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為了師生幸福生活
作者|張曉軍
江蘇蘇州文萃小學
「人之本在於人要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需要能力,專業成長能帶來能力提升,因此觀課議課要優先關注人的成長,引導教師創造幸福生活。」
「用「幸福是一種能力」促進教師參與,用「讓我們一起變老」「同在共行」促進互助,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促進寬容,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促進成全,用「傾聽是一種關懷」促進傾聽,用「教育需要想像力」創造幸福生活,用「上善若水」引導參與者與人為善、成就他人、包容不同……」—— 陳大偉
陳大偉:做幸福的教師意義、認識和路徑
陳大偉:理想課堂與人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
陳大偉教授是在國內觀課議課研究領域「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一位學者,最近他又出版了觀課議課研究的新書《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這本書主要著眼於教師專業成長與提升,共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念與實踐」,主要包括觀課議課新理念、觀課議課有效實踐、觀課議課實踐工具與推進方案。中篇「觀課議課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問與答」,是作者針對實踐中的問題做出的有針對性的回答。下篇「過程和成果」,梳理了觀課議課的研究和發展過程,並就觀課議課的主要成果和成果運用做了提綱挈領的梳理。研讀此書,我讀到了他對人的理解和尊重,讀到了他對師生幸福生活的終極追求。
陳大偉教授也是較早研究教師幸福生活的教育學者。他特別推崇趙汀陽在《論可能生活》中的一個推斷——「幸福是一種能力」。在《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中,陳大偉建構了這樣的邏輯:人之本在於人要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需要能力,專業成長能帶來能力提升,因此觀課議課要優先關注人的成長,引導教師創造幸福生活。在「序言」中,他這樣說:「觀課議課的優先關注點是參與觀課議課的教師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優先聚焦人的發展而不是課。」他認為:「教師有了積極性,經過專業上的發展有了研究和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能力,就能想辦法解決自己在課堂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成長至上,這是理解和實踐觀課議課真正的『鑰匙』。」可以說,抓住人就抓住了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根本。
陳大偉關注的「人」是眼前的、具體的人。這裡的人包括參與的教師和在場的學生。在「觀課議課如何體現和實現學生關懷」部分,陳大偉有這樣的要求和建議:「觀課議課關懷學生,就是要關注和關心學生的感受與體驗,追求和實現學生更好的發展。」他還指出:「觀課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觀察者、研究者,同時也是授課教師的助教;觀課的任務不是收集信息以證明這節課有哪些優點、不足,而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學得更好。因此觀課教師要促進學生學、指導學生學,協助授課教師實現學生的學。」
教師幸福是陳大偉在這本書中著力討論的。對於讓教師感覺幸福的課堂生活,他有這樣的展望:「幸福的教師課前有期望,盼望進到教室,盼望見到自己親愛的學生,盼望去實踐具有創造性和超越性的教學設計;幸福的教師課中有創造,在教學過程中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地回應教育事件和創設教學情境,能創造性地、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幸福的教師課後能審美,對課堂教學回望和審視,能獲得課堂教學結果符合期望的愉悅和溫暖體驗。」
陳大偉:過一種成人成己的研修生活——研究自己,做明白的教師
陳大偉:理想課堂十條基本要求
就實現教師幸福生活,他建構了這樣的路徑和機理:「授課教師的現有教學提供了觀課議課的基礎和平台,議課的參與者不僅要討論現有教學的得失和改進方案,而且要發揮教學想像力,發現教學的其他可能性,以此拓展教學的選擇空間;獲得新的教學可能性後,參與教師可以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出新的選擇和創造,由此創新教學,獲得新的教學經驗和教師生活的意義。對這樣有創造性的教師生活進行審美性反思,教師可以體驗到生活的幸福。這樣有創造性的教師生活,是值得追求並可以為教師帶來幸福生活。」陳大偉提出發揮教學洞察力讀懂課堂,發揮教學想像力如「假如我來教」「假如我遇到這樣的情況」來創新課堂。
就觀課議課的人性依據,陳大偉說理解和尊重人性最為便捷的方法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作為一直和中小學教師「同在共行」的教育研究者,陳大偉是懂教師的:「如果說觀課者在『隔岸觀火』,授課者則可能是身處『水深火熱』。『隔岸觀火』者不能用一套外在的理想標準去評判,而是要理解實踐活動的受限、取捨和不得已,移情換位,將心比心地做出共情性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觀課議課要尊重參與者自我權衡的權利,利用參與者的權衡和自利心理引導其把觀課議課當成自己的事,自覺主動地研究觀課議課、改善觀課議課、發展觀課議課,從而更有成效地進行觀課議課。觀課議課要從提供思想走向促進思想,用「價值澄清」的方法培養教師學會思考,並對自己的專業生活和專業發展承擔責任。
陳大偉:在觀課議課中合作成長
陳大偉:誰是最具成長力的教師?一個秘訣,讓教科研不再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為推進觀課議課,陳大偉提出了以下建議:用「幸福是一種能力」促進教師參與,用「讓我們一起變老」「同在共行」促進互助,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促進寬容,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促進成全,用「傾聽是一種關懷」促進傾聽,用「教育需要想像力」創造幸福生活,用「上善若水」引導參與者與人為善、成就他人、包容不同……
曾經執教過不少「下水課」的陳大偉教授說:「觀課議課使我向中小學教師學習課堂教學,是觀課議課滋養和發展了自己。」希望陳大偉的這本新書能夠吸引更多教師參與到觀課議課研究中,不斷增強觀課議課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從而為更多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改進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大偉:從電影中體悟教育與人生——影像中的教育學
陳大偉:如何在教育寫作中專業成長
陳大偉:新學期,開好家長會的幾點建議
尋找尺碼相同者——新網師2023年秋季招生簡章
要真正去研究學生——深化對學科教學本質的關注
余文森:教學研究如何助推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質量提升?——論教師教學研究的價值意義
讓人文情懷成為教育研究的「靈魂」
故事與教育:教育敘事研究的多重維度探究
中小學教師與教育敘事研究
......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 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