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底是靠硬體,還是靠包裝?
常見觀點之一,是認為明星網紅其實並不比普通人硬體優越,之所以能成為大美人, 主要靠後天包裝。
現在也經常能看到這種言論
不能說這種觀點一點道理都沒有——
畢竟,確實有些明星的「當年照」看起來並不那麼光芒四射,後期硬體變動也不大,但 美人感強很多——感官上很容易歸因為「主要靠包裝」。
網友舉的例子是倪妮
但這種論證方法存在一個邏輯問題:馬化騰和馬雲「當年」看著也一般,難道他們後來的成功就全因為機緣巧合嗎?
審美入門的人,往往能更全面地看待硬體問題:明星網紅雖然可能也有「黑歷史」,但往往 硬體「底子」更好,更適合包裝甚至整形——用現在流行的詞彙形容,她們的 天花板更高,當年狀態差,也並不能說明不美。
然而這類人又往往會陷入另一個極端: 硬體迷信——鄙夷 風格、氛圍、人設等包裝手段,認為既然美感以硬體為基礎,那麼提升美感唯一有效的途徑就必然是提升硬體。相對的,硬體不美者,比如凸嘴、小眼、低鼻,就很難成為「美女」。
且不說這種方法把審美變成了找茬,心態上容易否定自己否定他人,更要命的是,這種思路可能並不能很好地解析現實,比如下面這張——
一般印象中,石原里美比水原希子美太多,但從這張來看,兩者起碼是平分秋色——很多人平時覺得水原希子都不算美女誒!
當一個觀點走極端之後,必然會產生反思。
唯硬體論甚囂塵上幾年後,最近,也有不少聲音對 美的標準性(一定要達到三庭五眼才美嗎)、 整體性(美需要死摳每個細節嗎)等重新思考。
傳統說美人喜歡說五官輪廓,但現在也有人提出,整體美才是真美,只有五官美反而是假美
但要說美在整體,美在感覺,硬體派們又會舉出一大堆翻車例子——
這兩天很熱的一個詞叫「 氛圍美人」,基本說的就是這種 在特定環境特定風格下感覺很美,但脫離那種調調後,整體效果大滑坡的:
脫離了晚晚風氛圍的晚晚……
而如果「氛圍美人」這詞對你來說還比較陌生,那不妨換個例子來理解這個問題:
人的硬體沒怎麼變,但為什麼經常有些明星 在某部劇里特別動人,比如彭小苒在《東宮》。
劇照也很美啊
但脫離紅衣造型, 美感和辨識度都大大降低?
造型燈光等當然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全部,深究的話,答案依然是「氛圍」
雖然這兩年對「氛圍美」的討論很多,但簡妮我感覺,倒沒有寫得特別在點子上或很有實操意義的。
之前我就預測, 接下來的幾年中,氛圍美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靠氛圍成功突圍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我幾年前預測的整容會更精細化自然化個性化有準哦)——大家能快人一步,就能搶占很大優勢。
其實我預測準的東西還是挺多的,嘿嘿
也因此,雖然我之前已經寫過一些關於氛圍的解析,還是覺得以下話題值得繼續深挖:
氛圍到底指什麼?哪幾類人更適合走氛圍美人路線?如何利用氛圍讓自己更美?
而今天這篇不僅會回答以上問題,看完後,相信大家對於 硬體、整體性、自我認知等問題也會有更新更深入的想法,馬上來聊聊看吧!
01
氛圍是什麼?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氛圍」並不是一個多新的概念,也絕不玄之又玄——
換成一個大家應該更熟悉的詞,可以有效地幫助理解:「 意境」。
比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種種人物景物(意象)共同構成了一種蒼涼蕭瑟的 意境——這裡換用「 氛圍」或「 整體感覺」也很恰當。
如果上面這段話對你來說很新鮮,那你可以要求高中語文老師退學費
把「氛圍」和「意境」「整體感覺」交叉使用後,大家應該會更容易get到氛圍到底指的是什麼——但這跟變美有什麼關係?(驚!簡妮該不會要賣高中語文補習班的課程吧?)
要回答上面這個問題,需要先擴展一下我們對美的定義,簡妮我最近的總結,「 美不僅關乎你擁有何等硬體,更關乎你用何種方式呈現,受眾又以何種標準評價」。
當然,這句話乍一聽很玄還有點扯,我們還是通過例子來說明——
「黛玉葬花」算是《紅樓夢》中的經典場景,紅銷綠盡,蕭瑟又帶點哀愁的氛圍,配上弱柳扶風的林妹妹和經典的葬花辭:
經典美好場景
常有人以現代人的角度,認為林妹妹又作又小氣,完了葬花這一行為也過於文藝沒有意義,因為葬花而自傷身世那就更大可不必了。
但在這經典場景中,結合料峭的春寒,滿地的落花,清澈的溪流,嬌怯的林黛玉,她悲苦的身世,她孤高的性格,「葬花」這一場景在這一氛圍下顯得非常合理—— 當人被帶到那種氛圍中後,就更容易欣賞黛玉葬花式的美。
但脫離這個場景,單論這個行為,你可能會覺得很矯情
類似的,李逵也是個很可愛的角色,勇武但經常犯渾,莽撞但忠義,他所適合的氛圍是水滸傳式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式的。
這個氛圍里,你覺得他很可愛
但假想一下把李逵放到葬花場景,你還會覺得他的大大咧咧很可愛嗎——怕多半會覺得不解風情牛嚼牡丹對吧?
類似的,要是把林黛玉放到水滸傳喝酒場景,她的孤高悲苦也就顯得很做作——至於嗎?矯情死了!嘰嘰歪歪的!
發現了嗎? 氛圍的意義不僅在氛圍本身,更在於,每種氛圍都暗含著特定「標準」——你在黛玉葬花的氛圍下,纖細善感就是美的,粗獷粗俗就不美,反之亦然。
而 所有個人特質強烈的美人,幾乎都需要特定氛圍加持。
伊娃·格林的暗黑力量感,在古羅馬戰場就又颯又美,換到需要精神光彩四射的現代紅毯,你就會覺得她怎麼那麼憔悴:
其實妝發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場景變了,所適合的標準也變了
章澤天所適合的氛圍,就是校園清純、學習好、班花,所以她最佳狀態一定是以下幾張:
如青春一樣乾淨的青蔥校園環境,不要忘記衣服上清華所帶來的學習好暗示
現在常有討論說她顏值垮塌,從狹義來看是她的 少女清純硬體不配成熟氣場風,但從廣義來看,是她本就不適合這種需要 氣場和成熟智力感的場景氛圍。
右邊是她學生時期(不存在硬體垮塌),但感覺還是不對
理解了「氛圍」,再去看她之後的照片,會發現氛圍選擇對她的美感影響確實挺大:
她是那種美得很 生活化,讓人感覺 放鬆溫暖的類型,而場景和衣著應該儘量配合這種特質。
相反,穿得太成熟板直,表情太端正梳理, 場景太正式商務,都不是她 個人特質的最佳勝場——漂亮還是漂亮的,但感覺不那麼對。
兩張硬體配色都差不多,但左邊要更動人一點,或者說,感覺更對
當然,這種現象很明顯,我們之前也有討論過很多,但當時主要是以「 特定硬體適合特定風格」的思路去分析的,思路比較狹窄。
但擴展一下,除了「符合標準的硬體美」,其實不少人的長相還有一些寶貴的 特質(未必會被認為是美的),如溫暖、氣場、冷感等。
比如熱巴,其實比例有點太過誇張,但這帶來的強大氣場讓她紅毯殺手感很強
而 頂好的包裝思路,不應該是抹殺每個人的特質,向唯一硬體審美標準或流行審美模板靠攏——削足適履。
熱巴這麼美,早期這種清純照反而顯得不搭也沒氣色
而是儘量尊重這些特質,把這些特質的魅力點挖掘出來,並通過風格氛圍等手段,把大家帶到更能欣賞這些特質魅力點的頻道。
如果說低端包裝是沒有審美,中端包裝是一味迎合審美模板,那麼高端包裝則有點像是重塑甚至引導審美—— 順應規則的人永不如創造規則的人占便宜,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也大致如此。
從這角度來看,大家其實可以換個角度重新認識和欣賞自己:
美艷精緻並不是美的唯一答案,比起千軍萬馬擠在獨木橋式的死磕硬體流水線臉變美,用「特質-氛圍」思路變美,一定程度上真可以做到條條大路通羅馬。
一個例子,煮家常粥時,用名貴的芹菜不如一般的蔥,因為名貴的芹菜沒有家常感——氛圍感在別的領域的應用
02
哪類人適合做氛圍美人?
好,現在你大概明白了「氛圍」的深層其實是「欣賞頻道」或「欣賞標準」,那麼, 什麼人更適合走氛圍美人路線?
以目前流行的觀點, 「氛圍美人」往往被解讀為「全靠氛圍撐」,暗含「硬體不夠美」的低人一等感。
硬傷多,硬體不夠美,就只能做氛圍美人
但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必須承認,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以倪妮為例,她的硬體確實不太適合古裝,因為古裝這氛圍要求的硬體標準,恰好是她的短板。
寬眼距對於要求端正的古裝氛圍顯然不算優勢,而她五官形狀也一般,沒有什麼優美線條,古裝顏值主要靠顏色和化妝師重新勾勒線條撐起。
她嘴唇寬扁,也不符合古典美人要的圓潤櫻桃感,所以線條都虛化,不會畫出真實唇形
但五官線條不夠精美,比例不夠端正,是否就代表「硬體有問題」,甚至按上圖的說法,「 有硬傷」呢?
倒也不必這麼看。
既然「標準」是對應氛圍的,那麼,換個自己硬體更適合的氛圍就可以了——不符合特定氛圍的標準,不代表不美啊。
倪妮的民國造型(強調風情)和時尚表現力(強調風格)都很贊,這些氛圍凸顯了她的長板
與其說「氛圍美人就是硬體不夠美」,不妨換成更中性更公平的說法,「 氛圍美人的硬體往往不符合時下流行的硬體標準,因而往往不是本時代大眾所認可的第一眼美人」,類似的,比如小眼、低鼻、大臉、方臉,都符合此類描述。
但如果你是本號的忠實讀者,相信你會或多或少get到「 審美並不絕對」,本時代的美是小頭小臉優秀頭身、柔和臉型、立體輪廓,但這顯然不是美的唯一可能。
本屆韓國小姐冠軍就是時代審美最佳體現,剛好是頭最小頭身比最好的。
符合本時代絕大多數人審美的、能第一眼get到的美當然是幸運的,但這種美也有缺點——
因為 美得太明確太直白,會有點像可樂,第一口很爽,再喝就有點膩,而且缺乏驚喜感 (但時不時也總想來一瓶,喝一口的時候也確實爽)。
第一眼美人由於往往高度符合流行審美標準,所以往往是一套配好的流水線臉,也因此很容易撞臉
相比之下, 氛圍美人往往美得不那麼直白,但也有更多品味琢磨的空間,具體說來,就簡妮我總結,常見的大概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個人特質突出,但個人特質並非時代大眾審美偏好的。
前面說過,有些人長相雖然未必符合時代審美偏好,但是有特質有感覺的。典型例子鍾楚曦:很明顯,她長得很「 硬」,最近的造型也基本沒有迴避這點。
大五官、高骨骼感低皮肉感、直線感強,感覺就是很「硬」
不難理解,「 硬」這種特質其實並不符合時代一般偏好的 白秀幼柔——這特質長在很多人身上,會想方設法抹殺,包括早期的鐘姐。
但後期她的造型思路顯然大幅進化:雖然有很多人不欣賞「硬」,但硬也可以帶來氣場感、大氣感、利落感、時尚感,比起削足適履,不如 加強「硬」發揚「硬」,並調試到「硬」顯得有魅力的頻道。
左邊的早期其實沒有很硬,右邊從妝容到光線都處理得更硬了,但反而顯得很型格有范
而這類美人,由於硬體不符合時代審美標準,所以一定要避免過於「本時代」感的氛圍,因為在這種氛圍里,人就很容易 以本時代審美標準去審視硬體,從而得出「這人不美」的結論。
而縱觀鍾姐成功造型,核心詞不僅有「硬」更有「誇張」:
港風是一種顏色上的誇張,亂卷是一種形態上的誇張,其作用都是把你迅速拔離「白秀幼」的一般審美氛圍,而帶到 對自己有利的時尚大氣氛圍里。
在這種時尚感的氛圍里,鍾姐長得恰如其分
鍾姐的例子相對好理解,下面說第二種, 複雜型味道型——
前面說過,符合時代流行硬體標準的美人,往往一套配好,美得直白但沒有回味空間。
相比於這類,第二類氛圍美人往往長得比較 矛盾, 第一眼get不到甚至覺得突兀,但結合特定氛圍反而變得很有味道。典型例子是這位姐:
早期的金敏喜
這位姐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顏值評價如過山車:早年一直被稱為醜女高攀男神的典範,這幾年居然被說成長這麼漂亮做小三也能理解——也是有點看不懂。
關於她簡妮我曾詳細寫過一篇 ,寫過她 不是第一眼美女的原因:
比例上,短鼻子長人中看著不舒服(早期劉海還加重了這一點),骨相更是超級短板,高且大塊的顴骨襯得鼻基底凹陷,鼻子也不高,側面半側面一言難盡。
這兩張是比較丑的
有一說一,僅從硬體角度看,早期的她也有優點,眼睛短圓眼珠黑亮如孩童般純真(短鼻小鼻也是孩童特徵),嘴唇飽滿如花朵般嬌媚性感,挑眉和顴骨又帶了一絲絲冷感——不論你能不能get,是有「味道」的長相。
這種「指向複雜」很多時候是不利的:不像第一眼美女或鍾姐這種風格明確型, 指向複雜往往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彆扭,而舒服協調往往是第一眼美的重要基礎,這類長相在這一步就背道而馳了。
當年看這張照片,大家都覺得男神戀丑
而雪上加霜的是,一般的包裝策略往往是 套用流行模板,金姐不僅不適合金髮黑膚的辣妹風 (估計因為她模特出身身材好?),她本身那種 曲折迂迴的氣質味道在常見氛圍里很難被細細品味——
我們常說硬體與硬體最好形成合力(比如都是柔和),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樣比較好get。
早期視頻,可以看出笑容甜美,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而再看今天的金敏喜,雖然硬體上有往端正舒服努力(沒有之前看著那麼彆扭了),但上述問題如人中長顴骨大塊依然存在,為什麼大家現在覺得她美了?
從硬體角度看,是她優勢的 五官被顏色突出了,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的 代表作《小姐》。
劇照,右邊依然可以看出硬傷,但看過的人很多表示被她美到
前面說過,她 美得很複雜很矛盾,這種長相在需要美得直白的氛圍是吃虧的,但在電影中,可以通過 故事、人物等構建一個可以展現複雜美感的氛圍,從而讓人get到她的美。
而《小姐》恰好是這樣一部電影——她可以懵懂天真乖巧:
眼睛純真感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又可以狡黠心機:
長人中和顴骨帶來的冷感,讓她不是一味的純真,又有點心機感,符合人物設定
可以清風明月一派乾淨清純:
好純真啊
又可以欲感十足:
她的嘴巴長得很欲,眼睛純真,剛好兩張閉眼睛強調嘴巴
可以清冷帶點無所謂:
帶點迷茫和不關心的冷感
可以不為所動冷冰冰:
男主撫摸她時,因為她不愛男主,所以表情很冰冷,顯得很禁慾。
也可以一往情深:
這一段真的絕了
而最妙的是,因為這部劇中她的角色 又純又欲又懵懂無知又機關算計,不僅能詮釋她特質的各個方面,還讓她有一種 不確定性:
你不知道她現在是什麼狀態,那種神秘感就像拆彩蛋,提供一種 隱隱的刺激和欲罷不能——跟 缺乏驚喜的直白型第一眼美女,恰好構成鮮明對比。
所以她到底是純真,還是算計呢?像不像有小勾子在撓你的心讓你想知道?
普通人雖然很難像明星那樣,構建一個凸顯自己特色的角色或故事,但普通人依然可以 通過「人設」或「呈現方法」來展露自己的複雜特質魅力,有興趣以後詳細講,這裡不多說。
而除了「特質鮮明但不被廣泛接受」「特質複雜導致彆扭難get」這兩類外,最後一類適合走氛圍美人路線的,簡妮我稱為 「舒服但少亮點」型。典型代表董潔:
這兩張硬體差距很小,但感覺上左邊美很多
不同於第一類,這類人長相上一般沒有什麼太多大眾不能接受的因素,所以普遍都能得到 清秀以上的純硬體評價(早期晚晚也基本符合)。
董潔長得端正清純,笑起來又有點甜美
但這類人的問題也正在於此:
前兩類氛圍美人,雖然都有點讓你不舒服,但這種不舒服,恰好能刺痛你,提醒你換個頻道去欣賞——但清秀型很難,因為這類自帶的 氛圍感就是日常的、大眾的、標準化的。
提升思路依然在個人特質與氛圍構建——
比起一般清秀型,董潔的「 特質」其實在名品鼻子,以及由此帶來的 清冷感。
其實她眼睛略小了些,以當下審美臉也略寬些,略顯寡淡,但這種淡結合名品鼻子反而顯出一種清冷
而回味她最成功的角色,也是很多人眼中她的顏值巔峰——冷清秋,會發現,這造型的成功原因很大程度上在 氛圍。
清冷帶點小孤高,董潔確實很適合詮釋百合花,但這還不是全部。
陽光照下來帶點暖和夢幻光彩,配上她微甜的笑容,學生裝與馬尾辮暗示的清純乖巧,挺直的身姿暗示的自律出塵——花朵、光線、身姿、故事、人物,把她的 特質魅力放到最大。
這一段太經典了
清秀型往往成就於也受限於舒服,對於這類人來說, 營造「高光時刻」抵消類型帶來的平淡感非常重要。
而要高光,未必要濃妝艷抹,學董潔這樣, 利用氛圍,把個人特質放到最大,也是一種驚艷營造法。
而最妙的是這段,寫美人要是寫她的五官輪廓,總顯得落了下成,比如金庸寫香香公主的美,寫兩軍交戰一觸即發,但看到她後都自覺放下武器——通過刻畫別人的反應來虛襯美的程度,比具體詳細死磕細節效果更好。
金燕西的表情,就是冷清秋美貌的最佳註解(他可是總理的兒子,劉亦菲的玩伴,什麼美人沒見過)
聯想到一些單論長相不算出挑,但異性緣極好的女明星(其實金敏喜也算誒),再加上一些或真或假的「其實真人超好看」「太有氣質了」的坊間傳聞,氛圍加成的美人感也沒有那麼玄學。
總結一下,美貌以硬體為基礎,但絕不止於硬體—— 美說到底是一種感覺,心理學、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的一些方法都會影響這種感知,不過,篇幅問題,這期就先聊到這吧,點個「 在看」就能加速見到,下期見!
—想看更多關氛圍美分析?
—想看更多現代氛圍美人?
金敏喜 / 鍾楚曦 / 陳都靈
—更多經典風格美人?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bethebeau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