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啟行
「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就兩到三年,接下來巨頭就會入局,它們可以不發產品,只做技術預研,但我們作為初創公司,等它們入場的之後再進場,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星紀魅族集團高級副總裁、XR 事業部總裁盧勇在談到如此時間點,星紀魅族發布兩款 AR 眼鏡的緣由時對 VR陀螺說道。
FBEC2023 未來商業生態連結大會暨第八屆金陀螺獎於 2023 年 12 月 8 日在深圳福田大中華喜來登酒店 6 樓盛大召開。藉此契機,VR陀螺也與星紀魅族集團高級副總裁、XR 事業部總裁盧勇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走進 AR 創業的台前幕後,從盧勇個人過往履歷、MYVU 兩款產品定義,我們得以看見星紀魅族入局 AR 背後的更多產品故事與戰略思考。
20餘年從業經驗
從軟硬體到AR智能生態
盧勇,星紀魅族集團 XR 事業部總裁,擁有豐富的個人履歷,親歷了一代計算平台的崛起和網際網路產業的高速發展。
盧勇曾經在華為和阿里各工作了九年,期間擔任過多個重要的職位和項目。在華為,他是 D、P、Mate 系列旗艦手機的產品規劃負責人,參與了華為終端從小眾到領先的歷程。在阿里,他先後負責了 YunOS、支付寶和天貓精靈等業務,探索了雲計算和智能硬體的前沿領域。
每一次,陀螺君在描述一家初創公司入局 XR 產業時,我們通常會提及領導團隊的背景。領導的認知與格局,從某種程度上將左右團隊的發展,以及最終產品技術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
「我最早加入華為終端的時候,那裡只有十幾個人,當時我們在上海做了第一部 3G 手機。」盧勇回憶道,「後來我離開了一段時間,再回來的時候,華為終端已經從大平台分出來,開始專注於做手機。我主要負責高端和節能的手機系列,包括 P、Mate 和 D,還有榮耀的早期產品。後面,我又去了阿里巴巴。」
盧勇表示,他去阿里的契機是因為阿里當年有一個 YunOS 系統,和今天的華為鴻蒙很相似。
「那時中美關係還不錯,國內的大廠都覺得安卓是免費的、開源的,為什麼不用呢?因為 Google 退出中國後,安卓在國內沒有任何的管制權,國內的廠商可以隨意定製,甚至可以不用交錢。」
「而海外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用安卓,所有的應用都要通過 Google 商店下載,桌面的圖標也要聽 Google 的,三星都要交錢給 Google。所以,國產的作業系統很難有市場,阿里當時在做手機作業系統,同時希望華為能和阿里雲 OS 合作。多種交集之下,後來我便加入了阿里 OS 的團隊。」
也是從此時開始,盧勇的職業生涯,開始與魅族產生交集。盧勇說道:「進入阿里巴巴的第一年就是我們投資魅族的 2015 年,第一個業務就是對口魅族,當時我們雙十一聯合第一個產品就是魅藍 metal(搭載阿里雲OS),和李楠一塊,雙十一成交銷量還不錯。」
除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外,盧勇後來還先後負責了汽車智能座艙和支付寶、天貓精靈等業務。在天貓精靈,團隊與達摩院合作,利用大型自然語言模型,探索 AI 音箱。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他開始注意到智能眼鏡這種形態。盧勇認為這是一種比音箱更好的人工智慧載體,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快速顯示豐富的多媒體內容,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
「機緣巧合之下和沈總(沈子瑜)有接觸,覺得這邊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星紀魅族在眼鏡業務和產品上投入非常大,過去兩年多的時間我應該是走遍了國內所有的 AR 廠商,以及大部分 VR 廠商,對他們的團隊、技術儲備、核心部件都有了解,我覺得星紀團隊和它的建制應該是最完備的。」盧勇說道。
盧勇非常看好 AR 賽道,從隨身場景來講,他認為 AR 眼鏡未來在用戶的個人時間上,它的占比會越來越高,它也是時下爆火的 AI 大模型最好的硬體載體。
MYVU 的第一產品定義
一副正常的眼鏡
「最優先的還是選擇把它做成一副眼鏡。」
在與盧勇對話中,他多次提及與強調,這是星紀魅族在產品上的重要定義——即一副正常的眼鏡形態,兼顧舒適佩戴與輕量化重量。
2023 年 11 月 30 日的秋季無界生態發布會上,星紀魅族正式推出了 MYVU 系列 AR 智能眼鏡、魅族 21 旗艦智慧型手機和 Flyme Link 車機互聯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產品。
其中 MYVU 系列包括兩款 AR 眼鏡,一款是面向消費者的 MYVU,採用單綠色 Micro-LED+樹脂衍射光波導的雙目方案,重量僅 43g,售價 2499 元;另一款是 MYVU 探索版,採用全彩 Micro-LED+衍射光波導的方案,可提供更豐富的視覺體驗。
每一個光學參數,每一個功能定義的背後是星紀魅族團隊對於 AR 眼鏡定義的貫徹。作為頭戴式的產品, AR 眼鏡一直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暨如何兼顧佩戴舒適、顯示效果與功耗續航。所以做 AR 產品時,衡量與取捨是必要一環。
在談到做 MYVU 探索版最艱難的選擇時,盧勇表示 MYVU 探索版做了太多艱難的決定,特別是在光學方案的組合上。
「第一,我們選擇了 Micro-LED 的光機,它的解析度目前只有480p,但是沒辦法,它功耗低;而 LBS 光機雖然亮度高、FOV 可以做得很大,價格也很便宜,但是體積卻是我們必須衡量的點。」
「第二,我們把波導片的材質從玻璃換成了樹脂,重量能大幅減輕,但這也是非常痛苦的選擇。我們付出的難度,以及人力、項目、投入的成本都是天文數字級別。」
於我們而言,在獲取輕量級硬體的同時,犧牲了解析度、成本、大 FOV,但是的的確確保住了第一性原則——即一副正常的眼鏡。當然,未來伴隨著 XR 光學技術的進步,相信會看到更好的顯示效果。
星紀魅族,做「AR創業公司」中的早期大玩家
事實上,早在星紀魅族發布 MYVU 之前,業內已有採用類似技術規格的 AR 眼鏡,包括 OPPO Air Glass 2、Nubia Neo Air。不過相對遺憾,它們並未走向消費級量產和上市。
在提及星紀魅族為何將 MYVU 提上消費級量產的日程,並選擇在如此時間點入局 AR 產業時,盧勇表示:「我們的產品已經達到了消費級的標準,無論是外觀、重量、舒適性,還是功能,都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我們決定上市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要抓住創業公司的時間窗口。AR 眼鏡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和積累的產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來的。我們預計兩三年後,巨頭們就會湧入這個領域,屆時競爭將會激烈。如果我們等到那時候再上市,我們就沒有任何優勢了。我們不能像巨頭們那樣,只做技術展示,不做產品發布。我們要搶占市場,建立品牌,贏得用戶。」
盧勇還舉了一個十年前的例子,那就是蔚小理,他說道:「當時,電動汽車還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銷量很低,巨頭們也不願意進入這個市場。但是蔚小理敢於創新,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和用戶群。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去摸索和完善造車的技術和服務。等到市場意識到電動汽車的優勢,大家都開始轉向電動汽車的時候,蔚小理已經有了自己的地位和聲譽。」
「此時,即使巨頭們紛紛入場,他們也不懼怕,因為他們有自己忠實的用戶和品牌價值。他們只要不犯大錯,就能繼續生存和發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在巨頭們還沒有進入的時候,搶占市場,建立品牌,為未來的競爭做好準備。」
盧勇認為大玩家巨頭進來之後,AR 產業格局可能會為之一變,不過至少有兩到三年的窗口期留給創業公司——事實上,星紀魅族目前給自己定位還是一個創業公司,抱著創業公司的心態在做事。不過基於其過往的資源整合能力,又能在一群創業公司中,打出差異化。
差異化:系統級權限+多端融合智能生態
AR 產業雖是一個小眾市場,但並不是一個新興產業。
國內的 C 端 AR 創企已有不少,例如 Rokid、雷鳥創新、XREAL、影目、李未可、光粒、致敬未知、米家蜂巢等。這些創企主要圍繞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投屏觀影、遊戲娛樂、信息提示、對話翻譯、地圖導航、運動監測、第一視角拍照、AI 對話等功能的 XR 眼鏡產品。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星紀魅族的又該如何憑藉自身已有資源,打造出自己的差異化呢?我們看到了至少兩個關鍵性答案。
傳統主打信息提示的一體式 AR 眼鏡,主要的功能在於「信息通知」的讀取,通過更快、更直接的方式,以近眼顯示的方式提示用戶。
然而,一個難以逃避的問題是大部分 AR 眼鏡與智慧型手機的連接主要基於藍牙協議,沒有更深層次的底層權限,這就讓「信息提示」止步於「顯示」,而無法產生進一步的「人機互動」。
盧勇告訴 VR陀螺:「目前 AR 眼鏡還是要和手機協同使用,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手機或系統,很多廠商都拿不到系統級的權限,AR 眼鏡很多想實現的功能也做不了。比如 App 的保活,保持長連接,這是最基礎的體驗和性能。」
「第二,我們現在開發的微信直接語音回復,如果開車的時候來一個微信消息,不僅可以看到,並且還能通過語音直接回復。這也是系統級權限,軟體整合的優勢。」
除了讓 AR 眼鏡「信息提示」,可產生「交互」以外,星紀魅族背後的車企大背景,還讓它可以踏上新能源汽車的熱門賽道,帶來更多應用場景的融合。
在此前的星紀魅族的發布會上,「手車互融」解決方案 Flyme Link 正式亮相。據介紹, Flyme Link擁有全新的「三指任務流轉」與「地址流轉上車」功能,能夠在不改變原有車機系統的情況下,實現手機與車機的無縫連接、生態共享和能力共享。
手機連接汽車以後,就是整個汽車的零部件,可以為汽車提供硬體和算力支持,源源不斷地為整車輸送新能力,實現應用流轉、應用接力、快速連結、數據互通的可能性,做到手機與車機的無縫協同。
Flyme Link 看似與 MYVU AR 眼鏡毫無關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搭載 Flyme 系統之後,它們的底層生態已徹底打通。
盧勇表示:「通用協議打通了才能夠保證我們所有的信息和服務在多端之間能流轉,我發的信息它們都認識,知道用戶想要做什麼。如果只在一個場景下討論單點的功能可能沒有那麼有吸引力,但如果串到多個場景,服務能夠在不同端上做流轉,這是很吸引人的事。」盧勇還透露,實際上,他們已經收到新的功能需求,用 AR 眼鏡做車鑰匙去解鎖汽車。
星紀魅族成立之初制定的「手機+XR+智能汽車」的業務發展曲線正在朝著更加具象化表現發展。
用手機+XR+智能汽車做差異化戰略創新
手機市場增量上限,星紀魅族做大生態,尋市場新機遇。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報告,預估 2023 年第 4 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 3.12 億部,同比增長 3%;不過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 12 億部,同比下降 5%,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這樣一個不斷趨於飽和的市場,傳統手機廠商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蘋果、華為、小米、OPPO 等品牌都在不斷升級自己的系統和硬體配置,用差異化創新吸引市場。
如此市場格局之下,對於重新出發的星紀魅族而言,在依靠傳統手機業務的基礎上打通 AR 眼鏡這一新技術,並與熱門賽道的新能源汽車形成智能生態,可以構建起一個更加強大的組合拳。
「我們肯定是希望它能躋身主流市場的」,盧勇在談及對 MYVU 的市場銷量預期時表示:「音頻眼鏡已經經過市場的驗證,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有 80-100 萬台一年。加上海外的話,大概會有 200-300 萬台。AR 眼鏡不僅具備了音頻眼鏡的所有功能,還帶有顯示屏,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如翻譯、提詞、記事本、會議記要的撰寫、導航等。它還可以與 AICY 智能助手進行交互,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價格方面,目前 MYVU 的售價其實和國內某手機品牌的高端音頻眼鏡價格相差無幾,重量也是。所以對於用戶而言,AR 眼鏡實際上是音頻眼鏡的升級,我們認為會有相對一部分用戶會接受這款產品。」
在小眾的 AR 市場中,星紀魅族的入局,以及對於未來市場的看好,也讓我們更加堅信 AR 這條漫漫長路。
星紀魅族,2023 年開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