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操作猛如虎,結果虧到呼吸都覺得苦……
作者 | 券小券
來源 | 券業觀察
經常看新聞里說投資被騙、產品暴雷、平台跑路,然而萬萬沒想到類似的事情有一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雖然沒有暴雷,也沒有跑路,但是我們投資的2000多萬元本金虧損超90%,可以說是血本無歸了,流動資金基本全在裡面。」Abby(化名)如是說。
這2000多萬元是Abby與朋友等三人累計購買私募的資金,每個人都投入了好幾百萬元。數百萬元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便是北京的中產家庭,數百萬元流動資金也絕非易事。
從投資到虧損到尋求解決辦法,轉眼已四年有餘。如今再復盤此事,Abby語氣中沒了最初的激動,平靜中透著些許無奈。
Abby和友人就職於北京,非北京本地人,名校畢業,工作體面。由於受過良好的教育,又在北京摸爬滾打多年,投資也一向比較保守,甚至連股票都鮮少接觸。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想到自己會在投資理財上栽這麼大個跟頭。
對於京城異鄉客,有一筆豐厚的存款多少能給生活帶來些許安全感,然而這份安全感一朝全無。
怪誰?
「感覺投出去的錢也回不來了,像吃了啞巴虧。但回頭想想,總覺得自己被忽悠了。」Abby無奈道,「還是決定說出來,也給更多投資者一個經驗教訓。」
很多時候,即使在掉入危險前一秒,我們都還在堅信危險離我們很遠。
2015年A股的種種奇觀,想必不少人至今記憶猶新,千股漲停、千股跌停、又千股停牌。上一秒還人人自認是股神,下一秒多年積累的財富一朝化為烏有,大牛、大熊一年之中同現。
2015年4月,西藏博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資產」)正式成立,彼時正值牛市蒙眼狂奔。
當年末,Abby和兩位朋友合計出資2000多萬元購買了該私募旗下一產品「晉源1號基金」,該產品資金主要用於投資A股市場。投資理財經驗廖廖無幾的Abby和友人為何突然如此大手筆,而且買的還是私募產品呢?
再者,該私募屬於中小型私募,且成立時間較短,無歷史業績和更多公開信息供投資者參考,Abby等人是如何做出投資判斷的呢?
「他們主動找到我們進行宣傳,才決定投資。」Abby稱。對於Abby等人的這一說法,小券曾多次嘗試聯繫楊某及該私募基金的其它相關方,截至目前均未能獲得回應。
因為私募自身的特性,要促成一筆交易經常會有「熟人」穿針引線,將產品推薦給投資者。另據投資人Abby等人講述:她們的一位朋友,剛好與博恩資產的高層楊某熟識。當該私募機構籌備成立「晉源1號」時,該好友便在中間給雙方搭建起橋樑。
而選擇私募產品很重要的選擇往往是選「人」(產品管理人、基金經理)。Abby稱,一是聽熟人推薦的;二是認為投資理財這種事,人家好歹是專業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了解到這個楊某不一般,在接觸和介紹了解產品過程中,對方主打的也是楊某的「不一般」。
券業觀察查閱公開資料發現,上述楊某是個「80後」,同時還是該私募的總裁兼合規風控負責人。本科就讀於國內一流高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學碩士學成回國,機緣巧合之下接觸並最終進入金融領域。在進入上述私募公司之前,楊某還曾在國際知名投行工作多年。
(截圖來源於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
此外,在和「熟人」及楊某交談過程中,Abby等人了解到楊某在山西的資源和人脈「非同一般」。2015年,時值山西證券籌備定增。「他(楊某)說這隻基金肯定能賺錢的。家裡有些人脈和資源,可以拿到定增份額……」Abby稱。
針對Abby等投資者的陳述,券業觀察多次撥打楊某固定電話、手機,以及添加微信、發郵件尋求核實,截至目前始終未能獲得回復。
全球頂尖學府求學經歷+國際知名投行工作經驗+人脈、資源+熱門投資概念,再加上對熟人的信任,Abby等人沒有再做過多調研,便把錢投到了楊某介紹的私募產品。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上船容易,下船時候卻沒那麼愉快了。
巴菲特認為,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寧可持有現金。只是,如何判斷是否「好」實在是道難題。
在當時不少人看來,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確實算得上不錯的投資。可是,不錯並不等於萬無一失。
2015年12月8日,「晉源1號基金」正式成立,存續期為兩年,據Abby介紹,該基金初始實收資金為兩億多人民幣,Abby及友人合計出資兩千多萬元。隨後,該私募產品作為劣後級投資人參與到中歐盛世博恩晉源1號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中歐晉源1號」)中,由該資管計劃作為投資主體參與上述山西證券定增項目。
2016年1月,山西證券定增完成,上述資管計劃成為山西證券當時的第六大股東。券業觀察也查閱山西證券的相關公告,Abby提到的資管計劃當時確實通過定增成為山西證券的第六大股東。
「楊某說,自己的『人脈』透露消息,山西證券完成定增後,會持續注入資產,做大山西證券的市值……總之,參與定增不會賠的。」Abby對券業觀察回憶道。對此,券業觀察也試圖向楊某及博恩資產方面求證,但未能獲得回復。
上述定增完成後,沒有出現所謂的「注資」行為,不過出現了資本層面的一些其它動作,比如:大股東擬將持有的30.42%股份無償劃轉給山西金控集團;對一家註冊在香港的期貨公司增資等。
2016年上半年,該上市券商股價雖起起伏伏,但是總體向上。股價較定增股票上市首日收盤價一度上漲35.8%。
然而,2016年下半年,股價走勢就不那麼如意了。期間,山西證券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還接連進行了減持。至2017年1月份股票解禁時,山西證券股價已經跌破當初的定增價。
Abby表示,「解禁時,有投資人要求退出。但資管計劃管理人的投資策略是等待股價反彈擇機退出,楊某也表示『會繼續推動國資注入資產、提升股價』。然而股票價格持續走低,2017年5月資管計劃凈值跌破止損線。」該資管計劃不得不進行變現、清倉。
(投資者提供的晉源1號基金業績走勢圖)
根據投資者提供給券業觀察的該資管計劃清算報告顯示,2017年6月份到2018年3月份之間,該資管計劃共進行了五次清算才完成清算工作。五次合計清算所得資金不及成立初期實際募集資金的50%,劣後級「晉源1號」還要承擔優先級的損失,最後僅拿到0.27億元。Abby及友人的這次投資虧損約90%。
彼時,Abby購買的「晉源1號」存續期已滿。在管理人的建議下,投資人簽署了一份補充協議,進行展期。「基金管理人說將用剩餘資金投資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創股票,以及合適的時機從融資融券加槓桿操作,逐步提升基金的市值後再安排退出。但是資金越管理越少……」
之所以同意展期,Abby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已經虧損90%了,不如死馬當作活馬醫;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楊某的再一次口頭保證。」
「但回頭想想,總覺得自己被忽悠了。」Abby在復盤整個過程時發現,楊某從頭到尾都在表現出自己的「不一般」,只給了些口頭承諾;此外,楊某在用退出山西證券後剩餘資金投資中小創時,和投資人承諾「用其它資金拉高股價安排你們退出」。
針對Abby等等投資者提出的上述問題和質疑,券業觀察多次致電、發郵件給楊某,同時也與該私募基金列明的相關信披負責人殷某聯繫,試圖諮詢博恩資產方面的意見。手機接通之後,殷某聽到問題之後便以「不清楚」為由匆匆掛斷,其它電話也未能撥通。
此外,券業觀察也聯繫了「晉源1號」託管人中信證券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項目是多年前的且當初並非自己負責,還需要去查一下,另外自己屬於託管部,不太方便代表公司直接對外做過多溝通。
截至Abby等人退出「晉源1號」時(2018年4月份前後),他們的本金虧損91.4%。「我們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血本無歸了。眼看著越虧越多,其實我們也找過,但對方態度強硬,說『市場行情這樣,我也沒有辦法』。業務能力這樣卻毫無愧色。目前基金仍在存續期,有些投資者還未退出……我們把經歷說出來,希望投資者引以為戒。」
Abby等人認為:資金募集初期,私募公司方面存在虛假、誇大宣傳和誤導投資者的問題;另外,拋開行情等不可控客觀因素,公司的業務能力也有待加強,部分投資決策的失誤也是造成巨虧的原因之一。
博恩資產官網顯示,公司現有9隻產品,並無公布更多產品信息。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統計,博恩資產成立五年以來共備案了25隻基金(不包括上述「中歐晉源1號」資管計劃)。目前僅有一隻產品運作狀態備案為「正常清算」;兩隻為「提前清算」;其餘均處於正在運作狀態。
復盤案件全程,不難看出投資者的不成熟和私募基金操作存在一些疑問。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尤其是大額投資時,一定要做好背景調查,儘量多地了解產品和產品背後的人、公司,而不是偏聽、輕信機構方面的說辭和一些口頭保證。在投資過程中,如果發現產品存在疑問或不合理之處,要做好取證、留證工作,以備不時之需。
券業觀察查閱此前一些私募基金虧損私募被判擔責的案例發現,對機構方違法違規行為的留證往往能為投資者贏得案子起到有力作用。
此外,一定要學會理性維權,放任不管吃啞巴虧、暴力維權等等都是不合適的。當對理財產品產生質疑,尤其是發現管理人在運作中存在不規範動作,可向託管人反映情況;同時諮詢專業律師、相關從業人員的建議;如果確定其中存在違規之處,也可向監管部門尋求幫助。
如果你和上述投資者一樣,買的是基金,一定不要忘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的存在。購買產品前,投資者可以登錄中基協官網,查看相關公司和基金的備案信息,來驗證機構方的「真身」以及所提供的的服務是否靠譜;購買產品後如果出現問題,同樣可以將情況反應給中基協。
對於機構和基金經理來說,讓投資者信賴的應該是業績。行情不好的時候,才更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
你在投資過程中,踩過哪些「坑」?或巧妙躲過哪些「雷」,又是如何做到的?評論區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