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助力春耕側記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疫情面前,成立有院士工作站的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運用系統化思維,堅定公司全體員工共克時艱、渡過難關的決心。截止3月13日,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已加工各類種子52萬公斤,其中水稻種子27萬公斤,玉米種子25萬公斤;新增銷售各類種子61萬公斤,其中水稻種子33萬公斤,玉米種子28萬公斤。
保加工 20餘名員工火線轉崗
機器快速運作,工作人員嫻熟操作。走進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的種子加工車間,忙碌有序的景象呈現眼前。車間裡,高速運轉的自動化機器正將種子一袋袋包裝好;倉庫里,戴著口罩的員工正將種子有序搬運到推車,再轉運到貨車上……
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屬於第一批覆工復產的企業,2月26日獲批,3月1日公司正式復工復產。「考慮到正當春耕,公司獲批覆工後第一時間投入到了種子加工中。」公司負責人邵仁學介紹,由於全國都處於疫情攻堅的決勝時期,農民工出不了村,公司隨即發出倡議書,號召在漢幹部、職工帶頭深入加工一線,現已召集了20餘名在營銷、行政等崗位工作的員工,全力投身到種子搬運、包裝等工作中,確保種子包裝工作正常開展。
「突然高強度的體力活讓大家都累得直不起腰,效率雖不如以前,畢竟營銷、行政的工種和生產一線的不一樣,但大家都能克服。」邵仁學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想千方設百計的做好種子加工、包裝等供應工作,不誤農時。
點對點運輸 讓種子直達田間
加工好的優質種子,包裝好了怎麼運出去?這也是當下的一大難題。由於疫情,各地之間物流都受到阻礙,加工好的種子運不出去,購買的種子也運不進來,這大大影響了農作物的播種。
湖北作為農業大省,由於地理、環境、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農作物主要是以水稻、玉米為主,這些都屬於春耕作物,「這幾天正是春耕的時候,種子出不去,運不到農民手上,耽誤的是農民一年的收成,影響的是湖北省一年的發展。」說到這裡,邵仁學的語氣有些著急。
為了解決物流問題,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迅速向上面反映了這一情況,並得到了解決。上級及時建立了春耕備種綠色保障通道,為湖北種企人員和車輛省內省際出行辦理綠色通行證,使用點對點的專車進行運輸,將農民急需的水稻優質早雜兩優287、優質常規稻黃華占、優質玉米漢單77等種子直接供給到村組指定站點,直達田間地頭。
解決種植難題 技術員在線教種地
作為農業部認定的育、繁、推一體化的國際化現代化種子企業,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公司在海南建立了科研基地。邵仁學介紹,農作物異地培育,就是利用南方溫暖的氣候條件,南、北方交替種植,縮短育種年限,加快繁育進程,「今年由於疫情,公司科研人員暫時去不了海南,南繁科研項目無法展開,導致公司在科研方面的損失非常大。」
一方面是科研受阻,另一方面是農民遇到難題。不久前,有農民反映疫情導致無法出村,農藥、化肥、種子等資源不足,春耕困難。對此,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不忘企業擔當,為保春耕,勇擔使命,要求科研人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工具,藉助抖音等平台,對農民進行線上授課,在線教大家如何通過改變種植結構解決種植難題,為農民帶來科學希望,為農民提供種植技術支持。
「春播一粒籽,秋收萬斤糧,春耕播種和防控疫情同樣是天大的事。」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邵仁學說,作為重點國有企業,他們理應全力以赴,爭做貢獻。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張宇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