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榮獲全人教育年度大獎——我的天命,守住一間小小的鄉村教室

2023-08-1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她榮獲全人教育年度大獎——我的天命,守住一間小小的鄉村教室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宋新菊榮獲全人教育年度大獎

——我的天命,守住一間

小小的鄉村教室

原創|宋新菊

2023年8月16日,第七屆「全人教育獎」在京揭曉,新教育榜樣教師、河南省武陟縣育才學校的宋新菊老師容獲提名獎。截止本屆,已有多位新教育老師榮獲此項殊榮。

2009年,宋新菊與新教育實驗相遇,從此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她和孩子們一起吟誦兒歌童謠,一起來到沁河大堤上植樹。她和孩子們穿行在農曆的天空下,用豐盈潤澤的儀式走過節日和節氣;給每個孩子送上獨屬於他們的生日故事或生日詩詞,把孩子們的生日祝福彙集成一本本生日書;她立足本土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了「黃河泥塤課程」「恐龍課程」,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家鄉的美好……

以下是宋新菊老師的大會分享。‍‍‍‍

大家好,我叫宋新菊,是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的小學語文老師。

在中國教育這個浩大的群體里,我如同一粒沙,平凡普通。我的家鄉地處中原,位置普通;生活在小縣城裡,經濟普通;26年堅守一間小小的教室,沒有豐功偉績,經歷普通……這樣的我,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呢?所以,特別感謝「全人教育」組委會對我的認可。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我的天命,守住一間小小的鄉村教室。

故事還得從上學時講起——

一、

我在這裡

(1)曾經的醜小鴨

1994年,我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沁陽師範。第一節體育課上,大家交流最喜歡的四個體育項目。我只知道考試的四項,同桌說她喜歡「跳木馬」「引體向上」這些名詞對於我來說太陌生了。因為認知的貧瘠,我內心洶湧卻只能沉默。更讓我手足無措的是做課間操。沒聽過廣播體操的音樂,一個動作也不會,傻傻地站著。「別看考了第一名,就是個鄉巴佬」 我的與眾不同引起了同學的議論,那一刻感覺「我就是大家眼中的醜小鴨,變不成白天鵝的那種」,第一名的成績反倒成了我的「恥辱」。

(2)一個人的瘋狂

1997年,我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被分配到出生的地方,一個只有兩條街道的小村子。學校加上校長只有72人。看到和我一樣土生土長的村娃,長達一年的時間,我沒有發自內心地笑過。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叩問自己「什麼是我想要的生活?貧困農村的兒童應該擁有怎樣的童年,幾年後他們走出校門,結婚生子,集市賣菜的命運能否改變(我的村子以賣菜為生)?」

我想把我見到的「世面」傳遞給他們,為他們打開一扇看向世界的窗。我用我的方式講課,堅持給他們讀書,帶著他們學跳傣族舞……我不想他們走出去時也被稱為「鄉巴佬」。儘管當上了教師,一個月120元工資,一連8個月沒有發過一分錢。我的心裡憋著一股勁,我要強大起來。我是天生喜歡當老師的人,講優質課,從鄉鎮的東部講到西部;考全鄉第一的成績,從一年級持續到五年級(那時候還沒有六年級)。我被發現,被肯定,被調離,進入了初中。為了激發自己的全能發展,我嘗試了初中的所有學科教學。 在進行多種教學嘗試之後,我仍然覺得沒有遇見好的教育。

二、

捏塑每個日子

(1)命運的轉角處

2009年,我遇見了張碩果老師,遇見了新教育。新教育對我的影響和改變是終生的。當「兒童就是可能性」「無限相信兒童的潛能」「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童年的秘密遠沒有被發現」這些理念衝擊我的認知時,我決定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我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曙光,開始用自己的行動守護一間小小的教室。

(2)締造可以成長的教室

充分利用鄉土文化、淳樸民風,和一位位尺碼相同的父母,一起努力締造一間可以長大的「小梅花」教室,是我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追求。

全學科參與研發課程

小梅花教室的主題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是「梅文化」。語文課上的晨誦共讀;美術課上的繪畫欣賞;社團課上的手工製作;道法課上的案例分析,家長課堂時講述梅花,勞動實踐時種植梅樹……這樣全息性的課程,激發全學科老師共同參與,努力把做一株梅的美好、深刻、韻味用生活體驗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們。

梅文化啟動儀式上,我們用手指畫梅花,在心中種植梅花;美術課上,用墨水吹梅花,瞬間成就了梅藝術的美;道法課上結合生活事件,叩問做法,學習梅的精神品質;周末課餘,在T恤上手繪梅花,繪製文化衫;梅花課程告別儀式上,一棵魔法氣球梅花樹震撼全場,我們吟誦著梅花詩詞,把梅花的美好和意蘊用獨特的方式傳遞給了大家。「梅花相框」「紙盤梅花」「干枝梅花」……豐富的內容,立體的生活,真正做到了「藝術之美,成人之美」。梅,這種生命鏡像,成為教室里共同的生命密碼,促進小梅花成長的蛻變。

此後的「恐龍課程」「黃河泥塤課程」同樣也是以全學科的方式進行研發的。

充分挖掘利用鄉土資源

我們是一群紮根在黃河之濱的鄉土人。本土文化、本地資源,是研發課程的最佳抓手。黃河課程需要一個漫長的穿越,包括「源頭文化、書法詩詞、歌舞戲劇、黃河建築」等內容,是一個浩大的綜合性學習過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之中,在更久遠的歲月以前,我們的先人是怎樣從母親河畔誕生,並以此為源頭髮展起來的,他們怎樣棲息勞作,怎樣與世界聯繫在一起,這一個個偉大的靈魂怎樣發出自己的聲音,這聲音,為什麼直到今天,還響徹我們的頭頂,敲擊我們的心靈?

確實,課程跨度很大,要選擇很巧妙的課程入口,泥塤課程就是在這個大課程背景下進行的積極嘗試。我們從黃河邊挖來黃河泥,進行了兩個月的玩泥生活。軟軟的黃河泥被馴服了。於是,我們遇見了泥塤課。為了讓這種樂器能在我們的手裡實現演奏,我們需要用石膏製作泥塤的模子,做出同一個調子的泥塤。全部的泥塤製作好後,我們一起鑽孔、正音、晾乾、燒烤、繪製梅花標誌。音樂老師為我們譜寫班歌《小梅花》,我們日不間斷的練習吹奏。

泥塤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我們還到黃河灘邊走一走,看看黃河水的渾濁;學一學水位的升漲對河堤的要求;吃一吃黃河灘西瓜;玩一玩沙灘燒烤;特別是五十多個家庭100多人的大團隊遊園嘉應觀,研學「黃河故宮」,了解古代皇帝視察黃河時居住的寢宮,實地體驗黃河文化,努力把身邊的鄉土資源利用到極致。

泥塤渾厚的音色一直陪伴我們走過幾個春秋。我們不斷遙想:有一天,我們用自己製作的泥塤吹奏《黃河頌》,吹奏《梅花三弄》,那該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

攜手梅花父母共同成長

家校攜手,是締造一間教室必不可少的條件。每日一語、每周一信、每期兩會是我們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我們還成立了「武陟新父母閱讀分站」。每周五,分站進行講座,半年下來,44次線上22次線下的活動,精彩紛呈。

特別難忘的是帶領分站的孩子們假期共讀《醜小鴨》。讀著讀著,我在字裡行間看到的都是自己。曾經的「醜小鴨」,3年的師範磨礪、12年鄉間耕耘、14年新教育塑造。其間的痛楚磨礪,掙扎蛻變,一起湧上心頭,我哽咽了。那一刻,我吻醒了故事,故事也溫暖著我的生命。

共讀中,梅梅的成長有目共睹。梅梅是婚前子,爸爸被迫選擇了媽媽,全家人都不喜歡她。缺愛的童年,她不願意學習,寫不好生字。她是哭著讀醜小鴨的。當看到醜小鴨被兄弟姐妹欺負,被迫離開家時,她趴在桌子上放聲痛哭。所有的孩子都記在了心裡,想表達對梅梅的關愛。共讀中,我們一次次叩問:「醜小鴨丑嗎?醜小鴨知道自己會成為白天鵝嗎?你需要怎樣努力,才能突破自我變成白天鵝呢?」梅梅也在心中叩問自己,「大聲朗讀故事」「積極參與討論」,我們看到她的覺醒。她努力修復自己的傷痛,勇敢走出自我。值得慶幸的是,表演舞台劇時梅梅成功扮演了醜小鴨,舞台上的梅梅眼中有光,綻放出了生命應有的燦爛。共讀結束時,我們頒發給她「醜小鴨獎」。她自己讀起了富蘭克林的小詩《我的自畫像》——在我的努力堅持下,我終將會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寫著美麗的詩篇,傾訴著美麗的夢想。這個過程不正是醜小鴨成長的過程嗎?梅梅美麗地站在舞台上進行表演時,不就是變成白天鵝的那一刻嗎?「吻醒故事,自居角色,體悟生命、自我覺醒、向上生長」,我們的共讀真正地把這些詞語活了出來。

三、

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帶了三屆小梅花班,小梅花的故事在全國開放周上講了一次又一次。那一天,升入初中的郭跳跳發來信息:老師,我不是您最優秀的學生,但我陽光自信,現在的各門功課都很棒,尤其是語文。難忘曾經的生活,那時候天很藍,雲很白,生活很愉快……

去年金秋的一個午後,當時中國社科院讀書的天月在微信上留言:老師,今天我去了中國童書博覽會做志願者。……看到《犟龜》,看到《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看到許多許多……一陣陣感動湧上心頭--當年,是您帶著我們在童書的海洋中遨遊,讓我得以在經典的滋養中成長,領略僅憑自己看不到的風光。……在攤位買繪本時,賣家驚訝於我是買來自己讀,……我只是慶幸,慶幸自己仍可以領會這種美好,慶幸自己多了一種方式來理解生命、理解生活,多了一扇窗戶來欣賞真善美,慶幸自己在逐漸忙碌的成人生活中,可以在一方書頁中感受童真、感受純然的輕鬆、感受時光流逝中的永恆。……收到天月的留言,我又一次流淚了,從2009年,帶著小梅花們上路,一路上,多少的委屈不解,多少的疲憊傷感,此刻都化為欣喜慰藉。天月白天鵝般的蛻變,綻放了那間小小教室里大大的夢想!社科院只是天月夢想展翅的地方,天高地闊,願她乘著一本本書自由飛翔!

親愛的教育同仁們,黃河之濱,太行腳下,小小的懷川之地,有這樣一間普普通通的教室。我和我的這群鄉村孩子一天天褪去醜小鴨的稚嫩,走向生命的完整幸福。我想用永不止息的愛抵達這份生命和心靈的交融。

我在這裡,

捏塑每個日子,

為你,千千萬萬遍……

文章來源|守望新教育。圖片來源:頒獎會議、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

特稿|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8480373a3d6bd3a63623635edb3e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