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29億,生女兒真能致富

2023-12-06     市界

原標題:5天29億,生女兒真能致富

擋不住的熱情

短短几日,信雅達收穫第五個漲停板了。

12月6日,信雅達開盤即漲停,報收16.16元/股,總市值75.43億元。

信雅達是誰?一家聚焦金融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近期沒有披露任何重大信息,卻因董事長郭華強二女兒郭文景而搭乘上了瘋漲快車。郭文景在今年4月退學創業創辦了Pika,近日發布的首款視頻生成產品Pika 1.0,因有著較強的技術基因而迅速走紅網絡。Pika雖然只有4個人,估值卻達到了2.5億美元,這才引發了市場對父女二人的關注。

即便是信雅達出來接連發公告澄清,都擋不住投資者的熱情。

12月5日晚,信雅達發布異動公告: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未投資Pika,也無投資Pika的計劃;Pika開發團隊創始人之一郭文景未在公司任職,公司與Pika亦無人員往來。公司未與Pika有任何業務往來,公司沒有人工智慧視頻生成類相關產品和業務,公司目前的產品類別和業務範圍與Pika涉及的產品和業務相差較大。著急忙慌的信雅達,連用五個否認,撇清自己與日前大火的AIGC應用Pika的關係。

(11月29日Pika Labs 完成 5500 萬美元融資,此後信雅達股票一路飆升。圖源/同花順)

實際上,就在11月30日收穫首個漲停板的時候,信雅達就發布聲明稱,Pika開發團隊創始人之一郭文景系公司實際控制人郭華強的女兒。除上述關係外,公司與Pika無其他關係。

資料顯示,信雅達總部成立於1996年,是浙江首家在國內主板上市的軟體公司。目前信雅達實控人為郭華強,其控股比例為15.58%。據其財報,信雅達2023年前9個月營收為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41%;凈利為5327萬元,扣非後凈利為1107萬元。

「市界」統計,截至12月6日,信雅達總市值相較於11月29日的46.87億元上漲28.56億元,漲幅高達60.9%。也就是說,信雅達靠「女兒概念股」,5天(交易日)內漲了29億。

放眼國內,「父憑女貴」的「反哺」故事多發生在娛樂圈,資本市場則多是「二代」接手生意後掀起波浪,造成股價波動。

為什麼兩家業務上完全無關聯的公司,能夠在A股掀起幾乎「毫無道理」的接連漲停?

其實,「爹躺贏」的誇張案例早在十年前就上演過。2013年,憑藉一首《江南Style》火遍全球的韓國著名歌手「鳥叔」Psy,也曾把老爸的半導體企業DI公司的股票最高時期帶翻了近8倍。

DI Corp是韓國一家為半導體行業製造測試設備的公司,自2012年7月開始,股價一路走高,三個多月暴漲五倍,最瘋狂時漲到八倍。

彼時有分析認為,外界揣測「鳥叔」持有DI股票,或與DI有生意往來是助推股價走高的原因。因為「鳥叔」的父親朴元浩與叔叔各自持有該公司10%和15.8%的股份。此外,三星電子是DI的客戶之一。

《經濟學人》則發現,在《江南Style》流行之後,有一些外國機構投資者購買了DI Corp的股票。那麼是否因為投資者覺得「鳥叔」的音樂可以影響到其父親的公司業績呢?並不是。這不過應驗了「投資者認知假說」理論。

簡單來說,投資者更傾向於交易他們熟悉的股票。「鳥叔」父親的公司在媒體對「江南Style」的報道中被大幅曝光,全球範圍內更多人知道了這家公司,也便會有更多人去交易這支公司的股票。即便,在當時DI公司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持續虧損。

也許是在相似的投資心理下,造就了信雅達股價拔地而起這個奇特的「Win-Win(雙贏)」的局面:女兒在海外大放異彩,老爹在國內坐享其成。

華人女兒,大展身手

今年4月退學創業,半年就獲得5500萬美元投資的郭文景(Demi Guo),也是一個典型的高學歷學霸退學創業的「別人家的孩子」。

美國出生的郭文景自小便隨父母回國,一年級時進入杭州綠城育華小學讀書,並很早就接觸了編程。

三年級開始,她就學習如何用 LOGO 語言去控制小烏龜進行繪圖,五、六年級,則接觸結構更為複雜的 Pascal 語言和 C++ 語言,走上了程序設計競賽的道路。

此後,郭文景獲獎無數,是杭二中第一個在本科階段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也是浙江省第一個被哈佛本科提前錄取的學生,本碩讀書期間,曾在Meta的AI研究部門擔任工程師,而其聯合創始人Chenlin 則是多篇AI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其中也有一些關於生成式AI的論文。

郭文景的面試官、哈佛大學中國秘書長湯玫婕就曾表示:「我在中國區面試6年,她是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的計算機水平,放在美國同年齡的女程式設計師中,也是最頂尖的。她在美國大學預科考試中5門滿分,英語非常流利,顏值還高,簡直是近乎完美。」

也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兒,一經創業,就把父親公司的股價直接帶飛。儘管信雅達與Pika在業務上實無關聯,投資者對信雅達的熱情中,無疑摻雜著對後者的獵奇或追風口心態。

今年4月份,郭文景才和同學Chenlin Meng從史丹福博士輟學創辦Pika。短短8個月後,Pika就已經乘上生成式AI下的應用開發風口,也成為了當下最火的科技創投標的。

11月28日,Pika推出了首款視頻生成產品Pika 1.0。此前Pika曾推出測試產品,本次發布的則是正式版應用,在官網開啟了申請試用。

Pika 1.0支持生成3D動畫、2D動漫、卡通等多種畫風的視頻,而且極大降低了使用門檻,官方號稱「Start just by typing(只要打字就能開始)」。

演示視頻中,用戶只需簡單輸入「Elon Musk穿著太空服,3D動畫」幾個關鍵信息,就可以快速生成相應視頻,生成的卡通人物不僅表情頗得馬斯克真人的神韻,還兼具動畫電影般的高級質感。

(Elon Musk穿著太空服的3D動畫。圖源/Pika)

Pika 1.0橫空出世前,市面上公認較為成熟的AI生成視頻工具是由Runway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Gen-2」模型。創立於2015年的AI初創公司Runway,今年融資到D輪,估值達15億美元。奧斯卡熱門影片《瞬息全宇宙》在製作過程中就採納了他們的技術。

如今,不少專業測評顯示,兩者的視頻生成效果不相上下。此外據媒體「新智元」等測評,Runway Gen-2模型在生成人臉視頻時常會出現畸變問題。

(Pika lab 和Runway Gen-2生成電影質感視頻效果對比。圖源/heehel)

測評人士「gezhong」則在全面試用Gen-2和Pika測試版產品後總結道:「Runway的質量更高,但缺乏控制(選項)。Pika labs提供更多控制(選項),且現在是免費的。」

因此有業內人士評價:Pika Labs的團隊只用數月,就走完了Runway團隊一兩年的路。

「Pika們」的漣漪能有多大

雖然Pika人員精簡,但仍舊兼具學術和創意兩個領域頂尖人才。

據《海外獨角獸》對Pika團隊的採訪,在創業之前,郭文景和 Chenlin Meng 同為史丹福AILab的博士研究人員,擁有頂尖的學術和科研經歷。

團隊的另外兩個人中,Karli Chen 是加入團隊的第三位聯合創始人及創始工程師,擁有卡內基梅隆大學的 ML&CV (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碩士學位,此外Karlin本科期間就在機器視覺公司商湯科技擔任工程師。第四名成員Matan Cohen-Grumi則在創意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專門負責視頻相關工作,此前曾經獨立在以色列經營一個工作室。

資本層面,Pika也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資人的青睞,完成了三輪融資。

前兩輪融資由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和分子檢測公司Cue的聯合創始人Daniel Gross領投,新近完成的A輪融資則是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投資了5500萬美元。此外,美版知乎Quora創始人& OpenAI獨立董事Adam D'Angelo、OpenAI創始成員Andrej Karpathy等知名人士同樣是Pika的投資人。

更早之前,郭文景就是在與 Quora 的創始人 Adam 聯絡時談起了自己的創業思路,當即吸引了後者的注意。實際上,進入哈佛前,因為曾經在美國信息學競賽圈內的知名成績,還是高中生的郭文景就獲得了去 Quera(美國版知乎)實習的機會。據郭文景透露,正是Adam為其引薦了後來領投公司前兩輪融資的Nat Friedman。

據 Pika 11月28日披露的官方信息,Pika社區已發展到50萬用戶,每周生成數百萬個視頻。

(一位策馬奔騰的牛仔。圖源/Pika)

就職於一家視頻全流程製作工具公司的王巍則告訴「市界」,Pika的走紅,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產品本身的性能足夠驚艷。

「之前市面上有一些輸入一段文本,自動匹配素材,拼接成視頻的AI工具。其實也就是玩一玩的水平,沒辦法用於商用視頻的創作。」王巍說。

從技術角度而言,AI生成視頻本來就擁有較高的門檻。「視頻是由單幀圖像連接起來的,目前圖片生成技術下,AIGC能做出單張圖像,質量很高,但是連續性沒辦法控制。同一個角色,即便對她的人物特徵輸入完全一樣的指令,但是在第二幀和第一幀的樣子可能就很不一樣。這是還有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Pika的誕生,直接瞄準了市場的空白與痛點。

可以說,Pika的爆火,是在技術升級的大背景之下,一個集齊了技術人才、商業創意、資本助推等所有要素的故事。

不過,在專業人士看來,未來Pika代表的一批AIGC企業還會面臨著不少難題。

「首先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算力是昂貴的,作為應用服務者要如何定價才能跑通一個商業模式?還有未來隨著ChatGPT這類通用大模型的性能演進,AIGC應用們還需要不斷築高自己的技術壁壘,以及在應用場景方面往更加細分的方向深耕下去。」投資人Ming向「市界」分析道。

但這並不妨礙市場已對此項技術展現出的巨大熱情。雖然 Pika為國內大眾所熟知是在11月底的Pika 1.0發布,但其專業性早已引起業內人士注意。

11月3日,《流浪地球3》的發布會上,工業化實驗室G!Lab官宣成立,戰略合作夥伴包括華為、小米、商湯等,共同探索用AI技術打造電影工業化3.0。而戰略合作夥伴名單中,緊挨商湯,第二排居中的就是Pika Labs。消息稱,郭帆導演10月從美國考察回來後,稱讚Pika對AI視頻的研究非常超前。

(圖源/《流浪地球3》發布會直播截圖)

這一消息也引發股民們的注意,早在前兩日信雅達連續高漲之時,就有人發現,北京文化也算得上業務有所關聯的「Pika概念股」。

除了業務上的預見性:AI生成視頻的一大應用方向就是提高影視製作效率並降低成本,而北京文化作為影視製作方、發行方正好是Pika下游。

在關聯度上:《流浪地球》的兩家主要出品方,一個是北京文化,一個是郭帆旗下的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北京文化通過子公司廈門北京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參股了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在信雅達收穫漲停板之時,北京文化於12月6日同樣漲停,漲幅9.95%。

無論如何,Pika的走紅,也代表著時下一日千里的AIGC市場再次泛出了新鮮的漣漪。事實上,近期AI生成視頻工具市場持續加碼。除了Pika,老玩家Runway也在11月上旬發布了最新的「運動筆刷」等功能,增強了自動化功能。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這也將為AIGC下游應用市場帶來利好,尤其是國內炒得火熱的短劇市場。

研報寫道:AI文生視頻是多模態應用的下一站。文生視頻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廣泛應用,或將為當下熱門的短劇市場帶來變數,該技術有望極大降低短劇製作的綜合成本,為解決「重製作而輕創作」的共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短劇製作的重心有望回歸高質量劇本創作。

但技術終將造福還是擾亂市場,仍需要時間來解答。

作者 | 董溫淑 趙子坤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7b3e9d6611c947ac7b4b920f3463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