《白蛇·緣起》《新封神》這樣叫好不叫座的動畫,每次都剛好錯過動畫電影的紅利。
但這一次他們用《長安三萬里》給自己立起了一座里程碑。
NO.5
《流浪地球2》(中國)
評分:8.3分/121.6萬人(IMDb7.0分)
票房:內地票房40.29億人民幣,北美票房502.3萬美元
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很多年以後,後人在編纂「中國科幻史」的時候,這部作品是會被反覆提及的。
4年前的《流浪地球》以黑馬之姿大賣46億,多少有點運氣成分。
但4年後的《流浪地球2》就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科幻大片。
彼時的菜鳥導演郭帆已經進階成為「中國科幻片教父」。
他請來劉德華、李雪健這樣的大咖,背靠徐工集團,拍出了反映中國工業水平的鴻篇巨作。
影片使用的編年體敘事,就反映出了郭帆的品位和追求,極具史詩感,但也提高了觀影門檻。
《流浪地球2》的口碑超過第一部,票房卻少了6個億,很大程度就是主創團隊有意而為之,不一味迎合市場,而是最大限度的探索中國科幻的審美品位。
更讓人激動的是,《流浪地球2》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北美市場。
雖然票房只有500多萬美金,但卻意義非凡。
過去我們文化輸出的電影,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文藝片、武俠片,大製作的電影幾乎都被好萊塢壟斷。
《英雄》之後,中國20多年沒再出現這種走向國際的超級大片,《流浪地球2》撕開了這道口子,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天知道幾年後的《流浪地球3》能把中國科幻帶到什麼樣的高度。
NO.4
《銀河護衛隊3》(美國)
評分:8.4分/45.9萬人(IMDb8.0分)
票房:全球8.44億美元,內地6.06億人民幣
《銀河護衛隊3》的票房雖然在漫威序列中不算高,但放在今年,依舊是全球TOP5。
《復聯4》後大家對超英電影已經厭倦,而《銀河護衛隊》系列就是那種插科打諢的喜劇風電影。
全片一共兩條線。
一條是火箭痛苦經歷的成長線,另一條是星爵卡魔拉星雲的營救線。
故事結尾的設定,也算是一大亮點。
星爵放棄了對卡魔拉的執念,他理解了或許人可以穿越時空,但感情卻不能。
之後他獨自回到地球,尋找祖父,相認畫面令人感動。
客觀來說,火箭的成長回憶,以及星爵的結尾安排,讓這部影片區別系列以往。
但這幾個亮點,顯然無法撐起全片。
這也是很多人不停抱怨影片的原因。
無休止的呱噪,中二的人物行為設計,尷尬生硬的笑點,以及反覆念叨的沒有意義的對白。
不過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爭議,漫威這一次還是憑藉這部影片狠賺了一筆。
NO.3
《蜘蛛俠:縱橫宇宙》(美國)
評分:8.5分/37.9萬人(IMDb8.7分)
票房:全球7.39億美元,內地3.57億人民幣
觀看這部影片的體驗非常奇妙。
6月某天沒事做跑去電影院,看到「蜘蛛俠」三個字,以為漫威出新片了,就開了這個盲盒。
走進影院才發現是個動畫片,頓時興趣索然,以為是配合真人電影拍攝的圈錢之作,後悔沒去隔壁看《速度與激情10》,至少能看個大場面。
硬著頭皮看下去,竟然出奇的好看,從「看著還行」到「畫風真酷炫」再到「這劇情夠牛X」。
影片結束後,意猶未盡,等了半天彩蛋,最後卻等到了鹿晗唱的內地片尾曲。
頓時一臉黑線,倒不是對鹿晗有意見,而是這個混搭太突兀了吧。
總的來說,《蜘蛛俠:縱橫宇宙》雖然是動畫片,但也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高品質超英電影。
故事劇情雖然老套,但比較紮實,鋪陳反轉都很瓷實,不是無腦白開水電影,在水準之上。
畫面非常先鋒,很多轉場讓人目眩神迷,仿佛置身於蜘蛛俠的第一視角。
如果非要挑刺兒的話,這部作品的主角又是黑人。
天上爬的,水裡游的,真是一個都不肯放過。
好萊塢的政治正確多少有些矯枉過正了。
NO.2
《怪物》(日本)
評分:8.8分/1.1萬人(IMDb8.0分)
票房:全球1510.5萬美元,日本1387.8萬美元
導演是枝裕和,是那種你知道看到名字,就可以無腦沖的電影人。
他拍攝的影片主打溫情路線,但絕不是簡單的雞湯,而是如陽光一般,總能在黑暗之中找尋到那一絲絲的罅隙,溫柔而敏銳地滲透進去,然後綻放成溫暖人心的電影。
這樣溫吞的電影註定不會賣座,但卻成為很多人心中必備的情感解藥,從不會想起,但永不會忘記。
去年雷佳音在《人世間》播出時曾休息了近半年的時間,他說自己滿負荷工作太久,需要放空自己。
這半年中雷佳音把是枝裕和的電影全都又看了一遍,談到觀影感受,他已經詞窮,直言「拍得真好」。
之後雷佳音好像充滿了電,滿血復活地進了《滿江紅》劇組。
這就是是枝裕和的魅力。
但他的這一部新作《怪物》又拍出了新的東西,除了溫情之外,是懸疑。
兩個小男孩的失蹤撕扯出一段陰暗的往事,觀眾跟隨導演的視角一同探尋片名的那個「怪物」究竟是誰,過程中一度會追問,這還是那個溫情敘事的是枝裕和嗎?
但看到結尾,你會恍悟,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當片尾打出「紀念坂本龍一」的字幕時,許多人潸然淚下。
NO.1
《奧本海默》(美國)
評分:8.8分/42.5萬人(IMDb8.6分)
票房:全球9.01億美元,內地3.44億人民幣
《奧本海默》,諾蘭的第十二部電影,這一次他選擇了劍走偏鋒。
諾蘭號召力無敵,這部影片匯聚了艾米莉·布朗特、馬特·達蒙、小羅伯特·唐尼等好萊塢一線明星。
他們對諾蘭電影極度痴迷,甚至集體降薪只為出現在新片里。
但是諾蘭卻選擇了咖位最低的「萬年配角」基里安·墨菲擔任主角,用鮮花來襯綠葉,也只有諾蘭敢這麼干。
諾蘭電影擅長非線性敘事。
比如他的《記憶碎片》把敘事切割成50份,正敘倒敘交替播放,燒壞了很多觀眾的大腦。
這一次《奧本海默》里,諾蘭還是在非線性敘事,但平易近人了很多,三條線層次分明,其中一條反派線甚至「貼心」地調成了黑白色。
他過去的電影常常需要二刷三刷才能看懂,而《奧本海默》呢,很多路人觀眾看一遍就看得八九不離十了,這很不諾蘭。
諾蘭電影擅長玩弄概念,他能把「記憶」、「魔術」、「小丑」、「夢境」、「時空」、「熵」等虛幻的概念翻譯成極具娛樂性和視覺衝擊的電影。
在《奧本海默》里,他玩的概念叫「原子彈」。
這當然是一個極具爆炸力的概念,可諾蘭卻自斷雙臂,他扎紮實實拍了一部人物傳記片,「原子彈爆炸」只是一個陪襯,連噱頭都算不上。
諾蘭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
他雖然在網絡上封神,但在奧斯卡評委眼裡,就是個只會炫技的工匠,所以他拍了這麼多電影,卻沒拿到一個有分量的導演獎項。
他就是要用《奧本海默》告訴奧斯卡評委,即使沒有花里胡哨的敘事,沒有故弄玄虛的高概念,沒有星味兒十足的主角,自己一樣能拍出具有人文色彩的好電影。
電影里,奧本海默為了拯救世界,製造出了足以摧毀世界的原子彈;
電影外,諾蘭為了證明自己會拍電影,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元素。
他或許是最懂奧本海默的電影人。
而明年奧斯卡,《奧本海默》或成最大贏家。
好了,以上就是今年十部可圈可點的作品,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以下規律。
其一,國產電影整體質量有所回升,春節檔和暑期檔兩大檔期都交出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硬核作品。
就連王寶強的《八角籠中》和張藝謀的《滿江紅》都未能入榜,可見國產電影的競爭有多激烈。
其二,市場在回暖,觀眾的審美也在提升。
像《長安三萬里》《我愛你!》這樣的冷門作品也開始被更多的觀眾接受,甚至成為爆款。
其三,好萊塢電影整體在走下坡路,對內地觀眾的吸引力下降。
但人家底子厚,放到全球大市場下,還是遠遠領先於我們。
那麼,你心中2023年的好電影又是哪一部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