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學習,小學生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2020-02-21     閩北日報

家長篇

低年級: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其中涵蓋與孩子共同閱讀、親子活動等。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如:一年級,《讀讀童謠和兒歌(1、2、3、4)》(曹文軒、陳先雲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級新鮮事多》等繪本;二年級,《神筆馬良》《七色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願望的實現》《一起長大的玩具》等,或是成語接龍、背詩比賽、講故事比賽、包餃子等親子活動,讓孩子們動起來。同時,及時接收老師推送的資源,定期向老師反饋孩子學習情況。

中、高年級:

引導孩子認識到居家學習和學校教學的不同。利用在家相對空閒的有利時機,每天誦讀一首詩詞,可以錄音或拍成視頻發朋友圈以鼓勵,也可開展演一演、與孩子比一比等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堅持每天練習一頁字,自學一篇課文,有計劃地閱讀整本書,分享生活;開展基於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學習,並做一些研究報告和調查報告,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篇

低年級:

1.制定作息表。與家長一起制定時間安排表,按時作息。

2.每日有閱讀。可以讀新學期要學的課文,也可以讀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還可以和家長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及古詩詞。把當日的內容讀給家長聽,也可以通過微信等向老師提交朗讀錄音。

推薦閱讀四步法:

一讀,藉助拼音或工具書讀通句子。

二說,把讀懂的內容說給家長聽。

三想,想一想讀不懂的地方。

四演,把讀到的內容演一演。

3.每日有實踐(或書寫)。完成教師或家長設計的每日主題實踐活動任務;完成老師布置的練字內容。

中、高年級:

1.合理安排好時間。特殊時期,更好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早睡早起,做到學習生活兩不誤,運動休息總相宜。

2.自主學習有方法。居家學習,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時機。用好讀書方法,促進自我提升。

3.堅持閱讀有積累。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學們要充分利用時間,多讀好書,開拓視野,薰陶情感,享受知識的樂趣。鞏固背誦必背古詩詞,閱讀下學期的必讀書目、選讀書目。在閱讀的同時還可準備一本讀書記錄本,記錄下好詞好句,記錄下你的感受,還可以製作讀書卡,寫寫讀書筆記。總之,讓讀書成為你的常態。

4.實踐調查有財富。當前的情況,同學們不能做一個只安心讀書的孩子,而是要關注新聞,了解疫情,可以自制疫情學習單,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調查研究,更好地了解無數為疫情而奮戰在第一線的普通而偉大的人們。同時學會獨立思考,清醒判斷,學會守住人生的底線,從而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有責任,有擔當。所有此時的學習都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

5.提升自己好時光。在這個特殊的寒假,同學們還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依據自己的特長進行練習鞏固,如書法、樂器、繪畫等;你也可以有節制地收看一些有益的影視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中國教師報》推薦的30部世界經典兒童影片等;你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開展親子活動,挖掘自己的潛能,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學習資源

(一)學習資源:

1.一、二年級慕課,掃碼學習。

一年級慕課

二年級慕課

2.「出口成章」APP二維碼

在「朗讀」頁面發布朗讀任務,學生完成後即可查看。

教師端使用操作視頻:

http://image.talk2best.com/upload/teacherdemo.mp4

學生端操作演示視頻:

http://image.talk2best.com/upload/studentdemo.mp4

整體功能演示視頻:

http://image.talk2best.com/upload/productdemo.mp4

3.《中國教師報》推薦的30部世界經典兒童影片

《寒假閱讀筆記》模板(適合中高年級)

4.免費提供有關教材電子版(下載地址見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國家中小學網絡雲課堂主頁);人民教育出版社向社會免費開放「人教點讀」數字教學資源庫(下載方式見國家中小學網絡雲課堂主頁)。

5.福建教研網小學語文學科網頁《資源共享》欄目:

http://fjspjs.com/xKjy/xxyw/index.aspx

(二)其他資源:

1.心理疏導:

https://mp.weixin.qq.com/s/7ub-efXMH9lsd_MJ1uQZkQ

2.這10道與疫情有關的作業題,你的孩子會如何作答?

(https://mp.weixin.qq.com/s/Jm5Y41BJWyKOkxG4Rmee6w)

3.這場抗「疫」,我們在學習

(https://mp.weixin.qq.com/s/dwFGNk3UULMgHWonENPKAw)

(林夢琳 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tUbZnAB3uTiws8Kbt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