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吃播界第一美男子:商細蕊(尹正)

2020-04-02   殺姐電影

於正的新劇起錯名了!


當看到除了唱戲,萬事混不吝的水雲樓班主商細蕊,在無戲可接的檔口下,還能坐在飯桌上大快朵頤時。


整個戲班子看著商細蕊吃飯


我就意識到,比《鬢邊不是海棠紅》更妥帖的劇名應該是——


《鬢邊塞滿醬肘子》


自打開播至今,當所有人都在研究服化布景、京劇內容的專業度,以及兩位男主的兄弟情時。


大概只有我,潛心致力於尹正的吃播系表演藝術形式。


我們來看,商細蕊(尹正 飾)這個人物打小進入梨園,童年充斥著父親的打罵,青春期痛失了最親密的師姐,好不容易熬成了班主,還要隨時對抗本地梨園會長的算計。


遵循這樣的人物小傳,再配合上「戲瘋子」的先天人設。


商細蕊這個角色,幾乎生來就在自我毀滅的邊緣行走。


假如放在DC世界裡,他就是小丑的下一任接班人。




但是!


這部劇雖然安插了孔武有力,並且有富庶原罪的程二爺,卻沒有給他蝙蝠俠的黑色戰衣。


當臉上塗滿油彩的「北平joker」商細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宿敵時。


尹正卻用更高明的方法,盤活了這個主角的人生——


吃!


除了開頭提到的「無戲可接也不忘吃」,尹正還在所塑造人物時加入了許多吃戲。


這麼說吧,「吃」才是支撐商細蕊活下去的源動力。(聽起來像廢話)


首先,吃和唱戲密不可分。


《鬢邊不是海棠紅》在鋪設時代背景時,早有交代。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當時所有傳統曲藝都在此融匯,這是千年梨園最輝煌的舞台,也是近代中國最艱難的時刻。



既然亂世之下,梨園唱將紅極一時。


那麼越大的角,就得有越詭異的怪癖。


比如侯玉魁侯老闆,上台之前必抽飽大煙;

在宮裡唱過戲的寧九郎,開唱前必進一碗冰糖銀耳蓮心湯;

讀書人下海的原小狄,每次臨場都要讀一遍《道德經》;

相比之下,商細蕊還算好打發:

每次默戲時,只要小跟班端上一碗油香四溢的醬肘子就行。



當然,這裡說好打發也是相對的。


就比如商細蕊去程二爺家唱戲那段。


臨登台前,咱們的商老闆面對富商家裡的山珍海味,可是一樣都瞧不上。


扭過頭,就差人去端醬肘子。



按照商細蕊自己的說法:


「演京劇講究飽吹餓唱,唱戲的吃多了堵著丹田氣,上台張嘴要能吐出來才行。」


可對醬肘子的渴求,早已戰勝了他的理智。


商細蕊喜歡吃,哪怕這挑戰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原理。


因此,說商細蕊這「戲比天大」並不過分,但想要讓他開嗓,不先塞上一個醬肘子絕壁不行。



其次,吃對展示人物關係必不可少。


看過小說的原著黨應該清楚,這部劇的原始藍本,其實屬於耽美類別。



既然想要把它影視化,又不能觸動行業紅線,那麼程二爺和商細蕊之間的關係,必然要重新定義。


劇版《鬢邊不是海棠紅》的主創很聰明,既要寫兄弟情,又不能太冒犯原著粉絲。


因此兩位主角之間,就出現了大量的吃戲。


一開始是程二爺請商細蕊吃牛排、吃甜點,後來就是商細蕊請程二爺吃油餅。



最放不下身段的商細蕊,想請程二爺過來記帳時,就不斷的吃餅乾,最後噴了程二爺一身。



程二爺百般不情願,可第二天就給商細蕊送來一罐餅乾。



如果不加這段吃戲,這段人物關係表現的,不知道得有多尷尬。


我們不知道,尹正在劇本創作上介入了多少,但假如沒有他這種隨時隨地,都餓了三年式的吃相。


以這個角色彆扭的性格,也就別提什麼人物關係了。



最後,吃使演員與角色渾然一體。


其實早在《鬢邊不是海棠紅》開播時,尹正就因為開吃播上了熱搜。



在食物面前,他眼神里洋溢出的喜悅,與劇中的商細蕊如出一轍。




而這些,都是我們在尹正的「一剪梅」時期,所看不到的。



商細蕊喜歡吃肘子,尹正的微博頭像也一直都是醬肘子;

商細蕊向來大口吃大口嚼,尹正在家裡吃飯也是一個樣。


在談到商細蕊這個話題時,大家總喜歡說:


京劇的裝扮有多遭罪(如貼鬢、吊眉等),

商細蕊唱戲的精氣神有多好,

尹正唱武生和旦角的形體有多專業......


咱不是專門研究戲曲的,但京劇里的唱念做打本就是童子功,沒個十年八年根本下不來。


而且作為一個音樂學院的畢業生,我相信尹正也絕達不到一流京戲演員的水準。


而最能與人物交融,也最能讓角色走進觀眾的,當屬尹正身為一個吃貨的靈魂!


你說,身為一個童年遭受暴力,青年痛失所愛,中年又慘遭算計的戲瘋子。


商細蕊這個角色,為啥不惹觀眾垂憐,反而在社交媒體上一路討喜?


網友們總結的挺好:


弱小,無助,但能吃。



不過,作為一個過路粉絲,我也想提醒一下尹正——


照這樣吃下去,今年開春的衣服可別穿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