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河南某地方,一個奶奶痛哭流涕地告訴記者」兒子兒媳和老伴在外面打工,平時都是我自己在家裡照顧孫子和孫女。
可是,我沒看好孩子呀。我光顧著哄哭鬧的孫女,沒留意一歲多的孫子。
結果就出事了,我小孫子撞倒了開水壺。裡面的熱水,從孩子的頭頂澆下來。
我也不知道要衝涼水,就想著打120,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
鏡頭轉向年幼的孩子,只見他的頭面部和前驅都被重度燒傷。而且稍微和床單接觸,就會滲出流血,所以只能家人輪流抱著。
孩子的媽媽全程都沒有說話,只是帶著哭腔,唱著」小白兔白又白「安撫著孩子。而孩子的爺爺恨不得讓自己死了,來換孫子的平安健康。
孩子的爸爸則難過地說」不管需要身上的哪塊皮膚,我都願意割下來給他「。
看著孩子以前白白凈凈,活潑可愛的照片,再想想現如今被燒傷成那樣,不管是誰都會於心不忍。
尤其是醫生說的那句話」燒在皮膚,傷在內臟「,孩子除了外表被毀了,最為關鍵的是生命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
唉,一個小小的疏忽,卻很可能毀了一個孩子,甚至一個家。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過慘痛。
但挺無奈的是,這種事情卻時有發生。
上個月,也有個奶奶,也是大哭著說」我沒有看好孩子,孩子吃了一瓶降血糖的藥。現在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像個植物人一樣。「
我蹲了後續,萬幸孩子的狀況在不斷地好轉。
所以,照顧孩子的時候,真的是一點疏忽都要不得。平時負責看顧孩子的人,一定要有必要安全意識和急救知識。
孩子被燙傷後,該怎麼辦?
孩子不小心被燙傷後,前2分鐘是黃金治療時間。
家長如果沒有抓住這個時間,只乾等著120來救孩子,
或者採取錯誤的操作(將孩子貼身的衣服扒掉,給孩子塗牙膏、香油、紫藥水、鹽等),這些都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而正確且有效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家長要牢記這幾個字「沖脫泡蓋送」。具體來講就是:
第一步,孩子被燙傷後,第一反應應該是趕緊用流動的涼水給孩子沖洗,大概15分鐘—30分鐘。
第二步,孩子的皮膚降溫後,可以小心地將濕透的衣服脫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衣服已經和燙傷的皮膚粘在一起,千萬不要硬撕,這樣是很容易將燙傷的皮膚撕掉的。
第三步,衣服脫掉以後,要繼續用涼水降溫。可以在盆里接點涼水,讓孩子泡10-30分鐘。
第四步,當充分降溫以後,為了避免水泡被弄破和感染,最好用紗布或者乾淨的毛巾等,將燙傷的皮膚輕輕地蓋上。
第五步,將孩子送往醫院,讓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當孩子被燙傷後,要趕緊用涼水沖,讓皮膚儘快散熱降溫。
如果孩子燙傷面積較大,衝過涼水後,就要趕緊將孩子送往醫院,或者趕緊撥打120。
在等待醫生到來的這段時間,別只顧著哭和後悔,可以繼續用涼水沖泡燙傷的部位。避免殘存的熱量加深對孩子皮膚,甚至內臟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