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語有云:「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福禍先知,事盡濟耳」,福運到來不能夠察覺就不算是福氣,災禍來臨前不預防就肯定成為禍害;福與禍能先預測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處理好。
因此,我們要對人生福與禍的徵兆提前知曉,然後才算是真正的避災就福!曾國藩在家訓中說:一個人,興旺發達前,往往會有這四個徵兆。而個體的興旺會帶動家庭也興旺,因此,與這四種徵兆相對應的就是:一個家庭,蒸蒸日上,常有這四種家風。
第一:慎獨;
何為「慎獨」?就是指:言行表里如一,能夠做到人前人後一個樣;在沒人監督的時候,也能嚴格管控好自己——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繼而保持心靈的平靜,以達到修身養心的目的。
因此,曾國藩在家訓中說:「慎獨則心安」。因為做到了慎獨,就可以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繼而會覺得內心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
而「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第一尋樂之方,是守身如玉的基礎」,所以,一個人,興旺發達前,往往會有這個徵兆。而一個家庭,若有「慎獨」的家風,也會蒸蒸日上!
第二:主敬;
何為「主敬」?就是指: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具體表現就是: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對任何人都恭敬客氣。比如說,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因為對人態度謙遜恭敬,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曾國藩「修身十二條款」的第一條便是「主敬」,即: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因此,曾國藩在家訓中說:「主敬則身強」,因為做到了「主敬」,人緣好,心情好,內心富足而健康,就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壯大;但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人緣差,心情差,處處是障礙,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所以說,一個人,興旺發達前,往往會有「主敬」這個徵兆,正所謂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而一個家庭,若有「主敬」的家風,也會蒸蒸日上!
第三:求仁;
何為「求仁」?就是指:講究仁愛之人,友善待人。
曾國藩在家訓中說:「求仁則人悅」,即: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都是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到天地之氣以成形體,而我和世間萬物在根本上是同出一源的。如果我只為自己謀求私利,不知道對他人寬厚仁慈,這就是和大本一源的道理相違背。
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不能仁愛,就會失去人心;反之,你能夠仁愛,則會得人心,讓人心悅誠服。
曾國藩還有孔子的「欲立立人、欲達達人」來說明「求仁」的益處,你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地歸順於他的呢?
所以說,一個人,興旺發達前,往往會有「求仁」這個徵兆。而一個家庭,若有「求仁」的家風,也會蒸蒸日上!
第四:習勞;
何為「習勞」?就是指:努力工作、辛勤勞動。曾國藩一生秉持勤儉的作風,且從中受益匪淺,於是他大力教導子孫後代要勤儉:「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勞則神欽」,這又是為何呢?一個人辛勤勞動,所穿的衣服和吃的食物,都和他的努力和付出相匹配,就會得到旁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讚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因此,作為獎賞,勤苦勞動的人長壽,安逸享受的人短壽。勤勞的人,因為經常參加社會勞動,能力和才幹都能夠派上用場,為社會創造財富,給別人帶來好處,神明都對他們的行為感到欽佩敬仰。安逸享受的人,從不參加社會勞動,毫無才幹也會被社會所淘汰,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鬼神都他的行為感到厭惡。
成由勤儉敗由奢,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所以說,一個人,興旺發達前,往往會有「習勞」這個徵兆。而一個家庭,若有「習勞」的家風,也會蒸蒸日上!
《易經》中有句名言叫:「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好事和壞事都是有個積累的過程,好事做多了,就會迎來福報;壞事做多了,就會招致禍患。
因此,我們首先牢記老祖宗告訴我們的一個人或家庭興旺發達的徵兆,然後多努力實踐,多積累善緣,最後才能心想事成,善有善報。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評論、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