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北魏挑釁,他用一壺尿酒羞辱敵人,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2019-12-03   宦官趣聞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政權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延續並拓展其父劉裕制定的一系列富民興國政策,創造了長達近30年的盛世——「元嘉之治」。

劉義隆雖是治世明君,但在軍事上卻與乃父宋武帝劉裕相差甚遠。在位30年間,為了收復被北魏侵占的河南之地,宋文帝先後發動了三次北伐戰爭,均以失敗告終。

特別是公元450年第二次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大軍借勢反擊,一路南下,直抵長江北岸,與劉宋都城建康隔江相望,劉宋朝廷一片恐慌。


劉宋開國皇帝劉裕


北魏實現了反攻目標後,在宋境燒殺搶掠,乘勝撤軍北歸。宋文帝二次北伐,連續敗北,不但顏面盡失,而且經此一役,國力大損,「元嘉之治」從此衰敗。史載「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資治通鑑》)

不過,就在拓跋燾撤軍北歸途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為劉宋的北伐失敗找回了一點顏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例:盱眙之戰。劉宋以不到4000兵力,將拓跋燾10萬得勝之師打得灰頭土臉、落敗而逃。

創造這一奇蹟的,是劉宋的輔國將軍臧質。更為有趣的是,引發這一經典戰局的誘因,竟是因為一壺尿酒。

這是怎麼回事呢?

1.一壺尿,引發魏軍圍城

宋魏之間雖然在戰場上互相攻伐,但戰前或休戰期間挺有意思,經常有使者往來,雙方將領也時常互換禮物。比如本次北伐期間,魏軍在大敗駐守彭城的劉宋參軍馬文恭時,就曾派俘虜去向彭城宋軍索要酒和甘蔗,武陵王劉駿給了他,北魏就回送了貂裘、駱駝和騾子。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形象照


拓跋燾後來又索要柑橘和賭博用具,宋軍給他後,他又回送毛氈、鹽和胡豆豉。

盱眙太守沈璞很有才能。宋軍北伐之初,多數人都認為宋軍主動出擊,北有黃河阻擋,盱眙靠近淮河,相對安全,沒必要全面防備。但沈璞認為盱眙是南北要衝之地,必須有備無患。因此,大力加固城牆,籌備武器糧食,雖然全城兵力只有3000,但備戰非常充分。

臧質是劉宋劉開國皇帝劉裕的妻侄,此人輕佻放縱,生活奢侈,愛好鬥鷹走狗,賭博嬉戲,但也博覽史書,很有才能,愛好談兵論道,作戰能力也可圈可點。

「質少好鷹犬,善蒱搏意錢之戲···涉獵史籍,尺牘便敏,既有氣干,好言兵權。」(《宋書》)

這次北伐前,臧質曾因生活輕佻被免職,起初只是以士兵身份跟著打前鋒。拓跋燾率軍進逼彭城時,臧質才被任命為輔國將軍,率一萬軍隊北上增援。但剛到盱眙城外,就遭遇北魏大軍,倉促迎戰,手二三路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臧質丟掉軍械物資,只帶著僅剩的700多人逃進了盱眙城。雖然是敗軍之將,但臧質官職比太守沈璞高,因此,敗逃進城的臧質就成了盱眙城的最高領導。


北魏劉宋疆域圖


拓跋燾這次率兵反擊,路過盱眙時,得知盱眙城內糧食充足,曾率兵攻打,但因為防守嚴密,攻了一陣沒攻下,就只留下幾千兵力圍困盱眙,然後直接南下。

南下反擊得勝後,北歸途中路經盱眙,拓跋燾又惦記上了盱眙城內的糧食,於是兵臨城下,想撈一把再走。

和以往一樣,拓跋燾先向宋軍索要禮物——派使者向臧質要酒,這其中不乏威脅和耀威意味:快送上酒來,不然我就要大軍攻城了。

遭遇敗仗、急於找回面子的臧質,為表明自己不懼威脅的決心,激發守城將士的鬥志,也藉機羞辱一下魏軍,就裝了一壺尿送給使者。

一壺臊臭撲鼻的「尿酒」,惹怒了拓跋燾,他當即下令大軍圍城,在盱眙城外築起壕溝,用土石填平護城河,並引船製作浮橋杜絕水路,以防宋軍外逃。「燾自廣陵北返,便悉力攻盱眙,就質求酒,質封溲便與之。燾怒甚,築長圍,一夜便合。」(《宋書》)

宋軍一看不妙,馬上乘船撞開浮橋出擊,大敗魏軍。魏軍第二天直接將大船連在一起組成水上防線,這次宋軍戰船撞不開,水陸兩路都被魏軍阻斷,只能固城自守。


宋文帝形象照


2.「口水仗」,宋魏針鋒相對

將宋軍死死地圍在城內,拓跋燾自以為勝券在握,又和宋軍玩起了「口水仗」和心理戰。

他派人送給臧質一封信,上面說:「我現在派出的攻城兵,都不是我們鮮卑族人。城的東北是丁零人和東胡人,城南是氐族和羌族人。他們本來就是些反賊,如果戰死的話,正好給我們減少了反賊;所以,你就是殺死他們,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壞處。」

臧質看後,馬上回信:「你仗著有四隻腳的騎兵,就屢屢侵犯我們。你知道王玄謨和申坦(此前被魏軍打敗)為什麼後退嗎?民謠說『虜馬飲江水,佛狸(拓跋燾小名)死卯年』。當初是因為卯年未到,先用這兩隻軍隊來引誘你喝長江水。這次你的死期到了,我不會讓你活著回去。幸運的話,你會被亂軍殺死;如果不幸被我活捉,我就用驢把你馱回京城。你安心攻城吧,糧食不夠我可以給你,不要中途溜掉。」

拓跋燾看完信後怒火中燒,馬上讓人製作了一張帶滿刺的大鐵床,對周圍人說:「破城之後,我要活捉臧質,讓他嘗嘗坐在鐵床上的滋味!」


北魏騎兵


為了瓦解魏軍的鬥志,臧質又給魏軍寫了一封信說:「你們告訴後方的人民,剛才佛狸寫給我的信中,把你們當作反賊,根本不顧你們的死活,你們以前都是中原的百姓,為什麼要自取滅亡,而不知道轉禍為福呢?」

「質又與魏眾書曰:『爾語虜中諸士庶:佛狸見與書,相待如此。爾等正朔之民,何為自取縻滅,豈可不知轉禍為福邪!」(《資治通鑑》)

臧質還讓人寫了懸賞通告給魏兵:斬掉佛狸頭者,封萬戶侯,賞布、絹各一萬匹。

拓跋燾大怒,馬上下令大舉攻城。

3、攻守戰,魏軍大敗而歸

第一天,魏軍先用鉤車鉤取盱眙城樓,城內的宋軍士兵數百人上前,喊著號子拉住鉤車的繩索,使魏軍的鉤車拉不回去。夜裡,宋軍又用木桶將士兵吊下城外,將鉤車的鉤子截下帶回,全部破壞了魏軍的鉤車。

第二天,魏軍又改用衝車撞擊城樓,但宋軍加固後的城牆堅不可摧,每次撞擊,只能掉下幾升牆土,根本動搖不了牆壁。

魏軍動用各種攻城工具都無功而返,無奈只好使用最後的辦法——肉搏戰。魏兵輪流強行登城,一有人墜下,後面的人馬上跟上。城上的宋軍齊心協力,毫不畏懼,箭刀並用,魏軍死傷無數,並射殺了北魏高梁王。經過幾天的廝殺,魏兵的屍體堆積的和城牆一樣高。


北魏南侵劉宋形象圖


這次攻守大戰一直持續了30天,據《資治通鑑》載:「殺傷萬計,屍與城平。凡攻之三旬,不拔。」《宋史》載:「如此三旬,死者過半」。

此時,魏軍中疫病開始蔓延,拓跋燾又聽到消息說宋廷南有建康水軍前來增援,北有彭城大軍欲斷其歸路,擔心北歸受阻的拓跋燾於是下令,焚燒攻城器械,撤軍北逃。

臧質戰後將功勞歸為太守沈璞,讓其將捷報寫在露板上,沈璞一再拒絕,反將功勞歸於臧質指揮有方。捷報傳到京師,宋文帝大喜,對二人都進行了嘉獎。

「臧質以璞城主,使之上露板,璞固辭,緊功於質。上聞,益嘉之。」(《資治通鑑》)


盱眙今景


盱眙之戰,宋軍以3700兵力勇勝北魏10萬大軍,以少勝多,大大振奮了劉宋軍心、民心,這也成為劉宋第二次北伐最大的亮點。

遺憾的是,拓跋燾落敗而逃時,擄走劉宋一萬多人口,夜裡在安王坡宿營。駐守彭城的江夏王劉義恭接報後,手下將領建議追擊解救,劉義恭卻不敢出擊。直到第二天宋文帝親自下令追趕擊,劉義恭才出兵,但為時已晚,得知消息的拓跋燾將所擄之人全部殺害。

(參考史料:《宋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