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不簡單」,挑戰「也不簡單」

2023-12-15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出口「不簡單」,挑戰「也不簡單」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財富收入之一就是貿易順差,以至於經常項目盈餘在2007年達到gdp的近10%的峰值,可以說為外匯儲備的積累也貢獻了巨大力量。

目前的情況是,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過去一年中國的經常帳戶盈餘為3120億美元,占gdp的1.5%,低於傳統上認為過高的3%的門檻。

看起來似乎我們的收入變少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裡面有兩層概念,外匯管理局的貨物貿易順差和海關是不一樣的,區別在於前者有一個剩餘類別,因此外匯局中的經常帳戶額度應該更高。

另外,這些年我們的自貿區發展越來越好,這些區域內的不屬於關境,貨物進出口無需向海關作嚴格的申報,對絕大部分商品進出口不予徵收關稅,因此從這地區運往世界其他地方的貨物被不不被算作絕對出口。

解釋通了這個就明白了,我們的出口對於經濟(GDP)的貢獻依然很大,不只是看到的那麼簡單。

當然,在全球經濟復甦不景氣的背景下,或多或少的影響肯定是有的,並且未來的挑戰「也不簡單」。

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

一是美聯儲明年可能降息,人民幣大機率開啟升值之路,一定程度上影響出口,當然在美元降息增加了資本進一步從美國流走的機會,增強非美貨幣持有量,部分抵消了貨幣升值的衝擊。

二是,在最新的對外出口上,對歐美出口面臨許多問題挑戰,主要原因是目的地保護主義思維作祟。

例如,就說我們現在發展前途最好的電動汽車出口,法國除了新規定,購買歐洲製造的電動汽車可以享有7000歐元的的稅收優惠,但中國製造被排除在外。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 、市場上最便宜的電動汽車 Dacia Spring(占法國銷售電動汽車的十分之一)以及上汽的MG4。

注意特斯拉Model Y可以享受優惠,原因是在德國組裝,而Model 3是中國製造出口的。

搞笑的是,法國給出的原因說中國的汽車工業嚴重依賴燃煤發電,這意味著許多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從此不符合資格。

實際上就是競爭不過中國,根據Jato Dynamics的研究,2023年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零售價超過6.5萬歐元(7.1萬美元),而中國的零售價略高於3.1萬歐元。

三是,全球經濟明年大機率不如今年,而且除了美國以外,其他發達經濟體目前沒有降息的意思,這就給出口帶來阻力,例如歐盟地區,11月我國對其出口就下降了14.51%,比10月份的12.56%進一步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出口發力點還是非常強的,作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就是很好的選擇。要知道自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額增長了一倍多。

此外,2013年至2021年間,東南亞地區共有131個「一帶一路」項目落地,位居亞太地區之首。

而且,根據2022年和2023年發布的東南亞狀況調查,中國連續兩年被認為是該地區戰略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

再加上,雖然全球經濟總體不景氣,但過去的20年正面東協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IFF(國際金融論壇)之前預計,2024年東協在全球主要地區GDP增長(4.9%)中,位居第二,僅次於中國(5.0%)。

總之,2024年我們在貿易上,挑戰不小,甚至不排除國際上出現不可控因素,但改變不了中國與外部經濟往來的大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4f913c884c8cd172816a8e6ed3d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