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高考成績為0」?警惕!

2024-06-21     浙江之聲

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

來源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青春浙江、山西青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近日

有網友反映

自己在高考後收到信息

稱其被監控發現在考試過程中有作弊行為

該科成績為0分

並留下「教育部門」電話

讓其去電諮詢

日前,全國多地警方發文提醒

收到類似簡訊趕緊刪

對此,警方表示:

這是典型的電信詐騙

對方冒充教育部門

或者其他部門讓你接聽電話

點擊簡訊連結或者下載App

一步步套取你的信息

最終讓你轉帳匯款落入陷阱

請各位考生和家長千萬注意!

高考剛剛結束

考生和家長們終於可以

卸下焦慮的「包袱」

好好放鬆一下

但騙子已經「蠢蠢欲動」

下面這些「高考後騙術」

廣大師生家長務必警惕

謹防上當

01

提前查詢考分

高考結束後,騙子會利用家長和考生急於知曉成績的心理,通過偽基站群發簡訊,稱可查詢高考成績,並附有一個網址連結。不少考生收到此類信息後,便會迫不及待點開網址連結,手機中的網銀等信息就會被連結中的木馬病毒竊取。還有的騙子會直接開價,要求家長支付數百元至上千元的價格查詢分數,價格不貴,上當的人還不在少數。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簡訊中來歷不明的連結。如不慎點擊,要立即卸載手機上的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確保資金安全,並在備份手機通訊錄等重要信息後,將手機重置或恢復出廠設置,或向專業技術人員求助清除病毒。

02

篡改考生志願

對於寒窗苦讀多年的考生來說,自己原本慎重填寫的志願被他人篡改,讓人心痛不已。根據相關案件報道,2019年7月,浙江、河南接連發生了兩起惡意填報、篡改他人志願的事件,導致考生未被志願學校、專業錄取的嚴重後果。

警方提醒廣大考生,要提高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個人准考證、密碼等信息,不要委託他人進行網上信息查詢或信息登記操作;志願必須由本人填報,任何部門、學校、個人無權要求考生提供登錄密碼或代替考生填報志願。

03

偽造錄取通知書詐騙

騙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帳號,以騙取錢財。類似此類騙局的手法還有製造虛假的釣魚網站,騙子的目的就是騙取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

警方提醒,此類騙局中,騙子的準備工作都會非常專業。 不僅會使用和原學校相似的校徽、logo,還配備招生簡章等資料,填寫的大學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樣。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應登錄教育考試部門網站或主動撥打教育考試部門電話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區招生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切勿相信自己沒有報考的院校投遞來的錄取通知書,更不要輕易轉帳匯款。

04

分數不夠花錢可「補錄」

高考志願錄取結束後,騙子對考生家長謊稱某高校名額未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家長錢財,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種藉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還有一些騙局中,騙子謊稱有特殊關係,可以購買「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

警方提醒,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招生指標」,一律不能相信。

05

謊稱幫忙申請助學金、補貼等詐騙

騙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通過助學金交齊學費的情況,冒充高校工作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考生及家長信以為真,匯款給對方,後來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

警方提醒,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一定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繫求證。

06

騙取家長生活費、培訓費

冒充學生本人或學生老師,通過電話、簡訊、網絡留言、發來連結等方式,騙取家長學費、生活費、培訓費。這種詐騙形式,從學生高考前到上大學後,一直可以實施,較為常見。

這還有一份

《2024年全國高考

學生家長統一防騙測試卷》

來看看你的高考防騙知識學得如何?

高考騙局雖然花樣繁多

但基本都圍繞著一個「錢」字

凡是涉及錢財

考生和家長一定要

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不要輕易將自己及家人的信息

泄露給他人

如有疑問請撥打110諮詢

聲提醒大家

以下信息千萬不能發朋友圈

如果個人信息被別有用心的人

從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獲取到

可能會被利用實施精準詐騙

小夥伴們

一定要擦亮雙眼

提高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2b646bd5dd76d2b7401b4903f2b1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