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演員班底固然保障了它對年輕受眾的吸引力,但在我看來,真正讓它破圈被更多人關注的原因,還是來自它擁有能引發觀眾共情的題材。
無論是被年輕觀眾津津樂道的兒女情長,還是讓老一輩感同身受的家長里短,《麻洋街》對生活的戲劇化凝練,讓它具備了打穿觀眾年齡層的基礎。
這樣一部充滿溫度的劇,也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或者身處同一個人生階段的人,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文、編輯、排版 丨嘉文
開播 5小時,優酷站內搜索熱度值破 9600,連登四個微博熱搜,抖音熱搜榜首。這是前天上線的新劇《親愛的麻洋街》(以下簡稱《麻洋街》)創下的首輪戰果。
憑藉高質量班底打造的這檔製作精良的年代劇,一經開播就廣受好評。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也是一條街上街坊鄰里的故事。
看著記憶中曾經熟悉的一幕幕80年代場景再度被劇組還原,人間煙火氣幾個字,被這部劇用最生動活潑的方式一一展現。
有人說,看《麻洋街》的時候,腦海中總是不時浮現齣兒時在大街上瘋玩瘋跑的日子。但其實,這部劇不單包含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也關乎一代人成長的青蔥歲月。
能在 10月迎來這樣一部能喚醒集體記憶的合家歡青春劇,必須要給光芒影業的良心企劃點個贊。它之所以能有目前如此高的人氣,看看演職名單,你會發現完全在情理之中。
老咖新秀集合打造年代精品劇
主演之一的譚松韻,絕對是今年新生代演員里的勞模。不但參演了前段時間大熱的《以家人之名》,還在新劇中出演了一個通吃文理科的學霸,開播僅一個小時,「譚松韻終於演了學霸」就竄上微博熱搜。
另一位主演許魏洲,在劇中飾演馬曉曉(譚松韻 飾)的青梅竹馬。這個角色的看點絲毫不亞於譚松韻扮演的學霸,我有幸提前看過該劇的故事大綱,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嚼頭且帶有一定悲劇色彩的人物,這裡賣個關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追。
由牛駿峰飾演的易東東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角色。他在故事中扮演一個單純暗戀著馬曉曉的純情男孩,隨著故事的推進,人物本身也將經歷蛻變。
除上數幾位頗有觀眾緣的青年演員,《麻洋街》中的老戲骨也不少。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陳瑾、史可和焦剛,都是經常出現在國劇里的實力派演員。
劇中新老演員之間的互動非常自然,表演也十分落地,讓觀眾能最直觀感受到劇中的生活氣息。好幾場戲都看得人捧腹連連。
無論是演員和角色的貼合度,還是他們的表演與故事呈現主題的匹配度,都達到非常高的統一,觀眾也會非常輕鬆地融入到故事裡的語境,代入感極佳。
考究的時代細節
有優質演員班底吸引眼球,還得有一個抓人的故事。
《麻洋街》的題材非常討喜,講的是上世紀 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故事。那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人們開始普遍接受外來新事物的年代。
雖然彼時的國人物質生活條件依然緊張,但面對越來越多元的外來文化引入,人們開始感受到一些希望和生機。
為了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少人選擇南下淘金。易東東(牛駿峰 飾)的父親易勝利退伍後舉家從湖南遷回廣州老家開始創業,無意中趕上了「下海」熱潮。
廣州歷來都是一座非常有生活氣息的城市。為了還原上世紀 80年代初的廣東市井樣貌,劇組除了在服裝上花功夫,力圖還原當時的著裝風格,生活細節上也非常講究。
比如,那個時候市場的貨品和糧食不像現在這樣充足,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每家買東西都必須憑糧票、郵票、布票進行交易。
又比如,那時大家的住房條件相對簡陋,硬體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因此,去公共澡堂洗澡一定是不少 80乃至 90後的記憶。這些,都被如數還原到了故事中,帶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
更難得的是把當年的街坊情給還原出來。集體主義時代遺留下來的平房雖然硬體捉急,但鄰里之間時不時還可以相互走動,有什麼困難大家相互幫襯,雖然也會因為一些矛盾磕磕碰碰,但街道之間的人情味一直都在。
看到故事中的人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融洽氛圍,再看看當今被高樓公寓間隔的冷漠和距離,難免令人唏噓。
豐富的鄰里故事
如果說還原宏大的時代細節足見主創真心,對個體命運細緻動人的描寫和捕捉,則反映了劇組對品質的把握與追求。
《麻洋街》展現的世界不大,劇如其名,就在這一條小街上。但它的結構又非常飽滿,因為街上的每戶人家都道盡了人生百態。
雖然故事的整體基調是明亮而歡快的,但細看裡邊的每個人物,他們又在經歷著各自的煩惱。
歐小劍天資聰穎、成績優異,卻因父親的入獄成為了只有奶奶的「孤兒」,父親出獄不久後失蹤,一而再再而三的變故使得他失學務工,成為麻洋街「異類」。之後成為臥底警察,為了破獲走私大案而不得不隱匿身份,卻導致他的青梅竹馬也是他最愛的人馬曉曉的誤會。
女學霸馬曉曉雖然成績優異,但礙於她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老媽,本身喜歡理科的她,不經自己同意,就被母親擅做決定給轉到了文科。不光換科受一肚子氣,該和誰成為朋友也要被望女成鳳的母親橫插一腳。
用母親的話來說,女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幾步絕不能走錯。本著 「為你好 」的初衷,女兒在她的控制下成為一個被隨意塑造的 「玩偶 」。堅持自我還是成為聽話的媽寶女,馬曉曉的煩惱,何嘗不是身處時代變革的每個當代青年的煩惱?
再來說易東東,他雖然對鄰家女孩馬曉曉心生好感,但這畢竟是人生中頭一次為一個女孩動情,更何況,他已經注意到了馬曉曉和歐小劍超越友誼的情感。那尾隨護送馬曉曉回家的稚嫩舉動,相信經歷過單戀的觀眾都能獲得共鳴。
青少年的煩惱大多是青澀而懵懂的,成年人的煩惱,卻來得分外直接而現實。
劇中開篇沒幾集就講述了易東東老爸因為過於輕信他人,而在就業途中被騙的經歷。相對曾經單純的人際關係,隨著改革開放熱潮的到來,逐利心態也讓人們紛紛起了變化。
事業上,離開體制自謀生路變得無法安穩。生活中,夫妻關係也會因為種種瑣碎變得一地雞毛。
別看梁家人靠生意發家,但兩口子其實過得並不開心,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男人嫌女人不夠浪漫,女人嫌男人在外沾花惹草。互生隔閡之下,男人的離家出走也讓人看到了婚姻中並不理想的另一面。
所有這一切無奈,都道出了歡樂之外的憂傷,也正是這些不夠美好的部分,才構建了一個最真實的人間。
用愛和記憶書寫的年代情書
《麻洋街》處處描繪著街坊鄰居的喜怒哀樂,也讓人看到了內地年代劇日趨成熟的製作手段。透過對每個家庭的抽絲剝繭,觀眾見證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經歷的興衰浮沉。
這是一部寫給那段充滿希望年代的情書,也是對我們共有過去的一次重溫。《麻洋街》代表著一種美好記憶的消逝,也代表著對一個時代的緬懷。
強大的演員班底固然保障了它對年輕受眾的吸引力,但在我看來,真正讓它破圈被更多人關注的原因,還是來自它擁有能引發觀眾共情的題材。
無論是被年輕觀眾津津樂道的兒女情長,還是讓老一輩感同身受的家長里短,《麻洋街》對生活的戲劇化凝練,讓它具備了打穿觀眾年齡層的基礎。
這樣一部充滿溫度的劇,也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或者身處同一個人生階段的人,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對我來說,《麻洋街》最令我感到安慰的部分,在於它不急不緩地還原了一個日漸遠離我們的時代。
彼時,生活的曙光乍現,萬物野蠻生長,人們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充滿未知,卻又紛紛想在這場洪流下占據一份位置。可能是為了身後的家人,也可能是為了某種理想。
不管結果如何,最終,那些人消失於歷史的角落,隱秘在你我的周圍。那是一個我們註定無法複製的年代,也是我們終將失去的歷史節點。
物是人非,但生活還要繼續。《麻洋街》的故事也許不再存活於曾經的平房小街,但你我,依舊是書寫生活的主角。10月22日20:00起,優酷獨播,用青春和回憶,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SZdW3UBd8y1i3sJq8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