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影視之約丨 「影視+文旅」,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2024-06-25   上觀新聞

下午13時,導演楊磊準點從機場趕到上海展覽中心,帶著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太平年》現身華策克頓集團的新劇發布會。作為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中國電視劇單元評委,他還要趕去會務組報到。「我已經花了一個多月密集地看白玉蘭獎入圍作品。」他說,對於影視人而言,電視節能夠讓大家聚在一起,互通有無,「一年的播種在電視節上會有收穫」。

除了新劇、新作亮相,還有一樁巧合——同樣由楊磊執導的《三體》傳出新消息,當天下午,基於電視劇《三體》的「沉浸式實景體驗館」在位於上海人民廣場的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幕。三體主題科幻館、VR大空間首發旗艦店等都將陸續在上海落地。

上海電視節開幕

6月24日上午,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正式開幕。以電視之名,海內外優秀影視人再赴一年一度的上海之約」。漫步這座人民之城,以「影視+文旅」為代表的影視產業「破圈」,正在催生惠及普通市民的更豐富多樣的線下文化體驗,螢屏上的精彩「輻射」線下,釋放精品劇集的長尾效應。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談起今年年初由導演王家衛掌鏡的上海出品電視劇《繁花》,不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黃河路。這部中國影視的「現象級」作品,不僅登陸港澳台地區,引發兩岸三地觀劇熱潮和網絡熱議,也有望年內上線國際主流平台。同時,「繁花熱」還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從螢幕內延續到現實中,真正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在上海,原本安靜的黃河路成為「網紅打卡地」,原本尋常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紅,「寶總泡飯」「繁花套餐」層出不窮,「滬語熱」「文旅熱」延續至今。

電視劇《繁花》帶火一座城

影視+文旅正在成為令人關注的現象。上海豐富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在電視劇《承歡記》中均有場景化呈現。劇方聯合多個實地取景地,推出「承歡記Citybus」,將上海城市文化旅遊地標、特色公共空間「串珠成線」。影視與現實互動產生的「化學反應」,推動劇迷走出家門直奔滬上,影視「打卡」直接成為上海新的消費增長點。「有了線下實景體驗、產生文旅消費之後,影視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線下反哺線上的長尾效應更加顯著。」業內人士表示。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從2022年開業到現在,共吸引450萬遊客參觀。」陝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說,「一個好的文旅項目不僅能帶火一座城,更能讓大家認識一座城。」在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對話』開幕論壇——影像引領、文旅共融」上,海內外影視劇演員、主創與文旅行業從業者坐在一起,熱議一部劇如何「帶火」一座城。在鄒林豐看來,文旅和影視的融合,是整個城市形象的一種重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風貌、文化、特色美食。通過電視劇、電影導演、演員獨特的角度和鏡頭語言,在短時間內可以將之放大、豐富起來,可以快速吸引全國乃至全球人們的眼光。」

電視市場

《三體》同樣是「影視+文旅」的代表之作。作為當代中國最知名的全球文化IP之一,上海先後誕生了「三體宇宙」的廣播劇和有聲小說、兩部系列動畫、以及引起國際轟動的電視劇《三體》;線下《三體》IP的打造也快馬加鞭。上海徐匯西岸的實景娛樂《三體·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體驗,已於去年4月對外開放,票房始終位列網絡平台熱銷榜前列。這些線下項目,反哺和促進了「三體」IP持續保持熱度,助推影視化開發。目前,三體系列番外電視劇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首部《三體·大史》將繼續由導演楊磊攜手于和偉、張魯一等原班主創,計劃於2025年第二季度開機。

海內外影視佳作交相輝映

編劇王麗萍好奇,第一次來到中國的BBC金牌劇集《9號秘事》兩位編劇及主演對上海美食的第一印象。「小籠包,絕對好吃,想起來都流口水,裡面的湯非常鮮美,但我們要吃得很小心。」這是英國演員、編劇、導演史蒂夫·佩姆伯頓的答案。

上海電視節,是中外影視人匯聚交流、海內外影視佳作交相輝映的場合,也同時見證了海內外合作成果在上海的落地。延續了9季的《9號秘事》,去年底在上海大劇院小劇場推出全球首個線下駐場演出版本,目前已經開票的175場演出一票難求。「舞台劇的全球首發是在上海,我們也很激動能去上海大劇院與觀眾交流。」史蒂夫·佩姆伯頓說,故事寫了9季,每一集必須從一張白紙開始,沒有任何連續性的場景和角色,「同時,每一集都在不同地方取景,從曼徹斯特到倫敦,取景的地方對角色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角色生活的地方。」

中外影視人在上海電視節洽談、交流

「一本書、一部劇、一個城市,實際上是彼此的雙向奔赴。」華策影視集團總裁傅斌星說,去年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帶動雲南大理古鎮的「出圈」,「編劇在創作時就走訪了很多城市,到了雲南大理的鳳陽邑村,激發了他們的靈感。」電視劇拍攝時,村日客流小於20人,等劇播出時,高峰期旅遊人數達到上萬人次,「除了用我們擅長的影響力和流量,帶火一個地方,更需要和當地的政府、文旅部門,把流量真正留下來,讓劇粉能夠長期、長尾體驗這個地方。」

這次,華策一連發布了《太平年》《國色芳華》《我們的河山》《守藏》等多部新劇及AIGC應用研究成果,不少劇集在創製時就考慮「出海」效果。「在坎城電視節,我們還把《國色芳華》中重點推出的國花——牡丹仿真花帶到現場,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她說,除了把劇傳播到全世界,也要把中國美好的生活方式、文化元素,通過熱播劇帶給對華語劇感興趣的外國觀眾。

今年,白玉蘭獎征片國別從去年的49個國家和地區增長到57個,實現五大洲全覆蓋,白玉蘭獎評獎委員會國際陣容強大,來自英國、法國、印度、荷蘭、日本的6位外國評委將和中國評委一道,為業界和觀眾遴選出高質量作品,發揮白玉蘭獎的行業引領作用。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別評委會主席、中國導演閻建鋼說,今年入圍的十部中國電視劇和十部海外電視劇佳作,無論是時代性、突破性還是創新性,都給了他和評委團很大的驚喜和感動,電視劇縮短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擴展了我們對文化交融的認知,那些多彩的、厚重的、神秘的故事,無一不展示著電視劇獨特的魅力。

電視市場

同日下午,「看世界 鑒歷史」境外優秀歷史和人物劇集展播活動啟動儀式在滬舉行。活動精選《莎士比亞:天才的崛起》《羅傑·費德勒:冠軍之路》《龐貝古城:人民的故事》《勝利時刻·湖人王朝崛起》等近20部優秀境外電視劇、紀錄片,於今年6月起,在上海、湖南、廣東、四川等省(市)電視台以及優酷、騰訊、嗶哩嗶哩、搜狐等網絡平台集中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