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讀書月」的普惠新實驗

2022-04-27     懂懂筆記

原標題:「多多讀書月」的普惠新實驗

拼多多發力圖書,圖什麼?

小劉的外甥在老家西南某省的鄉鎮中學讀初一。小外甥數學和英語成績都還不錯,但語文偏科嚴重。小劉尋思著給他買幾本中學生語文課外讀物,以增加閱讀量,提高語文成績。

小劉在各大電商平台對比來對比去,最終決定在拼多多下單。趕上第三季「多多讀書月」有活動,而且額外挑選的單本十幾塊錢的書也能包郵。

在挑選書的過程中,小劉忍不住感慨,老家教育資源與北京的巨大差距。當北京4、5歲的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編程、接觸英文繪本閱讀時,老家的同齡人還在光著腳丫子滿地跑。

不過,隨著電商基礎設施的完善,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不光手機、紙巾、衣服、洗潔精等實物商品下鄉,圖書和知識也在加快下鄉。

-01-

快速增長的下沉閱讀市場

小徐是一位「海淀媽媽」,3歲多的女兒上幼兒園小班。聽說班上好多小朋友都在家看英文繪本,聽英文兒歌「磨耳朵」,她有點慌。於是,問了好多家長,她開始在網上仔細對比牛津樹和RAZ,挑選合適的教材給女兒閱讀。

最終,小徐選擇了1-3階的牛津樹,加上400多的點讀筆,總共花了1200多塊錢。雖然有點貴,但小徐覺得這是必要的投資。給自家買完後,她也給哥哥家的女兒買了一套。哥哥住在湖北老家小縣城,她覺得幫不到什麼忙,但至少買套書能幫助小侄女縮短點差距。

像小劉、小徐這樣,工作生活在一線城市,接觸前沿資訊、視野更開闊。藉助便捷的電商網絡,源源不斷地往老家輸送實物商品,也輸送圖書。他們用這種方式,為彌補巨大的教育差距盡一份力。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尤其短視頻平台、電商平台下沉,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家長的理念也在發生改變,即便沒有機會報編程班,也知道應該給孩子買些什麼書。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下沉市場閱讀需求的高速增長。

4月21日,拼多多基於2021年第一、二季「多多讀書月」活動期間消費情況,發布《2021多多閱讀報告》。報告顯示,在兩季「多多讀書月」活動期間,來自農村地區的圖書訂單量、圖書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 154%,來自鄉村中小學的圖書訂單量、圖書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 110%,來自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圖書訂單量、圖書交易額增速均超過123%。

在「多多讀書月」第二季活動期間,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訂單占比最高,但來自鄉鎮農村地區的訂單,已經占到多多讀書月總訂單數的兩成。

4月23日,「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布:2021年城鎮居民紙質圖書閱讀量為5.58本,農村居民紙質圖書閱讀量則為3.76本。在聽書方面,2021年,我國超三成的成年國民養成了聽書的習慣,但城鎮成年居民的聽書率比農村成年居民高7.8個百分點。

雖然城鄉閱讀有差距,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對此分析:「目前我國中西部一些農村地區,能達到這樣的閱讀率已是很不容易,提升難度非常大,這也是我們目前進行全民閱讀推廣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意味著,不論市場真實需求,還是上層政策設計,都在推動鄉鎮、農村市場的圖書的旺銷,這也是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的一條路徑。因為,閱讀是孩子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當孩子培養起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後,對於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課外讀物的掌握將起到積極作用。

-02-

圖書下鄉興起

如前所述,對於農村地區圖書推廣,電商平台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其中,拼多多又有著天然優勢。

拼多多走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一直堅持「務農」,培養「新新農人」、培育農產品品牌、搭建「最初一公里」的物流倉儲體系,持續做大做強農產品產業鏈。去年Q2財報發布當天,拼多多宣布投入「本季度的全部利潤及以後幾個季度可能有的利潤,直至100億總額」,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除了濃濃的「務農基因」,在推進圖書下鄉的過程中,拼多多還手握三大利器。

一是優質供給。在4月20日啟動的第三季「多多讀書月」活動中,拼多多聯合國內百家出版社、出版公司,以及「眾聲創作者計劃」的知名作家,直供好書。這其中,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信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知名出版方,也有鄭淵潔、余秀華、周國平、易中天、何帆、金宇澄、麥家等知名作家的優秀作品。在「多多讀書月」線上專區,可以看到社科經典、歷史傳記、藝術哲理等多類型,以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文津圖書獎、美國普利茲獎等1000本好書。

二是刺激消費。拼多多的策略是平價,此次推出了億元讀書基金,,將補貼超500萬冊正版圖書。在「多多讀書月」活動專區,《光榮與夢想》全套四冊官方補貼後僅為76元,幾乎是其他電商平台136元的一半。麥家名著《人人海海》售價僅為12.9元,僅為另一電商平台該書電子書25元售價的一半,不足其紙質書55元的四分之一。

正品直供+平價甚至超低價,這種物美價廉的組合相當有「殺傷力」,也是圖書下鄉的基本前提。

三是直接捐贈。除了平價賣書,拼多多還有「為你讀書」公益活動,免費送圖書下鄉。過去,拼多多已聯合各地政府、媒體與知名作家合作開啟公益捐贈計劃,累計為四川涼山、湖北、新疆、青海、甘肅、貴州、雲南、陝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偏遠地區中小學校捐贈圖書十餘萬冊。

本季「多多讀書月」期間,「為你讀書」還將繼續攜手知名作家走入陝西、貴州、四川等偏遠山區,進一步推動圖書下鄉。

在拼多多的圖書下鄉中,有公益情懷的承載,也有對目標用戶需求的把握,更有對消費趨勢的引領。對拼多多來說,「多多讀書月」是其從簡單滿足買家物質需求,上升至精神需求的「擴列」,體現出其推動「知識普惠」的社會價值。

-03-

圖書電商生意還能做嗎?

在浩浩蕩蕩的圖書下鄉中,圖書正成為拼多多一個新的代表品類。

圖書電商是最早的電商品類之一,電商鼻祖亞馬遜就以圖書起家。國內以圖書起家的噹噹,也是第一批上市的電商企業之一,比京東還早。噹噹首份年報顯示,全年凈利潤3000多萬元。在彼時,圖書電商確實是門好生意。

拋開國內外版權市場、圖書定價的差異因素,隨著京東、天貓、蘇寧等綜合電商入局,國內圖書電商迎來殘酷的價格戰,加上圖書品類SKU多、倉儲成本高等弊端,以及數字閱讀的衝擊等等。圖書電商逐漸沒落,成為各電商平台中的「點綴」品類。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連續三季發起讀書月,對於圖書市場是怎麼打算的?

一是,瞄準圖書產業鏈上下游全面布局,解決出版社、作者、讀者三個關鍵要素的痛點。拼多多與出版社大規模合作,為他們搭建新的渠道,帶來新增流量,尤其是下沉市場的增量。截至目前,商務印書館拼多多官方旗艦店圖書拼單量將近9萬件,上海世紀出版官方旗艦店的拼單量超過10萬件,兩家店鋪也都積累了數萬粉絲。

與此同時,拼多多與作者直接合作,發起「眾聲創作者計劃」,為作者投入流量,打造明星IP店鋪,提供專業運營小組扶持等,賦能優秀作家。

讀者層面,拼多多以平價、正版為核心抓手,培養了「拼書」這一新的消費習慣品類。在微博、小紅書、豆瓣等平台,能看不少拼多多買書的網友在曬單、蓋樓、發書評,形成了一股圖書消費的勢能。

二是,紙質圖書與數字閱讀並進,兩條腿走路。圖書的數字化是不容忽視的趨勢。此次讀書月活動,拼多多不僅售實體書,送實體書,還新增了「數字閱讀館」。對iPad、平板電腦、Kindle、電紙書、早教機、翻譯筆(詞典筆)、點讀機等進行「百億補貼」。

某種程度上,數字閱讀新時代,城鄉在同一起跑線上。紙質書時代,農村人抱本書看,或許會被人說閒話,但現在,農村人跟城裡人一樣,人手一部手機,看網絡小說、聽有聲讀物已經變得沒有差異。「城鄉閱讀在紙質書時代的差距,不應在數字閱讀時代進一步拉大。」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

那麼,現在拼多多做圖書,還是門好生意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前,電商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用戶增長的天花板已經顯現。電商平台普遍的用戶拉新成本都在百元級甚至更高。而數十塊錢一本的圖書則是一個較低成本,可以持續引流,增強用戶粘性的品類。

一本書,拼多多補貼十幾塊錢甚至數十塊錢,但能夠帶來新的拼書用戶,相比其他拉新手段,已經算是較低的成本,投入產出相當划算。

與此同時,圖書某種程度是「耐用消費品」,而非快消品。一本書讀完快則半月,長則數月甚至一年,用戶每次閱讀都可能帶來新的推薦、分享、種草,在社交平台分發,給拼多多帶來持續的增長可能。

此外,圖書一方面是巨大的剛需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切入家庭消費的一個契機。在雙減政策實施後,為孩子教育的投入意願並沒有降低,各類教材、輔導類圖書,以及學習機、教育平板等電子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

對拼多多來說,以輕量級的圖書入手,也能順勢卡位中小學甚至幼兒階段的家庭教育投入,這無疑是一個更大的市場。

——————————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真誠推薦你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bb78069e683be6da6ac822eea87e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