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ea羅(富書專欄作者)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每天身體很累,但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日復一日,一刻也不能停下。
每天見不完的人,接不完的電話,社交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更多。
每天各種事情交織,處理不過來,還要處理各種情緒帶來的多慮與憂愁。
或許前路迷茫,或許壓力重重,但越是在低谷苦難時,越要做減法,卸下不必要的負擔。
人在低谷時,請開啟「節能模式」,此時的節能是為了更好地啟動。
身體節能
柯爾頓曾說:「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為了健康心甘情願放棄所有金錢。」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在年輕時用寶貴的健康來換取金錢名利。
回首往事時,才發現是多麼的愚蠢。
幾年前,主持人華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談到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
有段時間,自己領導主持了一個項目,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前期拉投資贊助,每天都要各種應酬,出入在各種酒局,幾乎都是頭暈腦脹的回到家。
每天的現場調度,監製讓他也不能規律地按時吃飯,飽一頓飢一頓。
忙到沒有時間運動,終於在這種混亂不堪的生活作息中。
身體亮起了紅燈,有一次竟然在工作中直接吐血。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壞了當時的工作人員,緊急送往醫院醫治。
發現身體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下,在肺部有兩根血管爆開,一次性吐出了500cc的血量。
我們的身體是很神奇敏感的,當它需要休息時。
你不在意它,它就會以它的方式讓你重視它。
正是這一次身體反抗發出的信號,讓華少重視起自己的身體。
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以透支生命換來的名利是否值得?
也讓他明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之後,華少開始調節飲食,三餐清淡,工作再忙也會抽出一些時間鍛鍊。
及時的調整,讓他有了更好的身體和狀態去工作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像機器上了發條一樣運行。
生活有很多無奈之處,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犧牲身體為代價去交換。
正如茨威格所說的:「當我們還年輕時,命運早已經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經將身體調節為「節能模式」。
按時吃飯,定期運動,規律作息,快時則快,停時則停,這才是對未來的自己負責。
社交節能
曾聽過一句名言:「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我們流連於人群,迷失在短暫快樂之中,最終浪費了時間,耽誤了自己。
青年作家劉同講過自己的經歷。
剛到北京初入職場時,每個月的工資扣完稅後到手的只有四千多。
那時候他很熱衷於社交混局,為了認識更多明星的經紀人,圈內的活動聚會,都積極參加,幾乎從不缺席。
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明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與資源去做他們的報道。
很多時候請經紀人吃完飯後,一次幾百塊就沒有,而自己常常在家裡吃泡麵。
這樣的圈子社交維持了一兩個月後,劉同發現這種社交方式,自己的收入根本無法承擔。
他放棄了這種社交,回到了節目組從編輯和策劃開始做起,就這樣在編輯和策劃的崗位上一做就是一年。
正是這一年,他放棄了所謂的人脈社交轉為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
以前,事前推杯換盞,事後不見蹤影的經紀人們都來主動聯繫他。
就是因為在當時做全國性娛樂節目的僅僅只有四個,而劉同就是其中一個,並且還是主編。
與其花時間精力去迎合浮華的社交,不如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
有句話說得好:「與其把希望擱在別人身上,不如將希望攥在自己手中。」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是基於價值交換,空洞無物的聚會,往往適得其反浪費時間,消耗能量。
人在低谷沒有價值時,與其主動往人群里湊,不如學會社交節能。
在獨處時多讀書,提高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
多做具體的事,少想沒用的事,行動起來,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斷掉無效社交,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更有成長的事情上。
情緒節能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開篇寫道:
「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鈍感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生活中,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很多時候事情還沒開始做,情緒就開始起伏波動。
學會情緒節能,從學會鈍感力開始。
渡邊淳一在書中就講述他與另一位醫生的故事。
渡邊淳一曾在札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當過多年骨科醫生。
帶領他的是一位醫術高明的教授,教授唯一的缺點就是從來不是鼓勵式教育,而是嚴厲斥責式教育。
因為醫學容不得半點驕傲自滿,時時刻刻需要保持謙卑。
一方面,自己能力有限,渡邊淳一時常感到無力,另一方面是老師不留情面的斥責。
讓他每天都深陷在負面情緒中,心中膩煩無比,每天都戰戰兢兢的上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老師臉色上,成長非常緩慢。
而團隊中另一位醫生跟他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這位同事面對老師的斥責時,每次都回答都「是,是」。
老師的呵斥對他毫無影響,時間久了老師也適應了他的這種忠厚的回答。
以至於後來教授的「嘟嘟囔囔」和他「唯唯諾諾」之間一唱一和,配合得非常默契。
就是這種對事情保持鈍感的他,最後成為了整個團隊進步最快、醫術最好的醫生。
很多時候,我們是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生活的。
在與人交往中,人們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思考方式都不同。
以至於對待同一件事帶有的情緒,處理方式也不同。
我們不因斥責而自我否定,不因負面情緒而自我消耗。
人在低谷時,拒絕過度情緒消耗,自己為自己情緒節能。
愛默生曾說:「力量的秘密在於專注。」
把時間和精力專注在事情本身上,不在外在的環境,他人的評價中消耗自己時,萬事可成。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我們處於人生低谷時,不要再過多地去思慮。
真正讓我們累的,不是身體上的消耗,而是內心被太多東西牽絆。
聰明的人,在人生處於低谷時,早已經將自己調成「節能模式」。
身體節能,防止過度消耗,未來才有保障。
社交節能,拒絕過度迎合,自我提升才是王道。
情緒節能,放下所謂的玻璃心,才能走得更遠。
聰明的人,早已學會適當調節自己的人生。
願我們餘生,走出低谷,輕裝大步向前。
作者簡介:Sea羅,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